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路径联合绿色通道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2-07-22 07:53杜春花
医药前沿 2022年14期
关键词:溶栓入院检查

杜春花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 上海 200137)

脑卒中,又称为脑血管意外,简称为AIS,是急性脑血管病所引发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在临床中症候持续超过24 h,属于一种高危性疾病,多发于50 岁以上人群,病情特点主要为发病危机且情况严重,病程较快,发病后患者会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在发作时常见于一侧肢体较为笨拙、无力,或沉重、麻木等,一侧面部麻木以及口角歪斜,患者多半说话不清晰以及意识存在障碍,同时伴有抽搐等表现。脑卒中死亡在城市居民死因中居于首位。当前脑卒中可分为两个类别,即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包含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以及脑血管痉挛等等。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程又可分为进展性卒中与完全性卒中,以及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而出血性脑卒中的出血部位是不同的,可分为脑室出血、脑实质出血,以及垂体、脑干、脑叶等出血。本次就急救护理路径联合绿色通道在急诊脑卒中溶栓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 年1 月—2021 年2 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2 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51 例。纳入标准:①均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②发病时间到入院治疗均在6 h 以内;③符合溶栓标准病征;④患者家属对治疗和护理干预处知情情况,并同意。排除标准:①入院后死亡;②与溶栓指标病征不符;③合并肝脏功能不全、脑部恶性疾病。对照组:男性29 例,女性22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6.32±2.28)岁,病 程0.31 ~4.13 h, 平 均(1.98±0.32)h; 观 察组:男性31 例,女性20 例;年龄59 ~77 岁,平均年 龄(67.31±1.58)岁,病程1.45 ~3.98 h,平均(2.01±0.6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绿色通道并配合常规护理。(1)患者入院后立即识别患者病征并做好记录,医生开具入院检查证明,识别患者并联系急救设备做好准备。(2)采用溶栓后帮助将患者送至病房并根据病情进行评估。进行抽血检查,包含血常规与凝血四项、生化指标等。做好CT 扫描或MRI 检查。(3)溶栓护理。神经护士在溶栓前对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给予呼吸、心电监护,准备抢救措施与药品,检测患者瞳孔、意识、呼吸等体征。如果患者血压过高,遵医嘱给予降压药。(4)溶栓后护理。定时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生理出血情况,如有出现及时联络抢救人员。

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联合绿色通道。(1)入院前护理:接到急诊室电话后立即根据患者地址选择最近急救中心,并记录患者的详细病征,做好家属指导,医生开具入院检查证明,识别患者病征并做好院前的急救记录。入院后提前通知急救设备检查并做好院内衔接工作。(2)结合患者情况进行脑卒中识别,并进行抽血检查,包含血常规以及凝血四项、生化指标。进行CT 扫描或MRI 检查,保证患者全部检查总时间不超过1 h,入院时间控制在3 h 内。(3)溶栓护理:神经护士在溶栓前对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给予呼吸、心电监护,准备抢救措施与药品,检测患者瞳孔、意识、呼吸等体征。如果患者的收缩压≥180 mmHg(1 mmHg ≈0.133 kPa)或者舒张压≥105 mmHg 应增加测量血压的频率,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采用溶栓后护理药物。(4)溶栓后护理:在溶栓后立即由神经科医护人员将患者送至病房,观察患者有无生理出血倾向,如有及时发出警报,要求医护人员在五分钟内赶至现场救治。叮嘱患者家属保证患者科学饮食,摄入易消化、高蛋白食物,低盐、低脂,并叮嘱患者休息,避免劳累。(5)溶栓给药。在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知情书后,遵照先药后费原则及时为患者治疗,持取药单到急诊药口取药,减少取药时间,在治疗完毕后在病房中补缴即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患者的入院-医嘱下达时间,以及医嘱下达-CT 登记记录、CT 检查-溶栓给药时间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采用NIHSS 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周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为0 ~42 分。评分越低神经损伤越轻,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溶栓效果比较

治疗2 周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s,分)

2.2 两组患者入院到溶栓给药所用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入院-医嘱下达时间,以及医嘱下达-CT 登记记录、CT 检查-溶栓给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到溶栓给药各阶段所用时间比较(±s,min)

3.讨论

在临床诊断标准中,判断脑卒中通常根据三点:(1)依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的时间判定。患者不足24 h 成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而超过24 h 则判定为脑卒中;(2)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小卒中、大卒中以及静息性卒中;(3)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以及出血性卒中。脑卒中在城镇区域多见,在临床研究中主要分为两大类,缺血性与出血性,包含脑血栓、脑栓塞,以及脑血管痉挛与出血等。当前临床中脑卒中的发病因素较多且复杂,多发于50 岁以上的人群,在临床中表现为短暂性,或永久性的脑功能障碍体征。结合部分临床研究来看,很多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是临床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除患者需要接受西医的药物治疗、护理服务外,还需要接受中医汤药、理疗等方法,增强患者体质健康。唐宋以前医学家多主张外因论。在金元以后,多个医学家都支持内因论。但是现代大部分中医认为,脑卒中多是气血内虚,患者忧思恼怒、嗜食烟酒,致使脏腑出现阴阳失调,气血淤积于脑,从而导致脑脉痹阻以及血溢脑脉。

脑卒中患者在溶栓治疗抢救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大量神经元受损以及神经突出凋亡、受损的问题,所以需要加强时间控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抢救,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结合临床效果来看,我国的传统护理程序针对急救各环节在衔接方面不能满足需求,甚至部分护理工作过于复杂延迟了救治时间。早期患者发病率呈现出鲜明的高龄化特点,而如今,发病的平均年龄逐年降低,平均发病年龄已经呈现63 岁。但是目前并没有相关证明,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与发病源头,所以对于脑卒中的治疗还处于研究与提升阶段。并且脑卒中患者存在较大的复发率,在第1 年的复发率高达18%,随着时间推移,5 年后的复发率高达30%以上,但是并没有根治患者脑卒中的确切方案。

结合临床研究来看,脑卒中与患者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部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超重者的患病率更高,男性相较女性更容易发病。由此可见,脑卒中患者的发病不仅仅有着年龄的特点,还与患者体质、其他疾病、性别有着很大的关联。但是在临床护理中,发现患者患有脑卒中并及时治疗后,护理工作一般需要叮嘱患者忌烟戒酒、减少胆固醇、脂肪与糖、盐的摄入,帮助患者明确每日定量标准,避免因为过量而导致疾病高发。很多患者在接受了治疗后的护理方案后,部分肥胖超重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都出现了风险降低的现象。以下将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总结:(1)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有患病史的患者,以上都为不可控的因素,其中家族中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发病率往往要高于没有发病率的患者;(2)疾病,如“三高”、TIA、颈动脉狭窄等。生活因素,长期熬夜。吸烟酗酒、肥胖超重、缺乏体力活动等。以上为可控干预因素。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主要为:(1)脑水肿与颅内压的增高。通常在治疗中会给予甘露醇以及呋塞米来利尿,降低颅内压来治疗,在必要时会使用手术开颅的方式治疗。(2)脑梗死患者脑出血。因为脑血管狭窄或者堵塞导致脑梗死住院后,在后期治疗过程里出现了脑血管的破裂出血情况,通常这类患者发病率为9%,在出血前可以及时用药预防;(3)癫痫。早期发病率平均18%,晚期则会增涨至48%,不推荐使用预防类药物,推荐根据患者病征对症下药。患者在短期或长期内仅发生过一次,应当予以观察,不建议开展长期治疗。发病时间在3 个月内,考虑根据病情开展常规治疗。(4)吸入性肺炎。患者吸入酸性物质,如胃内容物、碳氢化合物、食物等等,造成肺部损伤,患者易出现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等。(5)排尿困难及尿路感染。据调查,脑卒中出现尿失禁的患者约为50%,其中有29%患者出现尿潴留现象。针对此采取的预防措施为,尿失禁患者应当避免留置尿管,而尿潴留的患者需要测定膀胱残余尿。治疗中配合中医理疗,如按摩、针灸等,帮助恢复排尿功能。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间歇性留置导尿管,结合患者是否存在感染与感染程度开展治疗。(6)深静脉血栓构成的肺栓塞。此病发病率约为2%,为了预防疾病,应当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7)压疮。患有脑卒中的患者一般情况下会多伴有肢体瘫痪、感知觉障碍,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循环阻滞、皮肤受压、水肿等情况,增加了压疮出现的概率。所以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陪护人员要定期帮助患者清理身体、避免出现压疮。(8)营养障碍。超过半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导致营养障碍等,所以必要时可以给予营养支持。患者在检查中,一般需要采用CT、脑磁共振MRI、脑血管造影以及超声检查等,在急诊治疗中,医生要及时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相关病史,在高度怀疑脑卒中时,建议采用脑部影像学来检查和辅助诊断,鉴别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同时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评估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由于脑卒中病因复杂,医生要符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提早康复训练的原则,来预防脑卒中的复发,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神经保护、急性期溶栓、降血糖、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等,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提供最佳保障。

AIS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地进步,发病概率逐渐呈现概率提升、发病范围扩大、年轻化的现象,就目前临床研究来看,溶栓是急诊治疗脑卒中的最佳办法,多项研究证明,在脑卒中急诊中应用溶栓,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减少脑出血等并发概率,降低病死率,并有效改善预后。脑卒中的时间窗为3.0~4.5 h,在发现并诊断后应当争取第一时间治疗,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有效缩短时间,为患者争取更有利的治疗时间与治疗路径。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推荐,传统常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并且与急诊护理相对来讲,常规护理并不能为脑卒中急诊患者提供有效地帮助,大部分情况下在患者入院后的登记、分检,以及评估等环节中所用时间较长,所以应用急诊护理成为当下脑卒中患者护理的应用主流。急诊护理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服务,还能有效减少患者在治疗前的等待时间,为患者的健康安全争分夺秒,帮助患者谋取最佳的治疗时间。通过研究可以得知,在为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后,患者可以有效减少诊断、转运,以及CT检查等待时间,在患者检查期间,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做好溶栓的准备,大大地提升了治疗的效率。同时,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溶栓治疗,可以提升药物起效速度,这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溶栓治疗,有效减少脑卒中对患者生命的威胁,结合大部分临床研究来看,在患者发病后的4.5 h 给予溶栓治疗是最佳时机,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为60 min 以内。由此可知溶栓治疗对于时间的要求是较高的,如果患者等待实践过长,则会丧失抢救的黄金时间。在采取绿色通道抢救期间,要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从而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保证治疗的时间包含在时间窗范围内,减少患者神经的损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要注重患者在术后的护理工作,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检查患者有无并发症现象、活动能力、个人意识等方面是否正常,还要鼓励患者提早下床活动。针对不具备独立运动的患者,要及时做好护理工作,避免出现压疮、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为患者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脑卒中已成为临床中的多发疾病,以往脑卒中多在中老年群体中常见,而当下正在逐渐发展为年轻化,单纯地依靠治疗并不能保证患者的整体健康,还需要患者自身日常的护理与预防。随着急诊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绿色通道护理在临床中受到了广泛的欢迎。通过急诊绿色护理,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溶栓治疗,开展连贯,协调以及快捷的治疗程序,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溶栓入院检查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Playjng with ch & sh
作文门诊室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