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衔接点 对接学习方式

2022-09-07 07:53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学态度科学素养科学

◇张 建(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幼儿园)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

通过对学前教育指导性文件的解读以及基于现场观察,本文主要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意义、内容和形式等角度来阐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现状。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幼儿园的教育主要依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没有特定的教材与教科书,不分具体学科,而是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其中“科学领域”又涵盖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方面。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根据《指南》和《纲要》上科学领域“科学探究”中的幼儿发展目标来制定,具体为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与兴趣,帮助幼儿初步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与能力、体验探究过程等。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等能力和做事专注、坚持、有计划、乐于想象和创造、能思考自己做过的事并从经验中学习等学习品质。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主要围绕幼儿的兴趣和近阶段的需要,以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份,陪伴着幼儿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获得知识和经验,主要分为操作体验和科学认知两大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中将科学学习分为科学工具、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四个板块。幼儿园阶段的科学教育比较提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一起去发现大自然的变化与规律,通过提问、观察、调查、记录等方式展开深度学习。不仅如此,幼儿园还常常将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生活事物作为教育资源,如轮胎、汽车模型、手电、时钟等,允许幼儿自由拆卸、组装,并允许幼儿因探索活动将材料弄脏、弄乱,甚至破坏,但会引导他们做好活动后的整理工作。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形式

幼儿园幼儿的学习方式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为主,因此科学探究的形式以感官探索为主,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指南》特别强调“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因此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一种陪伴着幼儿兴趣、与他们共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非对于某一具体的科学知识的直接学习。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对幼儿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量不做要求,主要通过集体互动、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等形式,借力高瞻课程、STEM 课程等课程理念模式展开,以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和科学活动室活动支持幼儿的科学学习。如我园户外活动场地有一片养殖园,里面养着几只鸡,幼儿常常喜欢跑去观察、记录,最喜欢的还是去喂养小鸡,但是用什么喂呢?于是,“小鸡吃什么”就成了幼儿开展的科学活动。最后我们决定在学校户外场地的种植区播种青菜以供小鸡吃食,种植活动又成了新衍生的一项科学活动。之后,幼儿观察到小鸡在下雨天没有地方躲雨,想到要给小鸡造个小屋,于是他们搜集了很多废旧木块、木条、木板,教师提供木工工具,在室内创设木工坊,支持幼儿的搭建“小屋”想法,陪伴着他们一步步地探索。幼儿一步步地操作与实践便是他们在建构不同的科学理论与生活经验的过程,这种课程开展的模式也是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的常态。

综上所述,幼儿园对于科学领域的教育一般都是以幼儿近阶段的兴趣为切入点,以《指南》或《纲要》中科学领域的发展目标为指导,根据不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开展集体或小组活动,通过调查发现、感官体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等形式展开。

二、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衔接现状分析

(一)学前和小学教师对科学教育互不了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小学低年级的科学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有抓手地开展好衔接工作。但身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很少有机会走进小学科学课的课堂中去,对于小学的科学教育更多地只是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阶段,缺乏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而小学教师要想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也是不容易的,而且由于无固定教材且开展科学活动时间不固定等原因,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往往也让小学教师一头雾水。以上两点,也是目前科学教育幼小衔接较难开展的最大原因之一。

(二)对科学教育幼小衔接不重视

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两者的教育模式相对独立,但以发展的视角看待,开展科学教育的幼小衔接是很有必要的。而目前幼小衔接的行动重点主要是对于幼儿入学适应的衔接,包括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对小学学习和生活的憧憬,对科学领域的衔接却往往被忽视。如果说幼儿入学适应是幼小衔接的基础与前提,那么科学领域中科学素养的衔接无疑是幼儿成长道路中的助燃剂,这种内含的科学素养能够帮助幼儿在方方面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三)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衔接方式不正确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不增加额外的“衔接课程”,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切实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由此可见,科学教育的幼小衔接更倾向于小学低年级向幼儿的衔接。由于幼儿尚处于前运思阶段且无意注意占主体等原因,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模式更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而目前行动中的幼小衔接其实与该年龄段幼儿的生活特点、成长需要以及学前教育的使命是相悖的。“双减”政策的落地进一步加大了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感,如何应用高效且不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应该成为幼小双方研究的重点。

三、科学教育幼小衔接的策略探究

(一)分析幼儿科学学习现状,把握着力点

由于在幼儿园和小学中科学学习的方式不同,“急拐弯”式的衔接需要寻找一个用以缓冲的着力点。幼儿的科学学习是需要前期基础的,不同年龄段幼儿有着各自的认知发展规律,而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础就是幼儿园阶段中幼儿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获得,小学低年级形成的科学素养又是学生高年级科学学习的基础。因此,科学教育幼小衔接的着力点便是幼儿科学态度向更多科学素养的过渡。

爱因斯坦在其晚年的《自述》中,回忆起他童年时父亲给他一个罗盘,他对罗盘针总是指向一个方向感到十分惊奇,这种惊奇伴随了他的一生。由此可见,早期的科学态度对幼儿的一生十分重要。幼儿天生具备好奇心,他们常常喜欢用身体的各个感官去探索、认识这个世界,而幼儿园就需要满足幼儿好奇的科学态度。除了好奇心,科学态度的培养还包括尊重实证、批判思考、灵活性和对变化的世界敏感等。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在满足其兴趣与好奇心的基础上,更多地需要寻找答案,而陪伴着他们一起寻找答案的过程便是建立幼儿科学态度的过程。其中远远不只是动手操作,更重要的是学会主动思考,尤其是批判性思考。目前不论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小学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大多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开展,这种一对多、师对生的活动不利于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集体活动中,第一个提出想法或给出答案的幼儿往往会得到大部分幼儿的认同与附和,哪怕给出的结果或答案是有悖于事实的。这不禁引发我们的反思:我们希望他们习得的是什么?是知识的灌输,还是有逻辑的思维能力?如果仅仅通过耳听口传的方式,对科学的学习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因此,不论幼儿园还是小学,科学教育教师要常常引导孩子学会主动思考、批判思考,常常反问或抛问。更好的方式还是将集体活动的形式慢慢向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转变,变一对多为多对多,变师对生为生对生。只有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形成科学有效的思维模式,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

有了科学态度的基础,科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将会变得更为顺畅,在此基础上,小学低年级需要牢牢把握住这份弥足珍贵的科学态度,顺势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素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曾说过:“如果我们国民都能有这样一种基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对我国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杨院士所说的科学素养不仅仅包括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方法。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科学素养目标的四个维度: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要抓准其核心:事实依据、逻辑关系、审辩性思维。而这恰恰是幼儿园教师较难培养的,需要小学更专业的科学老师接棒。

(二)对接幼儿科学学习方式,聚焦衔接点

6~8 岁幼儿正处于前运思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对于各类科学事物的认识正从本能性向符号性转变,他们慢慢试图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总结可以支持科学探索的工具与途径,时刻观察并记录结果,教师更多的是起到一个支持、引导的作用。幼儿园教师由于专业的独特性,缺乏单一领域的专业素养储备,因此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往往束手无策。无疑,幼儿园阶段的科学教育模式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因此科学教育的衔接点在于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以能力水平决定集体、小组或个别的形式开展项目课程,并使科学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

相较于小学的集体教学活动而言,小组或个别化的活动更能满足幼儿之间发展水平和兴趣的差异,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如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种植活动中,有的幼儿想种植草莓,有的则想种土豆,当意见产生分歧,小组式或个别化的项目课程的开展就很有必要了。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他们在课程开展结束后的记录、梳理、总结、汇报中,又能进行知识互补,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不仅如此,不同的项目研究还能产生更多新的问题,如草莓种植过程中需要的大棚,土豆的沙培、水培等;不同的项目研究又能给幼儿带来更多新的思考与发现,从而产生新的兴趣与话题,带动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研究。不过,一般而言这种研究较为浅显,而且幼儿园一个班级一般只有两位教师,很难照顾到全体幼儿。这一问题放到小学相对会比较好解决些,年龄更大一些的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开展各自的项目研究,他们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较幼儿园来说也更适合这种学习模式。小学科学教师相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也具备更丰富的科学领域的专业储备与科学素养,能在各个项目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探究方法与能力、审慎的科学态度、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同时,幼儿园较小学而言,师资的配备也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园教师是不分学科、学段的,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还引导着幼儿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在开展科学学习与探究时,幼儿园教师能够兼顾其他领域的渗透与学习。而小学教师是分学段、分学科的,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小学教师在学生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给到其他领域方面的支持。这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与语文、数学、美术等其他科目的教师进行联动,比如科学领域很重要的记录部分可以和数学活动相结合,而科学探究中常常需要观察,则可以很好地与美术活动相对接。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科学素养科学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八省适应性物理考试中的体现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拔牙
冷与热、科学态度与献身精神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