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2022-07-14 09:46张利利
教育界·A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张利利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探索出了不少新型的教学模式,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所改进或优化,如同桌合作学习升级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界上不少国家普遍使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策略[1],其实效性极强,是成功、重要的教学模式改革之一。初中数学教师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系统利用课堂上的动态因素让学生进行互动,以小组的成绩为教学评价标准,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推动小组合作学习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为了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先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这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这项工作做好,才可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性格特点、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使小组成员能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

以“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轴对称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且学习难度适中,学生在小学阶段也有所接触与学习,已经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因此本课十分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调查学生对轴对称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组,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分配至同一个小组内,各组人数在5人左右,且要确保小组成员实力均衡。接着,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的特点设计以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创设情境,展示图片,通过讲解图片和简要介绍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明确新课内容。其次,开展剪纸活动,让学生先自主观察轴对称图形,然后在组内交流,合作剪轴对称图形,并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对比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在合作讨论中明确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使其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本质特征,通过课堂练习、自主小结与合作完成作业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學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合作意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基础,只有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二)精心布置预习任务,奠定小组合作学习基础

从整体视角来看,教学环节并非只有课中环节,还包括课前与课后环节。课前预习是课中学习的“前奏”,学生的预习情况将直接关系到其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新课预习任务,除了让学生预习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例题,还可搭配导学案,要求学生先尝试自主完成导学案,再进行小组合作,奠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例如,在开展“绝对值”教学时,在预习环节,教师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如可以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概念,知道|a|的含义,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能够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初步学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同时,教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导学案:什么叫绝对值?+5的绝对值等于5,记作|+5|=5,-3的绝对值等于3,记作什么?绝对值有哪些特点?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负数和0呢?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征?已知|a|=3,求a的值。对于导学案中的新知识,教师鼓励学生先尝试自主完成,将遇到的问题和不解之处记录下来,再在小组内分析和研究,对照教材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突破重难点知识,最终完成导学案。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集思广益,且将小组合作学习后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加以整理,当作课堂学习的重点,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注重课中环节设计,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巧妙设计课堂问题,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方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中学习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互动的主要环节,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要想让数学课堂变得更精彩,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一些问题,丰富问题内容,创新提问方式,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向,使其积极合作研究问题,积极进行互动[2]。

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为例,教师先画一个三角形,提问学生:“怎样画一个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至少需要多少组边或者角相等?”让学生观察后结合个人认知思考,与同学讨论、交流看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然后教师继续追问:“从三角形的6个元素中任意选出3个元素,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各自的选法,如两边一角、两角一边、三条边和三个角等。教师让学生思考,若2个三角形中有3组元素对应相等,这2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接着,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出问题:“用一张长方形纸片剪一个直角三角形,怎样才能使全班同学剪出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条件画三角形:画∠MAN=45°;在AM和AN上分别截A、B两点使AB=4cm,AC=3cm;将BC连接起来,剪下所画的△ABC。让学生在小组内比较和讨论所画的三角形是否能够重合,让他们交流各自的发现,即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已知在△ABC和△ADC中,点A是公共点,AC是公共边,如果AB=AD,∠BAC=∠DAC,那么△ABC和△ADC是否全等,为什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巧妙设计课堂问题,让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围绕问题展开互动,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会运用此方法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而且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自身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主动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精彩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布置一些难度稍大的探究性任务,将知识要点、教学目标等融入其中,让学生主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布置探究任务:音乐喷泉在中山北路西边50m、北京西路北边30m,在图上找出音乐喷泉的位置。教师让学生结合问题描述进行尝试,学生尝试后仍无法准确找出音乐喷泉的位置。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插图与小组成员一起思考与讨论,确定音乐喷泉的位置。接着,教师布置下一个合作探究任务:在这个图中画两条数轴,指出它们的关系。教师根据小组的回答,投屏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原点和坐标轴,让学生在合作中补充知识点,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和特点。之后,教师继续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单位长度是1厘米,使其在小组内讨论和学习,初步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繪制方法。最后教师简单总结如何由一对有序实数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组织学生对照教材内容深入分析、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把具体绘制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归纳出来,且让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描述,让其他小组相互完善和补充,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从生活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模型,据此引出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小组内通过直观感知学习新的概念,并在合作中积极思考,充分发表个人意见,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和特点,让他们结合图形与教师的讲解,理解概念的实质内涵,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绘制方法,锻炼动手能力。

三、科学开展课后活动,拓展小组合作学习范围

(一)科学布置课后作业,促使学生合作完成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课后作业环节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后作业是课中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记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布置课后作业,且继续保留原来的合作学习小组,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作业,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由课堂上拓展至课下。

例如,在进行“频数与概率”教学时,教师设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掷硬币的规律,各小组要投掷硬币50次,由记录人员负责记录掷硬币的结果,且计算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教师让各小组完成任务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合作讨论如果多次抛掷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是否比较稳定?使其发现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总在1/2附近波动,而且近似1/2。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生活中的概率问题,如超市经常举办促销活动,凡是购买商品满一定金额就可以参加抽奖,让学生小组合作,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抽奖进行实验,制作抽奖卡片、大转盘等,分析抽奖的原理,使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发现商家利用的是数学中的概率知识,中奖概率较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理性看待抽奖。

从初中生的思维水平来看,这些课后作业的难度并不大,但是比较枯燥,所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在探究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思考和交流。

(二)建立健全评价机制,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数学教师需建立健全课后评价机制,合理评价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指出各小组的优缺点,并实施内部评价制度,让小组成员之间与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相互了解,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教学实践为例,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评价。具体来说,教师先根据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整体评价,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单一地对最终学习结果展开评价,还应该深入小组当中,对小组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评价,评价标准包括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合作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否恰当有效等。教师还要评价各小组的优点与缺点,以及每个组员的具体表现、优点与缺点。同时,教师实施小组内部的评价机制时,要让小组成员先进行自我评价,再相互评价,分别指出对方的优势与不足,并向优秀的小组或者个人学习,找出自身的不足,及时改正,针对自身的薄弱点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转变单向、单一的评价模式,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组织学生参与到评价中,采用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发挥出课后评价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创新和改进教学模式,了解学生的各项能力与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流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的精彩程度。

【参考文献】

[1]黄建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12):66,68.

[2]涂仁根.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93.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文评改“五步曲”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