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

2022-07-11 00:50张绪波
关键词:问题链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张绪波

摘要:问题链是指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将教学内容转化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系列问题。问题链的设计,要注意有效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紧扣语文要素、围绕文章主题、聚焦关键语句、立足学生疑惑等设计问题链。

关键词:问题链;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延展,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具针对性。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需精心设计问题。一种可行的方式就是设计问题链,即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将教学内容转化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系列问题。在问题链的指引下,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能够展开有效对话,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实现思维的跃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链?以下提供几种做法。

一、紧扣语文要素设计问题链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设置了语文要素,并围绕语文要素编排了课文、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此种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突破学习难点。因此,教师首先应关注语文要素,以明确教学方向,再以此为引领设计问题链,通过系列问题的不断推动,帮助学生达到学习要求。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首古诗词时,可以紧扣“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单元语文要素,设计这样的问题链:

问题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问题2:两首古诗词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结合诗句和作者的介绍想一想。

问题3:我们学习过不少有关月亮的诗词,请你回忆一下,想想作者都希望通过描写月色表达什么呢?

问题4:中秋节快要到了,那圆圆的月亮又代表你心中怎样的情感呢?

上述问题链中,问题1是基础,提示学生阅读诗词,了解诗词所描绘的景象;问题2由景过渡到情,启发学生深入比较《宿建德江》中的“月”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明月”,思考并提炼不同月色背后作者的情感表达。这两个问题对于有一定古诗词阅读基础的六年级学生来说相对简单,意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问题3集中探讨“月”这一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从教材延展开去,让学生对此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问题4则讲求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实现内化。这样的问题链设计,提升了学生不断探索的动力,并使其在与文本的不断互动中,由表及里地建构起对本单元诗词的整体性认知,进而达成“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目标。

二、围绕文章主题设计问题链

文章的主题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串联文章的全部内容。要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可以主题为切入口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逐步展开思维探索。

例如,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是根据《史记》中的相关内容改写的,主要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旨在引导学生感知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敢于改过的精神,从而让学生明白“将相和,平天下”的思想。围绕主题,教师设计的问题链为:

问题1:《将相和》讲了哪些内容?

问题2:廉颇和蔺相如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问题3:廉颇和蔺相如对赵国都很重要,题目也是《将相和》,但作者刻画廉颇时“惜字如金”,刻画蔺相如时却不吝笔墨,这是为什么?

这里,问题1基于教材,意在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问题2则需要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为理解文章主旨奠定基础;问题3更具综合性,需要学生联系文章主题,从篇章结构、人物描写等角度切入,系统地理解文章,进而深化对主题的认知。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巧妙地将学生的思维由文本表层引向文本深处。

三、聚焦关键语句设计问题链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但有些课文因时代背景、艺术构思等,常在无形中阻碍学生的顺畅阅读。再加上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以体验、领悟为主的认知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与文本对话才能获得深刻的感悟。因此,于学生而言,要充分地认识文章的主题意旨,抓住关键语句十分重要。这也提醒教师,可以聚焦关键语句设计问题链。

例如,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聚焦文中“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一句,设计了如下问题链:

问题1:许地山的父亲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

问题2: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应该是很平常的,为什么说父亲来了很难得?

问题3:父亲和落花生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这句话并没有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却是学生了解文章背景,进而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关键语句。教师以此为抓手设计问题链。其中,问题1意在让学生借助背景资料,初步了解许地山的父亲是个受到百姓爱戴的好官。当时,他正在广东一带做知县。由此,学生也自然得到了问题2的答案,即“父亲”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团聚,所以这次相聚“很难得”。问题3进一步引导学生将“父亲”的经历与落花生相关联,体会“落花生”的双重含义——不仅指“我们”喜爱的落花生,也暗指像“父亲”一样有用的人。由此,学生便能意识到“父亲”借“落花生”告诉“我们”的道理不是空洞的大道理,而是谆谆的教诲,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子女的殷切期盼。此处的问题链,为学生理解后文搭设了支架,也为学生精准、细致地理解全文做好了铺垫。

四、立足学生疑惑设计问题链

解决学生的疑惑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问题链的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阅读实际,而要了解学生的疑惑,善于从学生的疑惑中挖掘教学内容。

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一課时,对于小白蛇的话语,学生产生了疑惑:“文章为什么要重复两次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动物说的话不能对别人说呢?”基于这一问题,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链:

问题1:小白蛇分别在什么时候告诉海力布不要把动物说的话告诉别人的?

问题2:小白蛇说的两句话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问题3:作者重复两次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动物说的话不能对别人说,分别有什么作用?

立足学生的疑惑,教师将其做了分解,以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一步步释疑。问题1立足文本,学生通过阅读很快能够得到答案;问题2需要学生比较阅读两句话,发现异同点,从而对这两句话有一定的认识;问题3则需要学生联系全文,综合分析小白蛇在说两句话时的不同态度,从而理解文章重复两次写小白蛇让海力布不要告诉别人动物说的话的原因。随着问题的不断提出和解决,学生的疑惑也慢慢解开。他们由此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海力布不顾自身生命安全而要拯救乡亲们的伟大精神。

问题链已然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常见策略,也成为教师启发学生的常用手段,但是,如何让问题链更加有效、高效,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本文提供的几种策略具有一定的实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灵活选用,设计有梯度、有力度、有幅度的问题链,将学习真正指向学生的思维深处,指向学生的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马志响.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和“小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18(2).

[3] 刘桂玲.新课程下如何优化课堂提问[J].现代教育,2011(2/3).

猜你喜欢
问题链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