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教学和课后作业入手实现提质增效目标

2022-09-07 07:53江苏新沂市人民路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提质新课标科学

◇徐 岩(江苏:新沂市人民路小学)

近期,随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下发和2022 版新课标颁布,科学教师达成了加强科学学科教学、提高科学课地位的共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不得其法,难以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笔者通过梳理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和问题,探寻合理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打造和谐、高效、快乐的科学学习环境,以期实现小学科学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和问题

(一)科学知识跨度较大学习难度较高

虽然当前的小学科学教材经过重新编写,删减掉了大部分超出小学生年龄段的课程,但学生依然会感觉有较大的学习难度。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跨度较大,每个单元之间的知识点联系不够密切。例如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课程,三个单元分别为“声音”“呼吸与消化”“运动和力”,分别对应着物理声学、生物学、物理力学。三个单元的知识点各成体系,没有实质的内在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对新知识理解速度较慢的学生很难接受小学科学课程的跳跃性,学习负担沉重。

(二)部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脱离

科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激发学生的科学思考意识,并能利用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认知。但部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明显脱离,学生在学过这些知识后,在生活中感觉不到较高的学习价值。例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这一单元,为学生讲述了大量有关地质学的知识。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这一单元,主要讲了地球的结构组成与各种灾害、气候出现的原因。如果将这些课程单纯当作课外科普,可以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对学生的成长比较有利。但若是将其当作专业课程进行深入讲解,则需要学生大量投入精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教学偏向死记硬背

有些教师的教学思维仍以“分数至上”为主,习惯要求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行记忆所有的科学知识点,或者会为学生发放大量的试题,让学生在机械训练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面对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难以保持良好的专注度。长此以往,他们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强烈的负担感,甚至会对科学学科产生厌学、畏学的情绪。

二、小学科学教学需要提质增效的主要方向

(一)实验教学

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普遍存在“模仿式教学”的问题。所谓模仿式教学,是指教师将整个实验过程示范一遍,要求学生按照原来的操作步骤丝毫不差地重复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很容易抹杀学生的学习乐趣,导致小学生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探究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创新、尝试、实践,甚至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切实获得进步。而模仿式教学本质上属于死记硬背,学生不仅没有感受到探究学习的快乐,还要不断观察和记忆教师操作的细节,自然会产生负担。因此,实验是小学科学首先需要提质增效的教学课程。

(二)课堂教学

在新课标背景下,一成不变的“满堂灌”教学已经不适用于小学科学教学。对于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当重新确定教学思路。首先,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应以趣味引导作为教学原则,营造趣味横生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其次,教学过程应当与学生熟知的生活元素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代入感,简化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其三,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适当开展分层教学,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指导帮助。

(三)课后作业

由于科学学科的知识点比较繁杂,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熟记这些知识点,采用题海训练的作业布置方式。学生需要将大量的课余时间和学习精力放在做习题上,学习过程十分呆板。长此以往,学生会有严重的疲惫感,学习效率也会直线下降。小学科学学科的课后作业布置应当改变这种机械练习的策略,从作业的形式、内容上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选择权。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提质增效的教学策略

(一)因材施教,抓住学生的科学特长

由于小学生的科学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存在差异性,在科学教学方面,教师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抓住学生的科学特长,让学生在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进步的成就感。

首先,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将科学学科的课程细分,转变为选修的形式。例如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时,可将各单元的课程单独提取出来,分解为“种子发芽实验”“绿豆苗实验”“蚯蚓实验”“食物链与食物网的研究”“生态瓶的实验设计”等多个分支。随后,教师通过调查、课后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特长、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从这些分支中任选一项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向。教师依据学生的选择,把学生兴趣爱好相同的分为一个组,例如,有学生喜欢植物类实验,那么这名学生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种子发芽或绿豆苗实验上,这一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教师要进行引导,但怎么设计实验步骤,怎样证明自己的实验设想,如何进行记录等等,全部要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后确定,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小组成员因为兴趣一致,所以积极性很高,完成实验的效果也会很好。对于其他的课程,可以只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和固定的常识,不做深度研究。然后再通过其他小组同学的实验展示,了解其他实验的现象与结论。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一展所长,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情境,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在新课标背景下,除了因材施教以外,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以兴趣作为教学载体,可以让学生产生快乐、积极的学习感受,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环境与我们”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科普视频,让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观察地球的形象。同时,在各种新闻图片的展示下,学生会更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地球环境的水资源匮乏问题、垃圾污染问题、资源再生问题。例如,学习《解决垃圾问题》这一课时,学生通过视频,看到小区、学校垃圾成堆的情形,以及严重的垃圾污染堵塞江湖、影响景观的情况。如果教师就此展开说教,让学生减少制造垃圾,学生很难主动化为行动。这时教师可利用情境的营造,让学生统计自己的家庭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然后估算一个学校所有学生家庭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接着教师继续播放保洁人员辛苦的垃圾打扫、清运、处理等过程的视频,通过旁白的形式,解读这些垃圾造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多少年花费多少人力和物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这对学生产生的震撼不是教师的几句说教所能比的。最后教师再询问:你是否想要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你觉得如何做才能少制造垃圾?由此,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灌输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科学实验课程中常见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个人的学习负担平摊到小组成员身上。这样既能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针对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中的“模拟安装照明电路”这一实验,如果让学生单人完成,其必定会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而将实验内容细化,由学生分工完成,实验的操作难度将会直线下降。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分工合作,比如可让电学理论知识以及作图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设计电路图。图纸的设计非常关键,其他同学可以共同商讨,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对于完成后的电路图,小组全体同学再检查是否合理。可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操作,完成电路图的组装,组装完成后,让小组中动手能力弱的同学拆开再进行组装,以提高这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接着可以让个性严谨的学生负责检查,监督组内成员是否有危险操作的情况发生。

(四)激发能动性,提供多样的作业选择

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增强学生的科学作业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课后学习质量,教师可以采用“积分任务单”的布置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作业选择。

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强化了科学课程的地位。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必须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小学科学其实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也是具有生活性、实践性的学科,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首先,可以建立作业素材库,将各种常见的作业类型收集起来。其次,要丰富作业形式,如社会调研作业、家庭实验作业、视频解说作业、知识整理作业等等。针对作业的操作难度,标注好不同的积分,比如用橡皮泥制作出地球的表面结构,属于实验类作业,可以记为10 分。再比如制定一份健康的生活计划,属于生活实践类的长期作业,可以记为15 分。由此,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充分满足了以生为本、提质增效的教学要求。

2022 版新课标已经发布,科学教师的使命由此变得更为重大。小学科学学科的知识面涵盖范围较广,科学教师应当谨记,教学这门学科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考高分,而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实验、思考的学习习惯,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因此,教师应以实验课、课后作业为切入点,实现提质增效目标。

猜你喜欢
提质新课标科学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为城市提质而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科学拔牙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