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粥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肠道益生菌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2-09-08 02:45何晶晶庞书勤蔡秀群郭淑芬陈淑丽潘瑞清江丽丹
护理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薯蓣双歧杆菌

何晶晶,庞书勤,蔡秀群,郭淑芬,陈淑丽,潘瑞清,江丽丹

1.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福建 362200;2.福建中医药大学;3.晋江市医院

2 型 糖 尿 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 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好发于老年群体,发病受基因、老龄化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病理生理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伴胰腺中的β 细胞产生和分泌胰岛素减少,其特征是病人血糖长期高于标准值[1]。中国老年糖尿病人数居世界首位,预计到2045 年,老年2 型糖尿病将超过7 800 万例,我国以2 型糖尿病为主,占90.0%以上。中国糖尿病相关医疗支出位居世界第2 位[2]。增龄是导致老年人糖耐量降低的独立因素,人体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诱发血管壁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对身体各器官造成损害,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等严重的长期并发症发生[3]。基于薯蓣粥机制研究的临床转换研究(translation research),在前期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的基础上[4-6],证实薯蓣粥具有良好的降糖及调节肠道菌群和某些炎性因子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薯蓣粥饮食疗法来进一步强化中医在2 型糖尿病管理中的特色及优势,探索中医药膳饮食疗法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新模式,开发中医药膳在重塑肠道健康、改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血糖的临床应用潜力,体现中医药膳食疗有效地辅助医疗、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功效。同时,本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在临床应用研究、遵循“临床-实验-临床”的循环模式,证实其临床效果,以期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3 月-9 月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糖尿病俱乐部的老年2 型糖尿病病人88 例。纳入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版)》[7];年龄60~74 岁;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沟通理解能力者;同一家庭中仅纳入1 名成员;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薯蓣粥为饮食干预者。排除标准:明确对山药过敏者;近1 个月内有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合并有明确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者、阿尔兹海默症者;合并心、肝、肾脏器功能不全者;不宜饮食干预者或同期接受其他饮食治疗者;近1 个月内有手术、腹泻或其他胃肠道疾病等病史;有长期服用激素或滥用药物史;近1 个月内使用过益生菌制剂、胃肠道动力药物、抗生素者;吸烟酗酒者。本研究获晋江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文号:jjsyyyxll-2020023),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2100048435)。

1.1.1 样本量估算 根据两个独立样本的均值进行比较,依据α=0.05,β=0.10,干预组与对照组样本量比例为1∶1,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n1=n2=2(μα+μβ)2S2/δ2,S为合并标准差;δ为两组差值,由PASS 11.0 软件计算,参考相关文献[8]中双歧杆菌、乳酸菌、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均值和标准差为参照值,其中根据双歧杆菌的均值和标准差计算所得数值最大样本量为40 例(双歧杆菌对照组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8.03 和1.17,试验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8.87 和1.15),失访率按照10%计算,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需44 例。

1.1.2 分组情况 按上述纳入、排除标准招募88 例研究对象,并采用计算机随机化分组方法对88 例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具体方法:使用SPSS 26.0 软件计算出88 个随机数字并分组,将88 例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干预组(44 例)和对照组(44 例)。将组别、随机数字、序号等记录在卡片上并装入黑色密封信封,交由第三方保管。招募研究对象后,先由问卷调查员收集资料,再由第三方根据序号拆开相应信封,研究者根据卡片上的分组情况将研究对象纳入相应的组别。

1.2 方法

1.2.1 干预前准备 ①由本课题研究者及4 名糖尿病专科小组成员共同组成研究团队。②由研究组长对4 名成员讲解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开展具体步骤、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录入方法、随访方式及分配管理方案等内容,并按照张锡纯编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薯蓣粥的制作方法对4 名成员进行指导并考核,使研究成员充分掌握薯蓣粥制作方法,考核项目应达到能复述、能示范、熟练掌握,方可确认为合格。③试验前,录制“薯蓣粥制作”视频及制作“薯蓣粥制作步骤”图谱,准备糖尿病科普画册(包括糖尿病食物热量表、糖尿病运动图谱、胰岛素自我注射手册等)。

1.2.2 干预方法

1.2.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与健康教育。①健康教育:由糖尿病俱乐部的健康宣讲团成员对入组的研究对象组织授课,课程内容包括2 型糖尿病相关知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老年心理与健康、自我血糖监测等。每个月上课4 次,每次1 h。②饮食原则:根据“手量法”原则[9]指导糖尿病膳食,主食类和水果(1 个拳头),主食类食物1 d 需要量相当于两个拳头大小,水果1 d 需要量相当于1 个拳头大小;蛋白质(掌心量),50 g 的蛋白质相当于掌心大小、约为小指厚的1 块,1 d 需要量为50~100 g;蔬菜(双手捧),双手并拢成捧水状抓取的生蔬菜量(1 把)相当于500 g,1 d 需要量为500~1 000 g;脂肪(拇指尖),限制脂肪(黄油)的摄入,每天需要量相当于拇指的尖端(第1 节);瘦肉(两指并拢量):切一块与食指厚度相同、与两指(食指和中指并拢)的长度、宽度相同的瘦肉相当于50 g 的量,可满足1 d 需要。选择蒸、煮的烹饪方式。③饮食热量计算:每天总热量(kcal)(1 kcal=4.18 kJ)=标准体重(kg)×单位体重所需热量[kcal/(kg·d)],所需的食物交换份=每天总热量(kcal)÷90。④运动原则:老年糖尿病病人可选择的运动为中、低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具体形式包括变速走、广场舞、太极拳、八段锦、爬山等。每周运动3~5 d,运动的最佳时段是餐后1~2 h,时间30~60 min。运动中的注意事项:随身携带糖果运动,避免空腹运动,防止低血糖;血糖不稳或有并发症的病人要等到病情稳定后再进行适当运动;若运动中出现饥饿感、出冷汗、心悸、心跳加快等低血糖反应,应及时补糖;出现胸闷、胸痛或腿痛,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尽快就医。⑤常规治疗:使用的药物有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瑞格列奈、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西格列汀、阿格列汀和胰岛素制剂等。

1.2.2.2 干预组 ①薯蓣粥的制作:薯蓣粥方源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并参照课题组前期烹饪方法制作[5]。选取产自河南焦作的铁棍山药,取山药150 g,去皮后约120 g,切片,加水50 mL 放入搅拌机,搅拌成糊,再加水250 mL,煮沸3 次,成粥,热量相当于84 kcal。②示范与考核:干预组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原则同对照组,病人入组后由研究组组长对病人再度讲解服用薯蓣粥的益处及注意事项。观看视频后,由本课题组研究成员一对一强化指导,考核项目能复述、能示范、能熟练掌握制作方法为合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早餐连续服用薯蓣粥12 周,保持早餐总热卡不变,热卡不足部分由日常食用早餐补足。③薯蓣粥的食用方法:早餐热量计算方法同对照组,薯蓣粥和早餐一起吃,在早餐总热量中扣除薯蓣粥产生的84 kcal 相当的食物(相当于燕麦片23 g、大米25 g、1/3 个馒头、绿色蔬菜600 g 等),连续服用12 周。④干预组病人在收集第1 次粪便标本后发放第1 次山药,之后每隔15 d 发放1 次山药(在第10 天从山药基地邮购,保证在第15 天前到达干预对象家中)。④奖励机制:每周二、周六定为研究对象监测血糖日,研究对象将测得的指尖血糖数值发布在微信群内,由专人记录血糖数值;对全月达标的糖友奖励小礼物一份。统一赠送干预组病人食材及制作薯蓣粥的工具,包括山药、搅拌机、量杯、食物称。每次参加糖尿病俱乐部课程后发放小礼物以示鼓励。对于完整参加12 周研究的两组研究对象给予全勤奖鼓励,赠送电子体重计1台,并且对照组对象在完整参加研究12 周后同样赠送薯蓣粥制作工具及告知制作方法。⑤在两组病人的微信群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提问,采用有奖竞答的方式鼓励病人回答问题以便巩固学习内容。

1.2.3 研究指标

1.2.3.1 肠道益生菌 包括双歧杆菌与乳酸菌,使用人肠道菌群十联法检测(荧光PCR 法)。

1.2.3.2 炎症因子 ①hs-CRP,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人全血hs-CRP。②IL-6,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检测IL-6。

1.2.3.3 血糖指标 ①空腹血浆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应用己糖激酶法检测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②早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PPG),应用己糖激酶法检测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③HbAlc,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人全血HbAlc。

1.2.4 质量控制 ①明确本研究的诊断标准,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确定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遵守试验原则,保证研究对象可比。同时,向研究对象详细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及意义,强调干预的重要性,保证依从性和干预的疗效。②对干预组病人制作薯蓣粥方法严格考核,确保其掌握薯蓣粥的烹饪制作方法、食用剂量及食用时间。③基本资料收集者不予知晓本研究的分组情况及具体的试验方案,全面熟悉本研究一般资料和评价指标,保证收集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④对干预组食用薯蓣粥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及资料收集工作,并且邀请家属共同参与协同监督受试者薯蓣粥食用情况。若在服用期间出现过敏及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⑤提高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所有收回的调查表及检查结果都经过检查整理,必要时再次进行调查,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本研究数据采取二次录入方式;严格根据数据的类型选用统计方法。⑥干预期间,通过现场、微信、电话等方式指导监督,以保证干预措施的实施。⑦为保证课题实施的质量,采用以下方法避免偏倚: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健康教育讲座分开进行,且微信群分开建立,以防两组病人进行交流而食用薯蓣粥;研究对象进入研究前需在知情同意书中同意并且签名,不得与其他糖友交流薯蓣粥制作的相关内容。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时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IQR)]表示。具体方法:分析前,所有定量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定量资料组间比较,如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组内比较,资料满足正态性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分布则采用配对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观测指标采用方案数据分析(per-protocol,PP)和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PP 分析的样本量以实际完成例数计算,ITT 分析的样本量按随机分组的每组44 例计算,同时ITT 分析对缺失数据采用序列平均值方法计算缺失值。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老年2 型糖尿病病人88 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 例。干预12 周,干预组失访2 例,完成42 例;对照组失访3 例,完成41 例。最终纳入PP 分析的病人为干预组42 例、对照组41 例;纳入ITT 分析的病人为干预组44 例、对照组44 例。干预前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程、服药情况、运动情况、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干预前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续表)

2.2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乳酸菌数量的比较 两组数据行正态性检验显示,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方法。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乳酸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组内比较,干预后12 周,PP 分析显示,干预组病人的乳酸菌数量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分析结果(P<0.001)与PP 分析一致;PP 分析显示,对照组病人干预前后的乳酸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ITT 分析结果(P=0.119)与PP 分析一致,见表2。组间比较:干预后12 周,PP 分析显示,两组间乳酸菌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ITT 分析(P=0.005)与PP 分析一致,见表3。

表2 两组病人乳酸菌数量组内比较[M(IQR)] 单位:copies-μL

表3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乳酸菌数量组间比较[M(IQR)] 单位:copies-μL

2.3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双歧杆菌数量比较 两组数据行正态性检验显示,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方法。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双歧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组内比较,干预后12 周,PP 分析显示,干预组病人的双歧杆菌数量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析结果(P<0.001)与PP 分析一致;PP 分析显示,对照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双歧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7),ITT 分析结果(P=0.499)与PP 分析一致,见表4。组间比较,干预后12 周,PP 分析显示,两组间双歧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析(P<0.001)与PP 分析一致,见表5。

表4 两组病人双歧杆菌数量组内比较 单位:copies-μL

表5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双歧杆菌数量组间比较[M(IQR)] 单位:copies-μL

2.4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hs-CRP 比较 两组数据行正态性检验显示,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方法。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3)。组内比较,干预后12 周,PP 分析显示,干预组病人hs-CRP 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析结果(P<0.001)与PP 分析一致;PP 分析显示,对照组病人干预前后hs-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ITT 分析结果(P=0.344)与PP 分析一致,见表6。组间比较,干预后12 周,PP 分析显示,两组间hs-CR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ITT 分析(P=0.011)与PP 分析一致,见表7。

表6 两组病人hs-CRP 组内比较[M(IQR)] 单位:mg/L

表7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hs-CRP组间比较[M(IQR)] 单位:mg/L

2.5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IL-6 比较 两组数据行正态性检验显示,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方法。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IL-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组内比较,干预后12 周,PP 分析显示,干预组病人的IL-6 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析结果(P<0.001)与PP 分析一致;PP 分析显示,对照组病人干预前后的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ITT 分析结果(P=0.110)与PP 分析一致,见表8。组间比较,干预后12周,PP 分析显示,两组间IL-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析(P<0.001)与PP 分析一致,见表9。

表8 两组病人IL-6 组内比较(±s) 单位:pg/mL

表8 两组病人IL-6 组内比较(±s) 单位:pg/mL

项目PP 分析P ITT 分析组别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例数42 41 44 44差值2.46±1.93-0.35±1.98 2.45±1.90-0.49±1.98 t 值8.242-1.133 8.535-1.633<0.001 0.264<0.001 0.110

表9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IL-6组间比较[M(IQR)] 单位:pg/mL

2.6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FPG 比较 两组数据行正态性检验显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分析方法。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FP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2)。组内比较,干预后12 周,PP 分析显示,干预组病人FPG 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析结果(P<0.001)与PP 分析一致;PP 分析显示,对照组病人的FPG 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析结果(P<0.001)与PP 分析一致,见表10。组间比较,干预后12 周,PP 分析显示,两组间FP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 析(P<0.001)与PP 分 析 一 致,见表11。

表10 两组病人FPG 组内比较 单位:mmol/L

表11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FPG组间比较(±s) 单位:mmol/L

表11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FPG组间比较(±s) 单位:mmol/L

项目PP 分析例数42 41 ITT 分析组别干预组对照组t 值P干预组对照组t 值P 44 44干预前10.21±2.25 9.75±2.07 0.973 0.334 10.19±2.20 9.70±2.01 1.083 0.282干预后7.22±1.24 8.93±1.60-5.473<0.001 7.22±1.21 8.94±1.55-5.807<0.001

2.7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PPG 比较 两组数据行正态性检验显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分析方法。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PP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组内比较,干预后12 周,PP分析显示,干预组病人PPG 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析结果(P<0.001)与PP 分析一致;PP 分析显示,对照组病人的PPG 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析结果(P<0.001)与PP 分析一致,见表12。组间比较,干预后12 周,PP 分析显示,两组间PP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 析(P<0.001)与PP 分 析 一 致,见表13。

表12 两组病人PPG 组内比较(±s) 单位:mmol/L

表12 两组病人PPG 组内比较(±s) 单位:mmol/L

项目PP 分析P ITT 分析组别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例数42 41 44 44差值4.29±2.09 2.06±1.80 4.35±2.13 1.94±1.81 t 值13.277 7.341 13.550 7.107<0.001<0.001<0.001<0.001

表13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PPG组间比较(±s) 单位:mmol/L

表13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PPG组间比较(±s) 单位:mmol/L

项目PP 分析例数42 41 ITT 分析组别干预组对照组t 值P干预组对照组t 值P 44 44干预前12.23±2.62 12.08±2.23 0.262 0.794 12.29±2.63 11.96±2.21 0.635 0.527干预后7.94±1.35 10.02±1.76-6.060<0.001 7.94±1.32 10.02±1.70-6.430<0.001

2.8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HbAlc 比较 干预前,两组数据行正态性检验显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HbAl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组内比较,干预后12 周,PP 分析显示,干预组病人HbAlc 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析结果(P<0.001)与PP 分析一致;PP 分析显示,对照组病人HbAlc 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析结果(P<0.001)与PP 分析一致,见表14。组间比较,干预后12 周,两组数据行正态性检验显示,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方法,PP 分析显示,两组间HbAl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T 分析(P<0.001)与PP 分析一致,见表15。

表14 两组病人HbAlc 组内比较 单位:%

表15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HbAlc 组间比较 单位:%

3 讨论

3.1 薯蓣粥对肠道内乳酸菌、双歧杆菌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干预组病人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干预后,干预组病人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P 和ITT 分析结果一致。山药富含多糖成分,多糖能够促进有益菌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平衡,改善肠道黏膜受损,维持肠道完整性;在菌群功能上,多糖可提高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活性,促使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增加来抑制代谢内毒素的生成,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来降低炎症反应[10]。在山药中,富含较为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增加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繁殖[11]。相关研究发现,膳食纤维具有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能力,双歧杆菌是一种糖溶菌,通过发酵产生乙酸和乳酸,因此,粪便乙酸浓度增加可能是膳食纤维刺激肠道双歧杆菌生长和代谢的结果,抗性淀粉消耗增加了双歧杆菌的比例[12]。淀粉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多糖,是薯蓣中最丰富的糖类和主要成分,生怀山药淀粉含量高(20%~60%,干基)[13],抗性淀粉具有诱导肠道微生物组成改变的能力,能促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类杆菌属的增加,改善结肠健康、控制糖尿病[14]。本研究中,薯蓣粥促进了肠道益生菌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山药富含膳食纤维、抗性淀粉、山药多糖有关。

3.2 薯蓣粥对hs-CRP、IL-6 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hs-CRP、IL-6 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干预后,干预组病人hs-CRP、IL-6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 和ITT 分析结果一致。山药的升糖指数为51,低升糖指数值的食物其所含糖类会被缓慢分解或较慢吸收,使葡萄糖逐渐释放到循环系统,让血糖水平的上升和下降更加缓慢与平衡[5]。高血糖可诱导单核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此外,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水平的葡萄糖浓度可以增加氧化应激和凋亡的风险,从而导致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一项Meta 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糖生成指数(low-glycemic index,LGI)食物显著降低了2 型糖尿病病人的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Argiana 等[16]研 究 得 出,LGI 饮 食 能 显 著 降 低2 型糖尿病病人C 反应蛋白水平。本研究发现,干预组病人的乳酸菌、双歧杆菌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同时,干预组病人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可推测出,薯蓣粥在促进肠道内乳酸菌、双歧杆菌水平升高的同时对hs-CRP、IL-6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益生菌能够使肠道菌群的平衡性得到有效调整,降低肠道pH,有效抑制腐败菌的生长,降低肠道的通透性,增加胰岛素敏感性[17]。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群可

以通过增加黏蛋白水平来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增加抗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免疫炎症反应;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组织损伤等途径改善糖尿病[18]。Sato 等[19]的研究显示,2 型糖尿病病人服用益生菌后,乳酸菌、双歧杆菌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IL-6 等炎性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薯蓣粥所含的抗性淀粉、植物多糖、低聚糖等可通过肠道微生物群发酵成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主要由肠道内细菌发酵产生,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共生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结合并激活肠上皮细胞上的受体,抑制活化B 细胞核因子κ-轻链增强子(NF-κB)通路,以防止炎症反应[20]。另外,短链脂肪酸还可提高肠道黏膜的保护性,抑制内毒素循环,从而降低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21]。

3.3 薯蓣粥对血糖的影响 本研究PP 和ITT 分析,两组病人的FPG、PPG、HbAlc 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相较于同期对照组,干预组下降的程度优于对照组。参与本研究的两组病人都接受了12 周的健康教育课程,并获得医护人员的有效监督与健康指导,掌握了糖尿病相关知识,能依照糖尿病“五驾马车”进行自我管理,使得两组病人的FPG、PPG、HbAlc 均显著下降,但干预组下降程度更大,由于两组病人干预前各项指标均具有可比性,因此可以将干预后两组病人FPG、PPG、HbAlc 的显著差异客观认为是薯蓣粥对老年2 型糖尿病病人的干预效果。山药能够刺激分泌胰岛素,从而提高人体对糖分的利用与代谢,同时还能有效抑制糖原异生与分解,因此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22]。李亚娟等[23]研究发现,山药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山药提取物不仅能够修复损伤的胰岛β 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还能提高组织和靶细胞对糖分的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与二甲双胍等常规降糖药相比效果更为显著。一项国内研究表明,病人使用高膳食纤维LGI 饮食后,因膳食纤维能够抑制消化酶活性,也能稳定餐后血糖水平,使肠道菌群失调得到改善,益生菌数量上升[24]。Gao 等[25]的Meta 分析表明,抗性淀粉补充可以改善2 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特别是在肥胖病人中。富含抗性淀粉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葡萄糖释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饱腹感、降低餐后血糖,能选择性地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丰度增加,同时降低有害菌丰度[26]。运用薯蓣粥对老年2 型糖尿病病人干预12 周后发现,干预组双歧杆菌、乳酸菌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干预组的炎症因子、血糖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可推测肠道益生菌对改善炎症因子、血糖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病人肠道微环境,缓解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等症状[27]。陈芳等[28]研究表明,乳酸菌及双歧杆菌能够抑制体内的炎症因子,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反应,降低血糖。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薯蓣粥可促进老年2 型糖尿病病人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菌的生长,益生菌数量的增加可抑制肠道致病菌,保护肠黏膜,改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减少血液中hs-CRP、IL-6 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本研究的局限性是仅对60~74 岁的老年2 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干预,希望今后能增加病例数,扩大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更能全面揭示薯蓣粥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作用;干预指标局限,由于经费有限,无法对脂多糖及胰岛素功能的测定,望今后经费充足的情况下能更好地测定干预指标,以便更精准地反映试验过程中薯蓣粥对研究对象的干预效果;本课题研究涉及肠道菌群测定,如能有营养师参与,共同对病人三餐饮食设定标准餐,更能控制肠道菌群测定的混杂因素;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本课题未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区分,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探讨不同体质下薯蓣粥干预的效果分析。

猜你喜欢
薯蓣双歧杆菌
3种食品中双歧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生物发酵菊叶薯蓣富集薯蓣皂苷的研究
枯草芽孢杆菌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双歧杆菌及其产品缓解肠炎症状的研究进展
基于HPLC和NIRS建立快速检测盾叶薯蓣中3种皂苷含量的方法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园林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黔中薯蓣与普通山药的区别
植物乳杆菌接种发酵对朝鲜泡菜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