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ICU 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衰弱的效果分析

2022-07-22 07:53罗芳梅林愉兰
医药前沿 2022年14期
关键词:监护室通气重症

罗芳梅,林愉兰

(东莞市厚街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东 东莞 523960)

医院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比较危重,大部分还需要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维持呼吸。然而,患者由于需要长期卧床,这将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体质以及自身免疫力,这就导致他们的抵抗力降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这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还需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尤其是要避免患者出现获得性衰弱问题。因为患者一旦出现该并发症,不仅会增加对患者的治疗难度,还会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如果无法有效控制该并发症,将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严重不适感,影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鉴于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患者出现获得性衰弱,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因此,本文旨在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东莞市厚街医院80 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将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40 例为参照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4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 例,年龄35 ~76 岁,平均年龄57.6 岁;参照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3 ~75 岁,平均年龄58.0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18 ~80 岁;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③已接受过机械通气治疗不足72 h 的患者,并且需要至少行机械通气24 h 以上的患者;④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并且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存活率较高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颅内高压、骨盆骨折以及高位截瘫的患者;②存在进展迅速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③高度怀疑存在深静脉血栓的患者;④可能存在呼吸骤停的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首先,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帮助患者对四肢关节进行主动或者是被动的活动。同时,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按需吸痰。其次,每天用绿茶水对患者做口腔护理,3 次/d。同时,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对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需要定时对患者采用双下肢气压波治疗。最后,需要根据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以及认知水平,在合适的时机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对自身病情有着一定的了解,并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促使患者可以积极地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工作。

对观察组则是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院内建立集束化重症监护小组。小组成员需要由重症监护室护士组成,组长则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需要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业务学习,使他们可以切实的掌握获得性衰弱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以及发病机制等知识,促使他们可以及时识别获得性衰弱。同时,需要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只有考核通过者能够继续在此岗位工作。如果考核未通过,则需要对其再次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留用。仍不合格者调离此岗位。其次,小组成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随时向组长进行汇报。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制定对患者的护理方案。同时,组长需要对护理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促使小组成员能够严格按照护理方案开展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最后,需要严格落实护理方案。主要内容为:第一,每日唤醒护理。由于危重症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镇静治疗,这就会增加患者出现获得性衰弱的概率。所以,每天可以适当中断镇静,或者是对患者进行浅镇静。在每天上午中断镇静时,可以对患者进行唤醒护理,促使患者能够遵照指令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从而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第二,评估护理。为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获得性衰弱,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和评估,以便在早期准确的识别获得性衰弱,这样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患者获得性衰弱进一步发展。第三,营养支持。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病情进展,为患者鼻饲营养液,观察其耐受性,遵医嘱为患者补充新鲜血浆、白蛋白以及复方氨基酸等物质。第四,体位护理。在患者卧床休息的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调整为侧卧位,并将床头抬高30°~45°,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改善其呼吸状况。同时,对患者的受压部位垫软枕,避免患者出现压疮问题。还需要为患者垫体位垫,避免患者身体下滑。此外,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采取体位引流,每2 ~3 h 帮助患者翻身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动作要轻柔,避免发生与呼吸机脱离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根据巴塞尔指数(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越好)以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满分为71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在两组接受护理的过程中,观察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肺气压伤、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并且,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获得性衰弱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两组获得性衰弱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获得性衰弱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住院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停留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观察指标比较(±s, d)

2.3 两组护理前后的巴塞尔指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巴塞尔指数以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巴塞尔指数评分高于参照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后的巴塞尔指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比较(±s,分)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5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其病情往往比较危重,患者的身体素质也比较差,这就导致患者很容易会出现获得性衰弱问题。特别是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维持呼吸的患者,出现获得性衰弱的概率要更高。大部分出现获得性衰弱的患者,往往都已经接受连续一周的持续机械通气,而一旦患者出现该并发症,将很容易引发患者出现肌肉衰弱问题,这就会极大地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针对肌肉衰弱问题虽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有大量的研究资料证实,该并发症是可以有效预防的。这就需要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及时识别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前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在患者出现相关征兆后,可以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导致患者出现获得性衰弱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高血糖。如果患者处在高血糖状态,其神经以及肌肉系统将会受到极大的不良影响,从而引发患者出现获得性衰弱;第二,药物。由于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给予患者大量的药物,而很多药物都与获得性衰弱的出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例如镇静类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神经肌肉阻滞剂等;第三,长期制动或者卧床。由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甚至还需要对患者采取制动措施,这就造成患者的肌力、身体机能以及肌肉含量显著下降,从而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素质,致使患者极易出现获得性衰弱。由此可见,导致患者出现获得性衰弱的原因有很多,这既需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还需要对患者采取有良好的护理干预,从而防止患者出现获得性衰弱,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勤加为患者吸痰,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等问题,做好并发症预防以及功能锻炼工作。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是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预防获得性衰弱,导致护理效果不佳,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而通过对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将能够根据循证医学,对患者开展更加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并起到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本文结果显示:比较两组的住院恢复情况,观察组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比较两组获得性衰弱发生情况,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巴塞尔指数以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之所以可以取得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够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以及操作技能,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识别获得性衰弱,还可以提前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可以切实地提高对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同时,能够规范化的开展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严格遵循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给予患者高水平的护理服务。还加强了对患者的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帮助患者进行适量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获得性衰弱,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体质,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更好地对抗疾病。此外,能够对获得性衰弱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地避免患者出现获得性衰弱,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还根据患者的机体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尤其是需要做好对患者的饮食控制工作,使患者能够在获得充足的能量的情况下,使患者的血糖能够处于稳定的状态,避免患者的血糖迅速升高,保证患者的安全性。通过对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可以为患者合理调整体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很好地降低获得性衰弱发生率,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使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对护理更为认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监护室通气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不通气的鼻孔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