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在急救护理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08 02:44刘俊香丁洪琼张真容
护理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公众微信护理

刘俊香,丁洪琼,张真容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必考课程,该课程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急救技能、危重病人抢救与重症监护等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今大学生习惯和善于应用“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1]。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信息推送平台,集视频、文字、图片、音频等大众喜欢的信息接收方式于一体,且有良好的互动性[2]。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生引向深度学习[3]。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习效果,课题组教师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课程建设,于2020 年9 月—2021 年1 月在急救护理教学实施中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校2019 级护理专业11 班和16 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形式决定11 班58 名学生为试验组、16 班57 名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男6名,女52名;年龄19~21岁;前期课程成绩(76.52±4.12)分。对照组:男4名,女53名;年龄19~22 岁;前期课程成绩(76.85±4.05)分。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及前期课程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授课教师、教材、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总学时完全一样。

1.2.1.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讲授-视频资料学习-教师操作示范-学生操作练习-操作考核”,同时把试验组使用的急救护理微信公众平台介绍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2.1.2 试验组 采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总学时数为48 学时,其中理论28 学时进行传统教学并线上自主学习,20 学时进行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前期准备按照急救流程重构序化教学内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将知识碎片化,建成包括PPT、图片、微课、视频、动画、测试题等资源。搭建急救护理微信公众平台,平台模块见图1。在班级里组建学习小组和微信群,护生关注并进入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实名备注。教师向学生详细说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目的、方法及要求。将护生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分组,每组6 人,每组选小组长1 名负责分工、检查并督促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混合式教学课堂实施方案如下。①课前:上传资料、提出问题并发布预习任务。教师提前2 周将授课内容的视频、微课、图片、情景案例、测试题等学习参考资源、讨论问题发布于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3~5 个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线学习、测验作业、讨论答疑。②课中:利用5 min 微信公众平台随堂测试,阶段性总结线上、线下成绩,检测自主学习的效果;课堂展示与讨论30 min,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师课前提出的问题每组派1 名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学生各组互评及教师点评;引出重点10 min,教师引导大家共同找出本次学习的重点内容;讲解30 min,教师对重点知识及学生检测答错比较多的知识进行精讲;总结5 min,教师对本次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并总结。③课后:复习巩固,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在线自主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记忆。具体实施步骤流程见图2。

图1 急救护理微信公众平台模块

图2 急救护理课堂实施流程图

1.2.2 评价方法 该课程总评成绩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线上线下相结合考核。综合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平台成绩、观察提问、自主操作练习等,采取线上线下、师评、互评、他评、自评等多种方式开展评价,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①期末成绩。两组学生采用统一试卷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在线考核,统一评分标准。两组技能操作相同,进行抽签考核,考核老师和评分标准相同。②试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就混合式教学效果对护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利于巩固知识和技能、活跃课堂气氛和利于师生互动7 个方面,评分等级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清楚和不同意4 个等级。③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林毅等[4]编制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评价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内容包括信息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3 个维度、28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计分,得分为28~140 分,分值越高表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强。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63,分半信度为0.766。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期末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期末成绩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学生期末成绩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 值P人数58 57操作成绩91.75±3.37 89.89±3.50 2.909<0.05理论成绩79.40±6.64 75.74±5.81 3.143<0.05

2.2 试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法的评价(见表2)

表2 试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法的评价(n=58) 单位:人(%)

2.3 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 值P人数58 57自我管理能力31.87±5.19 28.44±4.39 3.833<0.001信息能力32.86±6.87 30.39±5.24 2.170 0.032学习合作能力23.34±5.23 22.39±3.44 1.163 0.248总分87.38±10.25 81.21±7.18 3.733<0.001

3 讨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兼具感性和理性过程,同时应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急救护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融合信息技术和创新教学方法[5]。

3.1 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混合式教学的出现,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提供了方法[6]。利用课程资源构建急救护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对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7]。为学习活动提供自由的空间,为开发学习者的潜能提供可能[3]。同时,学习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可以与同宿舍的同伴进行讨论。结果显示,96.6%的试验组学生认为急救护理微信公众平台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利用急救护理微信公众平台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为了完成预习任务及老师设置的问题,小组需要分工协作、分析问题、充分讨论,面对不同意见,小组成员之间各自表达见解[8],通过讨论发言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教学内容按照急救流程重构序化,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碎片化,富媒体的碎片化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线上学习[9]。运用微视频、动画、图片、情景案例等做到深入浅出、直观易懂,更好地呈现急救护理的专科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3.4 混合式教学法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 通过混合式教学,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通过平台发布任务、发帖、回帖、讨论、头脑风暴等提高教师团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微信公众平台可在后台管理模块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度,提醒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线答疑。通过平台相关知识的推送与答疑,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不仅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还丰富了课堂形式,方便学生在课堂内外随时与教师互动[10]。结果显示,98.3%的试验组学生认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4 小结

混合式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10]。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生急救护理的学习中为其提供自由的空间,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力。

猜你喜欢
公众微信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公众号3月热榜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