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批注式阅读习惯培养语文个性化思维

2022-07-25 08:06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镇第二中心小学杨柳娟
家长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个性化文本课文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镇第二中心小学 杨柳娟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采用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与知识经验与文本、作者对话,随时写下阅读感受。这种阅读教学的效果显著。但从实践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批注阅读教学的实施目标的设置和策略的运用并不清楚,影响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批注式阅读方法贯穿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随文批注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外化自己对阅读的感受,储蓄阅读动力,发展个性化阅读思维。本文以部编本小学语文为例,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现状

批注式阅读可以让学生随时发现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并且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善于使用批注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批注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找出问题,并重视、解决问题,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首先,教师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准确概括出批注式阅读法的特点,在实践中并未熟练掌握运用这一方法的应用技巧。也正是因为教师对这些方面缺乏足够的认知,才在备课的时候存在不足。例如,在备课《开满鲜花的小路上》时,仅仅是带着学生熟读课文,做课后习题,而没有考虑到语言基础薄弱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可能读完课文后还是不理解为什么小路会开满鲜花。如果教师不能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批注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无法产生自己的想法,也就无法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只有教师亲身实践,进行批注示范,才会让学生意识到批注式阅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缺乏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指导。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都是中规中矩的给学生布置批注作业,却没有给他们进行系统地点拨。这主要表现为学生没有进行批注阅读的规划,随意性较强。再就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批注阅读方法,批注的内容比较浅显。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依赖于教师的指导,若是教师没有及时地普及一些语文知识,学生在学习中难免存在各种问题,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方法。而且很多教师没有将批注式教学融入教学中,所以在融入的时候非常生硬,学生难以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同时也很难正确使用批注式进行阅读,这样不利于教师展开教学。最后,教师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很多时候,语文教师的批注或者以口头形式呈现,或者以书面形式呈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小学生掌握的阅读技巧有限,在运用批注的时候基本都是简单的注解,有时甚至语言表达都不清楚,思路不清晰。一些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大篇幅的标记,不讲究方法,这样只会浪费时间,大大降低阅读效率。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建立合理的批注评价体系。部分教师将批注当作学生日常的自学行为,教师自己只管布置批注作业,而没有及时地批注学生的作业,这样就不能发现他们的问题,不了解他们对阅读的个性化观点,不利于学生批注水平的提升。

以上,就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正确分析这些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且教师还需要纠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基于个性化思维培养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教师批注水平,构建批注阅读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相关理论与实操知识,提升自身组织批注阅读教学的能力,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批注教学风格,为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重要保障。为此,教师必须多角度、多渠道地学习批注阅读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上找准自身的定位,快速提升批注教学水平。同时,在课堂上努力给学生营造出批注式阅读的氛围,并多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个性化观点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批注方法和技巧,当学生掌握了有效批注的方式后,他们在学习中会更加积极地运用批注进行阅读知识的学习,如此,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则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学习《一块奶酪》时,笔者发现学生对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情节都非常感兴趣,于是,笔者转换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扮演,这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学生就必须多次认真阅读文本。在此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批注总结出文章的重点,揭示出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学生批注为“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要爱护弱小”;有的则批注为“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信任很重要。”还有学生做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给我们树立了标兵”的批注。可见,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所做的笔记也有多种形式。面对学生的积极发言,教师要及时地做出回应,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如可以给学生列举身边以德服人的小故事,以此为榜样,让学生对正面形象有更深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教给学生基本的批注的方式与技巧,帮助学生养成批注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才会更好地运用批注加深对文本的了解,并且能在学习中了解到阅读的兴趣,如此也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这对他们后续的学习与进步大有裨益。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所以教师本人应给学生做好示范工作,并且在批注的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批注符号,要确保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意识到使用批注的意义。如此一来,当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以及讨论的时间后,学生自然能说出自己独特的一番见解,学生之间再相互交流,他们就能互相借鉴自己的批注方式以及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也可以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批注符号,形成良好的批注习惯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习惯,在学习一篇新课文前,他们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预学任务,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上的了解。而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会利用一些辅导工具查阅相关资料,帮助自己了解课文。他们在遇到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会做标记。这也有助于教师开展后续的阅读教学工作。但是批注并不是随意地写写画画,而需要规范使用批注符号。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教学批注符号,让他们能更好地抓住这个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改变传统的抄写字词的方式,提升批注教学法的运用效果。

例如,可以用方框框出课文的生字词;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并在生字旁边标音组词;用大圆圈圈出学生认为比较特殊的词语,如叠词、四字词语等;找到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画横线,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将其意思写到该词语旁边;用括号标出句子中的关联词;用空心圆标记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用实心圆标记朗读时需要读重音的词语;用单竖线标记朗读时需要断句、停顿的地方;用双竖线给课文分段;用五角星来标记课文要求背诵的文段;用实心三角标记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或认为在写法上有两点的句段,等等。只要经过这样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的批注兴趣,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在不断批注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这些陌生的字词重复地进行记忆,如此就能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变得更加轻松,这对推动教师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与优势,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纠正自己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方式,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讲述给学生争取的批注符号后,教师要多引导学生使用这些符号,在经年累月的使用中,学生能熟悉这些内容,并形成良好的批注习惯,且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要让学生了解到正确的批注符号对他们阅读的重要意义,如此便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阅读效率。

(三)提前设计批注点,高效节省课堂时间

开展批注式教学,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指导学生做批注的点,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引导他们围绕教师给的批注点进行自由批注,从而节省课堂时间,高效地达成阅读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提前批注的点,确保学生能在学习中根据教师设计的内容来对要学习的知识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如此也可以高效率地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的同时,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更加投入,进而高效节省课堂时间。

例如,教学《蝴蝶的家》这篇课文时,笔者围绕“蝴蝶的家在哪里”这句话设计了如下批注问题:1.读完课文,那你有哪些疑问,请将问题写到相应句子的旁边。2.整体感知课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将其批注在文章题目旁。3.作者在寻找蝴蝶的家时,是什么心情?你从课文哪里体会到的?深入阅读课文,圈点批注。给学生布置完这些任务后,让他们按照之前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进来。笔者在教学时,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改变了以往一句一段解读的方式,通过设计批注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圈点批注,然后在课堂上师生交流,以促进学生的个性阅读为目的,鼓励学生发表见解,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批注言语环境,让阅读教学效果更佳。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与笔者互动,并且小学生的视角在某些时刻更加细致,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和笔者分享他们观察所得,在课堂上大家一起交流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就更加感兴趣。充足的课前设计,可以给课堂教学节省较多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趣味,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协作,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进来,且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拓展,这样就能真正提升课堂的阅读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前设计的时候,可以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给学生设计适合他们自身能力的批注问题,让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这样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参与,并高效率地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

(四)设计课后训练,引导学生迁移批注方法

在教完课文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批注法,同时也为了检测学生对批注法的运用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课后练习,让学生将课内的批注法迁移到课外文本阅读中,既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帮助学生学会深度挖掘文本的方法。例如,教授《刷子李》时,笔者给学生下发了冯骥才撰写的《酒婆》,要求学生运用批注法阅读,并写下自己的阅读认知,深度解析文本,这一阅读过程,也是学生展现个性化阅读思维的时机,让阅读批注更有立体感。这一篇文章中,老板和酒婆的人物形象比较鲜明,老板终究有一天良心发现,给了酒婆一碗真酒,却让酒婆因此而丧命;酒婆穷困潦倒,一直喝着酒馆的假酒并且乐在其中。两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对比,当学生在阅读中批注其中一些表现人物特点的词汇的时候,他们就能精准地了解到文章的真正内涵,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上造假的现象普遍而根深蒂固,当学生能将描写酒婆的形象的词汇标注出来的时候,那么前后之间的对比就更能引发学生思考,这就是此种教学方式的真正意义所在。而且在批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出自己在阅读中所标注的不同重点内容,那么学生在之后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批注快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他们也能找到更好的且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此就可以为他们深度挖掘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设计合适的课后习题,即要让学生能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课外学习中,找到与课文相似的阅读文章,引导学生使用课堂上使用的阅读方式,然后帮助他们巩固批注式阅读,促使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认为的阅读的重难点内容,坚持下来,学生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这也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批注式阅读习惯,培养语文个性化思维。学生主动积极钻研文本,在进行思维训练中获得审美体验。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前充分了解和解读教材,找准批注的点,然后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批注环境,通过设计科学的批注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之对话,感悟课文的思想与作者蕴涵的情感,做出自己个性化的解析,促进批注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双向发展。

猜你喜欢
个性化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同桌宝贝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