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2022-07-13 14:04张伟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香雪导图试题

张伟

一、语文教材的现实处境

语文学科的考试除默写直接关联教材外,其他部分跟课本的直接、顯性关联不够突出,使很多学生产生了学习教材无用,甚至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错误认知,进而导致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不重视,甚至一些其他学科的同行也认为语文学和不学一个样。但是,语文老师却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精心备课,最后预期和结果不能成正比。因此,我认为,在学生已经接触并熟悉了语文试卷之后,有必要先向学生讲明教材内容与试卷内容的内在对应关系。

二、试题与教材的对应关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存在问题

论述类文本一般由两到三则材料组成,虽然属于统一话题,但是出于不同需要选自不同篇目,加之没有情节性,所以很多学生读不进去,读不下去,读不明白,导致了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信息,不能正确地提取信息,也不能准确地归纳概括答案。此外,学生对说理论证的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2.对应教材

《乡土中国》与新高考中的人文文化类的论述类文本十分相似,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能按章节读下去,读进去,明白作者讲的是什么。其次,在阅读每一章节时,让学生做整理笔记,摘录出表明观点的句子,做出每一章中心观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图,并提取出与分论点相对应的论据,并分析归纳每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先给每一章做思维导图,经老师指导后再给全书做一个整体的思维导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存在问题

文学类分小说和散文,学生虽然能读进去,但存在对文章主旨、环境作用、人物形象、景物特点等把握不准确的问题。其次是学生有关小说和散文的基础知识积累量不够,所以到具体答题时就无话可说或要点不全。再次是部分学生的词汇量太少,限制了思维,导致答题语言不准确。最后是新高考试题是根据文章特点设计的,所以较为灵活,学生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

2.对应教材

《哦,香雪》是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展开的故事,所以在理解“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理解香雪用鸡蛋换铅笔盒的行为时,分析香雪和凤娇这些女孩子的形象时需要联系背景。《百合花》的特色是细节描写,在讲授时要让学生找到文中的细节描写,学会用细节突出人物,表现主题。通过学习这两篇课文,让学生明白小说不是能读懂故事就可以了,还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怎么写的,还要让学生学会捕捉每篇小说的特色,并做笔记归纳整理。

第七单元为古今散文,相对于小说,学生理解散文的能力要差一些,是因为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形”与“神”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授本单位时重点是交给学生串起“形”,推出“神”。整单元结束后,让学生总结读散文的规律,即先明确抒情主体是什么,再理清从哪些方面写的。

(三)诗歌鉴赏

1.存在问题

由于诗歌的表达方式含蓄以及其年代久远,学生的主要问题是读不懂,读不懂意象,读不出情感,读不懂诗人。

2.对应教材

必修上的第三单元为诗歌单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总结规律:

第一,学会知人论世,这是准确理解诗歌的重要能力,学会论世能发现同一时代背景下不同诗人在表达情感上的共性。如魏晋诗人对于个人理想的追求,对于个人高洁品格的坚持。唐代诗人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对于大唐盛世的歌颂,对于安史之乱的描写,对于统治集团的批判,对于百姓的同情,对于山水自然的热爱。南宋诗人对于收复失地的渴望,对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对于国破家亡的愤慨。

第二,学会给诗歌分类。如总结以《归园田居》为例来总结田园诗的相关知识,如意象选择,意境特点,所用技巧,情感种类。

以上是本人结合必修上和新高考语文试卷的试题做的简要分析,日后将结合更多的教材内容和新型试题来继续丰富、拓宽。“万变不离其宗”,而教材就是这个“宗”,是打开课外试题的万能钥匙。

猜你喜欢
香雪导图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香雪形象探析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哦!香雪
紧贴人物读小说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