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效果分析

2022-07-22 07:53丁伟杰
医药前沿 2022年14期
关键词:疝气疝囊修补术

丁伟杰

(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普外科二区 广东 东莞 523058)

腹股沟疝多见于60 岁以上老年人,在该群体中的发病率约为1%~5%,男性患者数量多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会逐渐提高。许多老年人存在一些慢性基础疾病,会导致腹压增加,一般情况下患者罹患腹股沟疝后需要首先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并且及时安排腹股沟疝修补手术进行治疗。本次研究涉及两种腹股沟疝修补术,即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观察组),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种术式的安全性,笔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组间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期间收治的88 例腹股沟疝气患者,将2017 年6 月—2018 年5 月收治的44 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44 患者分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男41 例,女3 例,年龄30 ~90 岁,平均年龄(67.87±12.65)岁,患者病程最短的1 个月,最长的16 个月,平均(7.73±1.21)个月;对照组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男44 例,年龄26 ~79 岁,平均年龄(67.23±12.34)岁,患者病程最短的1 个月,最长的15 个月,平均(7.64±1.0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确诊为腹股沟疝气;②符合手术指征,首次接受腹部手术治疗;③享有知情权,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手术不耐受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④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正常交流者。

1.2 方法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44 例):协助患者呈仰卧位姿势,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髂前上棘和耻骨连线红点上方行1 cm 切口,然后将耻骨结节切开,逐层打开腹壁,对疝囊位置进行探查,确定其位置后将疝囊分离,然后将补片平铺于腹壁缺损处,然后缝合,关闭腹腔。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观察组,44 例):患者以仰卧位(头低脚高)接受手术,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在肚脐下方约0.5 cm 处行一弧形切口,然后将其分离至腹腔,然后置入Trocar,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通过腹腔镜观察疝囊位置,在腹腔镜下观察疝囊位置。对于直疝患者疝囊不横断,可以将疝囊和脂肪组织完全自直疝三角进行还纳,暴露耻骨梳韧带与耻骨结节;斜疝患者在对疝囊开展高位游离,疝囊自内环口水平同输精管与精索血管游离6 ~8 cm 后将疝囊横断,远端旷置,近端结扎后同精索进行游离,将补片置入,覆盖耻骨肌孔和腹壁缺损处,将从腹膜前间隙将气体排出,让腹膜进行自然复位,并和补片紧密贴合,最后压迫止血,撤出器械,关闭人工气腹。

1.3 观察指标

(1)术后并发症:血肿、渗血、腹膜撕裂、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2)复发率:术后随访2 年,统计患者复发情况;(3)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4)术后炎性因子指标: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分别于术后第1 ~3 d 测定。(5)利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 对术后1 d 以及术后7 d 的疼痛水平进行评估,量表评分0(无疼痛)~10 分(剧烈疼痛)。(6)利用GQOLI-74 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此量表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4 个方面,每项评分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2 年内复发情况比较

术后2 年内,观察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2 年内复发情况比较[n(%)]

2.3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2.4 两组患者术后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 水平比较

术后1 ~3 d,观察组的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 水平比较(±s)

2.5 两组患者术后1、7 d 疼痛水平比较

术后1、7 d,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1 d 以及术后7 d 疼痛水平比较(±s,分)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s,分)

3.讨论

腹股沟疝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突出的肿块,且具有可复性,肿块会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增大,早期仅表现为轻微的坠胀感,逐渐发展出疼痛感,肿块越大痛感越明显。该病的直接病因主要是腹壁薄弱、腹内压增高,可能因先天发育不良所致,也可能与衰老、营养代谢异常、腹部手术史相关。此外,有研究人员认为长期吸烟、便秘、肥胖、妊娠等因素也有一定概率诱发腹股沟疝。该病目前只能依靠外科手术达到治愈的目的,可选术式很多,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最有利的手术方案。目前临床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即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对腹壁缺损处进行修补,以减轻患者的腹痛症状。本次研究仅涉及两种术式,即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为开放性手术,手术将腹部打开以后,对疝囊进行分离,将补片对腹壁缺损处进行修补,达到避免疝囊外突的目的。但是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开放性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手术切口也相对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并且开放性手术还可能会增加术后疼痛感,还会出现皮下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补片的处理,要确保对整个耻骨肌孔全覆盖,同时要和周围骨性或者肌性组织具有重叠,同时补片大小要合适,避免补片过小导致术后复发,在进行固定的过程中要避开血管与神经区域,避免出血和顽固性疼痛发生。随着腹腔镜的发展,其逐渐应用到腹股沟疝的治疗上面,此术式的优点在于无需进入其腹腔内,仅在其肚膀旁侧行一小切口即可对疝囊进行修复,将网片覆盖在疝气突出的缺口处进行实现完成修补的目的,在患者腹膜处将补片植入后相当于对其腹楧筋膜实现了重建,而且补片可以将整个缺损部位以及腹膜薄弱处进行修补。另外,此术式也可以缓解患者腹腔内压力过大的情况,同时在腹腔镜下进行操作,手术视野也更为清楚,对腹膜前间隙的解剖结构以及疝气的具体情况能够观察得更为全面,对腹壁缺损修补时也更为精准,同时其手术切口也相对较小,患者术后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术后炎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从本文结果来看,观察组在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术后2 年内复发率(2.27%)低于对照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观察组所用术式效果较好,并且可以降低复发风险,更符合腹股沟疝临床治疗的理想目标。此外,在刘晗的研究中,实验组术后疼痛评分和首次排气时间均略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总住院时间则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最终结论与本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的优势在于术后复发率较低,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炎性指标低,疼痛小,因此建议优先考虑采用该术式,促使腹股沟疝患者受益。

猜你喜欢
疝气疝囊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