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对改善脑卒中急性期病人便秘的疗效

2022-09-08 02:45王晓娟董新寨
护理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急性期艾灸神经功能

王晓娟,董新寨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脑卒中作为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及死亡率[1-2],已成为公共健康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3]。便秘作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已受到广泛关注。有研究显示,首发脑卒中便秘主要集中于发病后的7 d 内[4],且发生率高达50%[5]。脑卒中急性期便秘会诱发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加重病人的原发病[6]、对病人预后产生极大影响。因此,防治脑卒中急性期便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灌肠等人工辅助排便等方式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7]。穴位按摩、艾灸作为常用的中医疗法,已应用于围术期术后恶心呕吐[8]、放疗[9]以及直肠癌术后便秘[10]等领域中,均取得良好效果,但少有研究将二者联合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病人中。本研究将穴位按摩联合艾灸的中医特色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病人中,观察其对脑卒中急性期病人便秘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类试验研究。选取2021 年5 月—2021 年8 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的计算选取PASS 软件,根据预试验得到试验组便秘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便秘改善的总有效率为43%,设双侧α=0.05,β=0.9,考虑到20%的失访率,最终纳入80 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 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 例,根据就诊顺序,将80 例病人编号1~80,以随机数字表中的第5 行第7 列开始,按照顺序读取两位数作为1 个随机数字写于编号下面,最后将全部80 个随机数字按照升序编号,把前40 个随机数对应的编号定为对照组,第41 个~第80 个随机数对应的编号定为试验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 年,武汉)》[11]中有关便秘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脑卒中急性期的病人;②诊断为便秘的病人;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病人;④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病人;②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或胃肠器质性病变及做过胃肠部手术的病人;③有皮肤损害不适合进行穴位按摩及艾灸者;④对艾制品过敏的病人;⑤对乳果糖不耐受的病人;⑥习惯性便秘者;⑦使用了除试验组之外的治疗手段。脱落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死亡病人。本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疾病及心理健康指导等[12],并且由研究者于病人入组第1 天进行便秘相关饮食、排便习惯等知识的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乳果糖(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每次10 mL,每日3 次,于餐前服用。

1.2.2 试验组 在常规护理及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的中医干预方式。干预人员由1 名研究生、1 名中医医师及2 名中医护士组成;根据中医相关理论知识制定干预方案及具体措施;干预时间为1周,于每日07:00~09:00(辰时)进行,每日1次;所有操作均在病人病房开展。①穴位按摩:操作者确保双手温热,取站立位于病人右侧,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嘱病人排空膀胱,平卧于床上,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自然呼吸,放松肌肉。首先手握空拳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背侧为着力点放于脐部,以脐周为中心采用滚法进行脐周按摩3~5 min,频率140~160/min;然后双手重叠,手掌放于右下腹以掌部为着力点,按照肠道走行(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采用环形推摩约8 min;以腹部感觉微微发热为佳,频率要由慢到快、平稳适中,每分钟100~120 周;最后选取神阙、中脘、天枢等穴位以拇指指尖着力采用指按法进行按摩,力度由轻到重、由浅入深,缓缓用力,以病人出现酸胀感为宜,并在相应穴位稍作停留(3~10 s),然后缓缓抬手,如此反复操作,每个穴位按摩1~2 min,按摩穴位的顺序无先后之分。②穴位艾灸:按摩之后选取神阙、中脘、天枢和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点燃艾条,确保其充分燃烧,置于艾灸盒内,将艾灸盒放于相应的穴位,距皮肤3~4 cm 以病人出现热感而热痛感为宜,灸至皮肤稍有红晕即可,每个穴位一般10~15 min。对于知觉迟钝的病人,操作者可将手指放于施治部位旁边,用手指的感觉来测定局部受热程度。施灸过程中注意艾卷积灰过多时要将其拭去,同时在避免病人受到风寒的情况下开窗通风,以防艾烟过浓引起不适。

1.3 评价指标 于干预前及干预1 周后评价病人的便秘状况、生活质量状况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

1.3.1 便秘状况 采用便秘临床症状评分量表(Clevel and Clinic Score,CCS)和Bristol 大便性状评分表(Bristol Stool Form Scale,BSFS)评价病人的便秘状况。CCS 由Agachachan 等于1996 年研制,用于评估病人的便秘程度,共8 个条目,总分30 分,具有良好的信 效 度[13]。BSFS 由Heaton 等[14]初 步 研 制、Lewis 等 于1997 年补充形成的用来评估大便性状,共有7 个等级,Ⅰ级为分离的硬团,Ⅱ级为团块状,Ⅲ级为干裂的香肠状,Ⅳ级为柔软的香肠状,Ⅴ级为软的团块,Ⅵ级为泥浆状,Ⅶ级为水样便。其中Ⅳ级、Ⅴ级为正常,其他均为异常。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2。

1.3.2 生活质量状况 采用便秘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C-QOL)评估便秘对病人生活质量状况的影响,该量表是由法国学者研制并开发为包括中文在内的44 种语言版本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共28 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为0~4 分,分值越高,说明便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严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5],Cronbach's α 系数为0.69~0.93。

1.3.3 神经功能恢复状况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该量表是由Thmos 等于1989 年为急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提出的神经功能检查量表,该量表包括11 项评估内容,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6],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进行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过程中试验组中途转院2 例,自行采用其他药物治疗1 例,对照组使用其他药物治疗1 例,死亡1 例,都予以剔除,最终完成75 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病人便秘临床症状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CCS 和BSFS评分比较 单位:分

2.3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PAC-QOL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PAC-QOL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 值P例数37 38干预前89.76±10.53 85.82±12.31 1.488 0.141干预后47.59±10.99 78.03±16.83-9.248<0.001

2.4 两组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NIHSS 评分比较[M(P25,P75)] 单位:分

3 讨论

排便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需要全身诸多系统的配合,其中任一环节出错,均会导致排便障碍。中医认为便秘的病机与阴阳失调、情志失调、气滞血瘀有关[17]。而穴位按摩联合艾灸作为常用中医疗法,通过对体表穴位的刺激,使气机畅通,从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促进体内阴阳平衡的目的,能够从本质上改善便秘症状。

3.1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可以减轻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病人的便秘临床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的CCS 评分显著降低,BSFS 评分显示病人的大便性状基本转为正常(Ⅳ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究其原因可能为:①腹部位于人体中焦,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五脏六腑之宫城”,本研究首先通过对脐周刺激,然后按照肠道走行,人为推动肠管的运动,加强肠道蠕动、增强胃肠的分泌功能、促进气血循环,这些均对排便具有促进作用。②众多研究表明,神阙、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位为中医按摩高频穴位[18],且有学者指出多穴配合,疗效更佳[19]。因此,本研究选取神阙、中脘、天枢、足三里等具有胃肠调理作用的穴位联合进行按摩及艾灸。③穴位是指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疏通;本研究通过穴位按摩对体表穴位的刺激,进而反映到人体经络及脏腑,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然后利用艾的温通作用于穴位,进一步巩固加强疗效。④依据子午流注理论,辰时(07:00~09:00)流注胃经,此时胃经经气最为旺盛。因此本研究选择辰时进行干预,使胃肠调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能够提高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病人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病人便秘临床症状的减轻,两组病人的PAC-QOL 评分都有所降低,试验组病人的PAC-QOL 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与相关研究结论[20]一致,说明穴位按摩联合艾灸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排便作为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抑制,在导致病人机体不适的同时直接引起忧郁、焦虑等情绪。而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的干预,缓解了病人的便秘症状,减轻了躯体的不适,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有助于强化病人及其家属对便秘的认知,促使病人形成良好的饮食及排便习惯。同时,有研究指出,5-羟色胺(5-HT)作为一个重要的情绪调节因子[21],通过腹部按摩可改善病人体内5-HT 受体结合力,能够对5-HT 的浓度进行调节,进而达到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这与Shen等[22]的结论一致。因此,穴位按摩联合艾灸的干预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3.3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对改善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病人神经功能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论证 本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NIHSS 评分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9)。可能的原因为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是通过体表作用于外周穴位反应至经络,向中枢不断传递刺激[23],增强了中枢神经的传导功能,对中枢神经的重建可能有积极意义,NIHSS 评分会有所降低。但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干预时间较短,仅为1 周时间且样本量较小,病人因神经功能损伤、发生器质性病变恢复较慢,可能导致结果未出现统计学差异。因此,今后可延长干预时间,进一步探究此法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

4 小结

本研究选择胃经当令时节将穴位按摩与艾灸结合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病人,可以减轻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病人的便秘临床症状,提高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病人的神经功能。按摩力度可灵活调整、效果突出、无副作用且价格低廉,可作为一种防治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的有效方法。但本研究未检测病人便秘相关的生化指标、干预周期较短。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应增加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延长干预周期,探究其远期疗效,为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的防治提供更多科学、规范的指导。

猜你喜欢
急性期艾灸神经功能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艾灸保健知多少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