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2-08-03 08:40赵佩东骆继业通信作者孙成东
医药前沿 2022年16期
关键词:感染性病死率休克

赵佩东,骆继业(通信作者),孙成东,李 利

(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2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灌南院区儿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相关研究表明,12%的严重感染患者在发病后48 h会出现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是因细菌、病毒和微生物等导致的休克,不仅会延长患者的ICU 住院时间,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还会增加病死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据不完全调查数据显示,42%以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会死亡。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干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早期集束化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临床效果,本研究选择医院接诊的150 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展开调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 连 云 港 市 第 一 人 民医院接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50 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 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法,观察组给予早期集束化治疗。对照组男40 例,女35 例;年龄51 ~82 岁,平均年龄(67.46±5.22)岁;其中,27 例(36.00%)肺部感染、19 例(25.33%)腹腔感染、14 例(18.67%)泌尿系统感染、9 例(12.00%)血行感染、6 例(8.00%)其他部位感染。观察组男39 例,女36 例;年龄50 ~84 岁,平均年龄(67.85±5.34)岁;其中,29 例(38.67%)肺部感染、20 例(26.67%)腹腔感染、14 例(18.67%)泌尿系统感染、8 例(10.67%)血行感染、4 例(5.33%)其他部位感染。两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纳入标准:①自愿入组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③本次研究在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年龄<18 岁者;②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存在静脉导管禁忌证者;④精神类疾病者;⑤慢性心功能不全者;⑥活动性出血者;⑦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治疗法,在患者入院后即刻开放中心静脉,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

观察组给予早期集束化治疗,在患者入院后在6 h达到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方案指标。(1)若患者的乳酸水平>4 mmol/L,即刻为患者开展液体复苏治疗,维持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在8 ~12 mmHg(1 mmHg ≈0.133 kPa)。若血压仍无法改善,给予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65 mmHg 以上。(2)在1 h 内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取多处标本送检,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的种类。(3)若患者仍无法纠正低血压,在24 h 内给予患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4)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70%,给予患者多巴酚丁胺治疗。(5)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预防应激性溃疡。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和生存时间。(2)统计两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复苏终点、器官功能变化。统计两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CVP、ScvO、MAP、乳酸、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评分。(3)统计两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患者经过治疗后意识恢复,血压和尿量维持,循环改善,24 h 内的病情稳定,为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意识恢复,需要使用升压药物维持血压,24 h 内的病情稳定为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意识与血压、尿量未恢复,且恶化和死亡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生存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病死率为1.33%(1/75),低于对照组的12.00%(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8571,= 0.0088)。

2.2 两组患者的复苏终点、器官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复苏终点、器官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6 h,两组患者乳酸、APACHE Ⅱ评分、MO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CVP、ScvO、MAP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72 h,两组感染性休克患者CVP、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MAP、ScvO均高于对照组,MODS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复苏终点、器官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 s)

表1(续)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感染性休克为微生物等毒素导致的微循环障碍,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脓毒性休克。该疾病是临床危急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会增加病死率。患者出现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压过低,导致灌注不足,引发机体组织和细胞缺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全身组织缺氧是导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休克是引发机体组织与细胞缺氧的重要原因。连续循环异常会导致系统氧耗不均衡。全身组织缺氧是导致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感染性休克患者若在发病早期未进行积极的治疗,疾病持续进展,易导致不良预后。早期集束化治疗的重点是纠正患者心脏负荷、氧输和氧耗紊乱问题,多数感染性休克患者会出现寒颤、疼痛、发热等症状,导致ScvO降低,在微循环严重障碍情况下,会使ATP 生成量减少。通过早期集束化治疗可在第一时间迅速处理并控制感染。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病症的重要内容。CVP、ScvO、MAP 均能反映机体正常状态。CVP 能够推测心脏前负荷压力,血压降低能够反映中心动脉压力,ScvO降低或升高则提示为机体组织灌注不足。当机体微循环严重障碍时,缺氧、糖有氧氧化受阻,乳酸明显增多。

早期集束化治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对症支持治疗,有利于降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概率。大量研究证实,通过早期集束化治疗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通过早期识别感染性休克,及时发现患者的病变,通过积极控制感染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淤血期,患者的血管扩张物质如缓激肽、组胺和腺苷等增多,使微血管扩张,导致血压进行性降低,全身脏器缺氧程度加剧。早期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有效维持组织供氧。在早期集束化治疗中,对患者的潜在疾病进行积极预防,通过早期改善微循环衰竭,可有效促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恢复,降低后期治疗压力,改善预后。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6 h,观察组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ScvO)、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72 h,观察组MAP、ScvO均高于对照组,MODS 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由此说明,通过早期集束化治疗可以识别患者的潜在疾病,抓住治疗和抢救的黄金时机,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此外,早期集束化治疗还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早期集束化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器官功能变化情况。

猜你喜欢
感染性病死率休克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谨防过敏性休克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