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2-09-07 07:53朱大强江苏昆山市陆杨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事物科学探究

◇朱大强(江苏:昆山市陆杨中心小学)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

新课改下的小学课程具有风趣幽默的特征,与生活的联系也更加密切,生活性、实用性更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更有利于其创新意识的萌发,结合到课程要求上,就是要有灵活性,不古板。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因素的推动,课程特征的转变也是如此。

现代社会已经脱离了原始的农耕与落后,步入工业化、信息化、文化发达的文明社会。这种转变使得人们不再追求生活和工作上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规模的工程和伟大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科学教育也逐步渗透到了人与人合作、交流沟通中,这也是当代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

(一)营造氛围,倡导自由民主原则

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发散的思维,而思维的发散要在相对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会有效。所以,营造轻松愉悦、自由民主且不失纪律的课堂环境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思路并加以引导和延伸,重视学生的心路历程,尊重学生的独创性。

1.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

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兴衰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思维意识的培养在学生阶段就应该得到重视与强化。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沉浸于讲堂,让知识得到延伸,使思维得到升华。而这种氛围是轻松愉悦、自由民主却又不失纪律的,它可避免使学生产生注意力聚焦过窄的精神状态,相反,它更容易催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勇于发言、勇于辩论,需要轻松民主的氛围带动。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处理、平等理念的贯彻,要能够使学生更乐意走近教师,更敢于表达想法,而教师要做的是给予学生安全感,加以引导与延伸,而不是将其创造性思维扼杀在摇篮之中。

2.营造保证学生安全的心理环境

心理上的安全感,才是学生敢于畅所欲言的关键前提。出于怕犯错、怕挨批评,学生对本来已经掌握的知识都无法充分表达,而其对自己的独特认知可能更不敢表露。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敢于发言,保证学生发言的自由民主,甚至给予其适当的奖励,而不是因为学生的发言荒诞离奇就予以批评惩罚。经常性的打击让学生很难保持自信心。同时,教师应尝试以朋友的身份跟学生接触交流,给予他们亲切感,轻松愉悦的氛围,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完善体系,促进自主探究原则

学习是一项主动求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主观意志活动,被动接受的过程是无法有效实现目标的,或者说被动接受本身就不该成为学习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教学才能让学习效果更好,思考如何授人以渔,让学生举一反三。尊重学生,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更好地探究知识的过程,其原则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当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其创造性潜能是难以挖掘的,而学习本身是主动求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主观意志活动。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掺杂一些有趣的自然实验,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认可并且喜欢的一种上课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探究实验最终都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教师必须对即将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给予高度重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得小学科学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更为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丰富活动,确保学生充分参与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即使外貌再相似也会存在区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确保以学生为主体,还要保证不同学生主体间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不同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声音大小、认知事物的层次等都会存在不同,教师应当在互动过程中发现这些现象,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学生充分参与。

3.重视细节,确保及时有效反馈

正向反馈作为一种评价方式,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激励方式。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探索充满积极性,同时对外界事物存在较强的敏感性,教师欣喜的眼神、鼓励的话语虽然简单,但在小学生内心中产生的力量是不可计量的。学生喜欢得到肯定,不管是否出于攀比心理,但不可否认,他们存在被肯定的需求,这种需求甚至强于成年人。反过来,学生的进步如果得不到教师关注,他们就难免失落,这不利于其进一步地努力。总之,结合小学生的特征,教师应该更关注其进步,并给予更多的夸赞。

(三)突破局限,推陈出新原则

创新意味着突破已知的局限,打破传统的桎梏,开辟新的认知。在这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已知的、传统的束缚。所以,在挖掘学生创造性潜能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表达新奇的想法,而不是一味传授陈旧的知识。

1.宽容失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学生生涯,错误与失败不可避免,如何利用错误与失败是关键。一味地责备惩罚对于已发生的错误与失败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学生面对困难挫折缺乏勇气,加重挫败感。错误与失败带给我们经验及教训,合理利用,能帮助学生在失败中发现成功,能帮助学生重燃斗志,为学生积极探索再添推动力。

2.倾听见解,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小学生的思维相对发散,他们面对事物时,往往会产生语出惊人的现象。也许他们的想法懵懂幼稚,但同时,他们看似离奇的想法,往往又耐人寻味。要明白,即便是懵懂幼稚的想法,也是学生对于事物认知的自我表达。教师要做的是在保护学生该特征的同时,为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探索,创造有利条件。

3.回应质疑,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给予充分的回应,表扬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帮助他们保持不盲从他人、不轻信谣言的态度。教师要打破思维中的陈规陋习,以辩证的视角看待自我和他人。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首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意见和敢于说出的勇气;告知学生不要盲目和死板地相信书本中的固定答案,要发挥自己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己的独创性观点。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构建良好教学环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更新、升级自身的教学理念,要学会利用手中的工具、教具等教学措施完成教学任务。在讲解时也要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引导,可以针对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要正视和尊重学生发展的所有可能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环境充分加以利用和改造,通过设置探索性的情境等方式为学生进入科学教学环境做铺垫。

(二)巧妙创设教学问题

在进行科学知识授课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构建。设置问题要有层次性和巧妙性,这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能够深度学习的空间,以激励他们完成自主探究学习和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他们增强学习、思考和分析的意识。教师应当把握时机,运用智慧,依据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设计及引导能力,为学生准备一些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问题。通过逐步引导和层层递进地提问,提升学生自身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够便捷地将一些抽象的事物、科学实验、自然现象等以视频方式表达出来,实现可视化。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用声音和图像两种方式呈现需要表达的学习内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媒体教学能够直观地向学生进行演示,学习的氛围也会更轻松愉悦。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最好的开发。

(四)积极分析新鲜事物

小学生正处于接受事物、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敏感性。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可以通过分享新奇的事物或者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通过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构建简单的知识体系和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引导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培育创造性思维的基石。首先,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教科书中图画和自然现象的耐力。其次,可以通过演示自然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进入积极观察探索的状态。此外,小学科学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从各个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培育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

(六)注重教学结合生活

传统的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前人总结出的知识和经验,也是后人进行创新的知识基础。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源于生活,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自然现象,从中获得最直接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在与大自然及与社会的相处中,亲身经历,用心感受,探索正确的途径与答案,获得知识和精神的双重收获。教材之外的知识,来源于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教学不能只着眼于教材,而应当透过教材看待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两者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观察、思考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三个关键因素。培育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世界;培育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培育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究能力,可以为他们进行创新奠定基石。

猜你喜欢
事物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美好的事物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奇妙事物用心看
科学拔牙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