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高校“第二课堂”作用发挥及提升路径
——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2022-09-21 02:28朱志鹏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跨文化办学

朱志鹏 李 强

(河南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郑州 450046)

大学生综合能力养成关系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价值实现。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截至2020年底,全国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1230个,本科以上在读学生已超过30万人。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亟需我们对当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外方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第一课堂”特色培养,立足培养目标,做好“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效衔接,切实发挥“第二课堂”提升项目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一、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高校“第二课堂”作用发挥现状分析

(一) “第二课堂”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积极作用

笔者对河南农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8-2021级工商管理、环境科学等四个专业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478份,回收率达98.5%,其中男生727人,占49.19% ,女生751人,占50.81% 。

图1 “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示意图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3.84%的学生认为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有很大的作用,有51.7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作用,仅存在4.45%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第二课堂”教学理念的应用,能充分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1]。由此可见,学生对“第二课堂”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上是充分认可的。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多彩的平台,是学生自信树立、兴趣培养、潜力挖掘、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第二课堂”的开发需要贴近学生特点、核心能力培养及“第一课堂”外延等方面,系统规划“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方式。

(二)“第二课堂”现有养成效果与学生所期所盼存在差距

图2 “第二课堂”现有方式养成学生综合能力的满意度示意图

学生满意度是评价“第二课堂”效果最为客观的指标,也是最为直观的反映。根据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44.32%的学生比较满意,大家认为顺流而上还是挺舒服的。37.33%的学生非常满意,认为活动各有特色,能满足其锻炼目标。15.33%的学生认为一般,有的时候觉得第二课堂里很多做法都没必要。3.02%的学生认为非常不满意,感觉第二课堂是否开展区别不大。可见学生总体上对“第二课堂”反响程度较好,而部分学生认为“第二课堂”不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实践教学阵地,需要提升对其重视程度,不仅仅是“第一课堂”的补充,更是对其的延伸和升华。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养成学生开拓性的品质和独立性的品格,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养成。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养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其追求的目标,吸引留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改变老师和学生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养成水平,让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水平得到显著强化[2]。

二、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高校“第二课堂”实践存在的短板

(一)高校对“第二课堂”重视不够,定位不明

随着“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纵深推进,高校需要进一步明确“第二课堂”的定位,进行系统顶层设计,形成“学校—学院—专业”三级的“二课”平台建设模式,进一步明确“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综合素中的作用,落实五育并举要求,扭转重视“第一课堂”,轻视“第二课堂”的局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当前“第二课堂”开展目的主要是丰富校园文化,但往往追求场面轰轰烈烈,宣传到位,缺乏中外合作办学特殊情境下的思考,“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部分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的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3]。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1.07%的人表示部分活动宣传不够,很多学生不能及时了解。45.51%的人表示活动的质量不高,收获太少。35.66%的人表示活动形式单一,枯燥无味。35.11%的人表示部分活动形式主义,可行性不够。

(二)“第二课堂”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匹配度不高

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导致项目运作容易步入同质化陷阱,在办学主体和教学主体分离的状态下,学生培养目标设计、中外课程设置比例等容易出现偏差,相同专业,没有凸显项目生的国际化培养。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是我国留学生队伍的来源之一,出国留学准备阶段,雅思、托福等英语能力考核必须达标,这也就倒逼办学主体搭建平台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出国留学是跨文化的交流,学生面临跨文化适应问题,中外学生交流、短期访学项目等是提升跨文化适应力的有效办法。而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往往由辅导员队伍组织开展,其对教育国际化理解不足导致“第二课堂”内容不够深刻,同质化严重,忽略“第二课堂”在项目学生国际核心力养成中的作用,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出国深造跨文化适应力、英语能力等。

(三)“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耦合性不强

高校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缺乏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整体思考和规划,二者开展主体不一致。在缺乏顶层设计情况下,“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在发挥育人价值的时候,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导致育人作用不能被协同发挥出来,造成状态割裂;“第二课堂”教育工作注重文娱活动,很少结合专业知识和学生培养目标,割裂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间的联系,没有切实将“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发挥出来。调查显示,69.82%的人认为课业太忙,没空;43.05%的人认为活动太多,很烦;44%的人认为活动无聊,不想;32.09%的人认为自己不会,不自信。不难发现,当前“第二课堂”开展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调研,在设计“第二课堂”过程中忽视其结构性,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收获甚微。同时受到“第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内容被动选择性造成“第二课堂”组织开展的形式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4]。

三、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提升高校“第二课堂”活力的有效路径

(一)实施“第二课堂”英语能力提升计划

中外合作办学是实现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目的是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英语作为优质教育资源输入的重要媒介,这无疑对学生英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项目招生学生分数较低、英语能力弱的实际状况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切实提高项目学生英语能力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提升的题中之义。办学主体应该树立英语培养常态化意识,制定项目生英语课程培养计划,打造雅思、托福学习“第一课堂”,开展英语入学考试,强化分类教学,助力学生英语能力有序提升。“第二课堂”更加侧重实践应用,是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的主要阵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英语晨读、英语学习打卡等活动,助力学生养成英语学习习惯,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外教、留学生及英语专业教师的作用,定期组织开展英语角活动,强化留学生和项目生间的交流,彼此提升。依托国家、省级英语竞赛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打造英语文化节“第二课堂”品牌,实施“5E”育人工程,开展英语词汇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视频大赛、英语配音大赛及英语歌唱比赛,树立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充分挖掘短期访学、游学项目,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体验,拓宽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适应力,为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完善“第二课堂”奖励机制

随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高校的逐步推进,学生参与积极性、活动开展系统性等都决定着制度有效落实,需要强化学生主动融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贴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有所侧重,不能完全按照高等教育试点要求。办学主体需要进一步增强“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天然联系,在实践类教学任务上下功夫,关乎课程成绩,强化学习实践性,凸显实践专业性,给予学生规则性指导,保障“第二课堂”全覆盖。针对“第二课堂”设置学分要求,毕业前需完成既定学分才能够顺利毕业,规范管理学分录入,增强“第二课堂成绩单”影响力,提高学生重视程度。针对核心能力培养类“第二课堂”设置单项奖,比如英语类竞赛获奖、雅思托福成绩达到6.0等给予奖金奖励,或者与短期访学、游学机会关联,鼓励学生英语学习。

(三)强化“第二课堂”队伍培训

高校当前“第二课堂”实施工作主要是放在学院团委、学工办等,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是“第二课堂”组织实施的主要力量,提高队伍重视程度,不能以完成任务为目的,需要扩宽思路,进一步明确“第二课堂”培养目标,打造一支信得过、靠得住、能作为的队伍,这是“第二课堂”有效实施的前提保障。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核心能力进行培养,进一步丰富“第二课堂”实施队伍结构,比如英语能力提升类“第二课堂”活动,需要党委副书记、教学副院长、语言外教教师、辅导员、留学生及学生干部共同参与组织实施,强化英语能力训练和跨文化交流适应能力,提升“第二课堂”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办学主体要提高“第二课堂”实施队伍的政治敏锐性,“第二课堂”作为中外合作办学平衡“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节活动内容结构,提高学生跨文化适应力和学生对不良思潮的免疫力,切实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和办学初衷。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除了“第一课堂”的整合外,“第二课堂”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值得被关注和重视,从以英语能力提升为主线,深化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体验,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构建多维度、多平台的“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实施“第二课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跨文化办学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01—02合刊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