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牡丹江市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新教材新高考实施的调研

2022-09-21 02:28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新教材教研

李 洋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8年初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到2020年秋季黑龙江省正式使用普通高中新教材教科书,再到2021年秋季进入新高考“3+1+2”模式。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规范、有效地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全面提高牡丹江市普通高中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牡教研院)高中教研培训部数学学科未雨绸缪,几年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研培活动。为了调研牡丹江地区各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新教材新高考(以下简称“双新”)的实施情况,对各普通高中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截止到2021年10月31日,共对牡丹江地区28所普通高中(不含职业高中的普职部分)的290名数学教师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调研对象的数量相对牡丹江地区高中数学教师的人数占比率较高,问卷更具普适性。结合新教材使用一年以来的对各普通高中的听课教研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二、牡丹江地区各普通高中“双新”实施现状

自2018年初,牡教研院高中教研培训部数学学科先后组织了新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培训活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讨课、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现场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教材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讲座、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专家讲师团的讲师到牡丹江进行新课程新教材的解读讲座、数学教研员入驻各高中进行听评课指导、参加校际联合体课例研讨活动、参加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等。各普通高中数学教研室和骨干教师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各新教材新高考实施学科示范基地在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中教研培训部数学教研员的带领和指导下也涌现出丰厚的教育教学成果。

从图1中可见,广大数学教师对于新课程新教材有一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经验,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中。

图1 您是否通读过一遍新课标和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

三、牡丹江地区各普通高中“双新”实施发现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

1.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深入研究动力不足

图2 您的教龄是?

从图2中可见,教龄在16年以上的教师占比率达57.44%,这些老师经历了上一轮新课程改革,对于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更达到了90%以上,这对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新教材的数学知识本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了硬件基础。

从图1中我们还可发现,完整地读过新课标的教师仅占67.59%。新课程标准(2017版)正式颁布已经近三年的时间,相关的市级和校本教研活动也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年。但依然有近1/3的数学教师没有完整的阅读新课标。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匮乏和深入研究驱动力不足,研究力不够是根本问题,此外,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2.对数学知识本质把握不清,对新教材编者意图理解不深

本次问卷调查的重心是教师对新教材编者意图的理解,以及对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处理情况。围绕普通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知识内容处理,问卷设计了10个问题。我们选取图3、图4中问题为例进行说明。

图3 您是否会在授课时不选用新教材中

图4 对于新教材删减的内容您是否会补充?

从图3中可见,“您是否会在授课时不选用新教材中的引入及例题,而是自行编撰”这个问题及其他问题,与“高一学段”和“其他学段”交叉分析可发现,高一学段和其他学段对新教材删减内容的处理比例接近,此外,“将旧教材(必修五)中的基本不等式内容移至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您认为对于高一新生是否有难度?”“新教材数学(必修第一册)中强调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单调递增时才能说函数是增函数,否则只能说函数在区间D上单调递增,而旧教材可以说函数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你理解这种说法吗?”等问卷问题处理比例相差不大,学段对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新教材的数学知识本质影响不大。

从图4中可见,“对于新教材删减的内容您是否会补充”这个问题,随着教龄的增加选择“适当补充”的比例逐步降低,选择“不会补充”的比例逐步增加。这说明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不同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但是,前提是基于学情、理解新教材的编者意图、数学知识本质。教师要防止因忽视了引例中的实际背景,从而忽视了在实际背景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因没有使用新教材的例题设计,从而没有让学生体验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没有让思维自然的发生;因没有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高中教研培训部日常听课调研情况,发现青年教师存在对于数学知识本质把握不好,对新教材的编者意图理解不透的问题。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方面硬件差,起步早,迈步小

自2015年起,牡教研院高中教研培训部数学学科一直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作为教研工作重点,而且是持续的重点,对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工作起步早。

在硬件方面,目前市区各普通高中已全部安装了班班通触摸一体机,并配备了较为先进的录播教室。周边市县高中硬件设施参差不齐,少部分高中现在还是老式的投影式班班通。信息技术硬件落后,智慧课堂软硬件设施还不敢想。

图5 您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在软件方面,从图5中可见,经常使用、有必要使用、偶尔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分别占37%、27%和36%。结合近几年的听课调研情况,大部分教师能够初步的使用班班通触摸一体机进行课件、投影展示。从图6中可见,无法独立使用几何画板、几何图霸等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软件的教师占77%,数学教学软件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研究成果开发迈步小,推进缓慢。对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有经典课例,成果推广不理想。

图6 对于几何画板、几何图霸等数学信息技术

(二)教研组层面

1.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需进一步加强

图7 在备课过程中,您会基于单元(主题)

素养目标下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是深度学习的主要抓手,也是本轮新课程、新高考改革工作重点。从图7中可见,基于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来进行课时教学的教师设计约占37%。结合教龄、学校因素进行交叉分析,可观察出教龄和学校因素对教师是否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影响不大。自新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国家、省、市各级教研机构陆续开展了单元教学设计的相关培训和评比活动,牡教研院高中教研培训部数学学科更是把“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的重要指标。结合评比成绩和本次问卷调研结果,教师对于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需进一步加强。各校教研组做好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对于教师整体的把握教材,体会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整体性和顺序性,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起到关键的作用。

2.重教研,轻科研

图8 您是否主持或参加了与新课标、新高考有关的科研课题?

从图8中可见,“您是否主持或参加了与新课标、新高考有关的科研课题?”,作为主持或主要研究者、课题组一般成员和没有参加此类科研课题的教师分别占43%、11%和46%。各校教研组存在重教研,轻科研的倾向,科研工作是教育的需要,科研揭示教育规律,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室教研的提升,只有将教研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以科研指导教研,以教研推动科研的良性循环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以赛促培,以赛促研

牡教研院高中教研培训部数学学科将继续开展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以赛促培,以赛促研。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技能竞赛”促进青年教师进一步积极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课例展示活动”,提升各校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理论基础;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信息技术软件应用研讨课活动”和“数学学科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培训活动”,增强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识,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

(二)打造名师团队,提升引领、指导和服务效能

进一步发挥“双新专家顾问团”(由牡丹江市区各普通高中正高级数学教师和数学教研员组成)指导和服务职能,定期深入各高中开展区域教研、送教下乡,指导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各校专业研究力;组建、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培训者团队”,充分调动各高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形成区域教研力量的第二梯队,切实做好本校的二级培训工作;打造“名师团队”,形成名师品牌,充分调动教师的深入研究的积极性,打造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的名师团队,以点带面起到名师辐射作用。

(三)增强数学教研室工作职能,共享优秀教学资源

由牡教研院高中教研培训部数学学科与各高中数学教研室直接对接,为各校教研室主任积极谋划,提升各教研室工作效能,基于校情和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有计划”的精准教研和校本教研。例如:各校数学教研室组织集体观看人教社新教材培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讲座、青年教师数学学科国家级赛课回放视频,进一步理解新教材的编者意图和数学知识本质。未来各校之间,要形成区域教研,各校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大校要分享教学方面的资源和经验。同时,高中教研部数学学习也将借着本轮新课程改革的东风,为校际之间搭建学习、分享、合作的平台,充分利用线上教学教研资源,为外市县的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此外,对各校数学教研室每年工作实施评价,基于各教研室的务实工作,评定“优秀教研室”称号。

(四)建立信心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课例资源库”

针对各校当前的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把工作重心放在开发基于几何画板、几何图霸等教学软件功能与教材内容的“融合”层面,重在“融”、重在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充分体现现代科技的时代性,建立信心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课例资源库”和“教学设计资源库”,力争做到再起步、迈小步、不退步。

(五)教研科研一体化,科研成果推广

进一步加强科研意识,教研、科研一体化,把教研室提升为研究室,以研究者的角色开展教研活动,提升经验指导为理论指导,提升学习交流型集体备课为研究探索型集体备课,提升示范课为研究课,提升经验总结为理论创新,通过多种路径和策略将教研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以科研指导教研,以教研推动科研的良性循环发展。对“十三五”期间有价值的数学学科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实施推广,为其他同类高中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新教材教研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普通高中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