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龟探穴针法结合脐针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中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9-27 10:53甘立峰吴婷方晓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活动度肩关节肩部

甘立峰,吴婷,方晓明△

(1.建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 建德 311612 2.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粘连,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的病症[1]。临床上根据肩周炎病理变化特点和临床症状将病程分为疼痛期、冻结期、缓解期三个阶段。疼痛期因炎症物质广泛渗出,以肩痛为主症,特点表现为静息痛、夜间痛,严重影响患者精神状态和睡眠[2]。冻结期主要是无菌性炎症及疼痛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继而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若不及时规范治疗,日久可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3]。针对肩周炎不同时期的发病特点采取同病异治的方法,可以有效缩短病程,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疼痛的缓解。笔者临床上运用苍龟探穴针法结合脐针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临床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杭州建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康复科门诊,且符合冻结期肩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 组30例,其 中 男14例,女16例,平 均年 龄51.87±4.54岁,平均病程4.40±1.99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平均分64.20±4.58;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50±4.04岁,平均病程4.57±1.89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平均分65.27±5.91;病情严重程度按肩周疼痛轻重、肩关节功能障碍分为轻、中、重三度[4],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此次研究已经医院内的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30)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30)

1.2 诊断标准参考《肩关节周围炎》中肩周炎慢性期的诊断标准[5]:肩部疼痛减轻,但压痛较广泛,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受限(特别是外展、外旋、后伸),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

1.3 纳入标准①年龄40~60岁;②病程在3~12个月内;③肩关节X线检查未见异常表现;④同意接受所在组的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由颈椎病引起肩部疼痛、肩关节骨折、脱位、肿瘤、肩袖撕裂等疾患;②合并严重心、肝、肾、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等严重内科疾病;③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①未按时完成疗程者,但若治疗疗程满足1/2及以上者仍可纳入病例;②治疗期间出现其它并发症需停止治疗者。

1.6 治疗方法

1.6.1 观察组①脐针治疗。患者平卧位,主穴:取脐内八卦全息律中四正位(离、兑、坎、震),配穴:左患肩者在坤位脐壁处寻找疼痛反应点作为进针点,疼痛在右肩者在巽位脐壁处寻找疼痛反应点。操作:脐部消毒,选用0.25*25mm针(吴江市佳辰针灸器械有限公司)行斜刺捻转进针,先针四正位,再用碘伏棉棒尾端在坤位或巽位脐壁探按寻找疼痛反应点,针尖朝向患肩痛点进针,可一向多针,并做小幅度水平提插捻转行针同时让患者活动肩关节,待患者感疼痛或活动度好转时停止行针。②苍龟探穴针法。患者平卧位,选穴: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手三里,曲池,阳陵泉,条口透承山。苍龟探穴针法参照王富春主编的《刺法灸法学》[6]中操作,选用0.25*40mm针(吴江市佳辰针灸器械有限公司)进针得气后,再将针刺入穴位深部后,逐一退至浅层,然后扳倒针头,更换针尖方向,分别向上下左右四方斜刺,每一方向又向浅、中、深三层逐渐加深进针,以患者感局部酸胀重或循经感传等针感为佳。留针30min,脐针不行针,苍龟探穴针法每10min行针1次。每周3次,3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6.2 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0.2g/粒,国药准字H20203297),200mg/次,每日1次,疗程3周。

1.7 观察指标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ROM)、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评分。

1.7.1 肩关节活动度 评价肩关节活动改善情况,包括测量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外展测量方法:患者坐位,轴心位于肩峰后部,固定臂与脊柱平行,移动臂与肱骨平行并随着移动。前屈、后伸测量方法:患者坐位,轴心位于肱骨侧面的肩峰,固定臂与躯干平行,移动臂与肱骨平行并随着移动。在测量前屈活动度时需注意轴心位置逐渐移向肩后部,而测量后伸活动度时轴心位置基本不变[7]。

1.7.2 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评定患者肩关节功能,包括疼痛(15分)、日常活动(2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40分)、肩关节肌力(25分)这四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分值与肩关节功能成正比。

1.7.3 临床有效率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肩部疼痛不明显,肩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显著改善;有效: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部分功能有改善;无效: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均无明显改善。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进行数据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ROM)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等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ROM)比较(±s,n=3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ROM)比较(±s,n=3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5.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n=30)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n=3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表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肩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肩部疼痛,盂肱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受限,好发于40-60岁左右中老年人群,发病率2%-5%,女性多于男性[8]。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证治汇补》有载:“元精内虚,而三气所袭,不能随时祛散,流注经络,久而成痹”。以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气血瘀阻为病因病机,治宜扶正祛邪、活血化瘀通络,病位在肩部。西医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自然病程和标准治疗方法仍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多数观点认为,肩周炎是关节炎症和关节囊进行性纤维化过程,受到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免疫细胞在内的介质调节作用,这些可能引起肩关节囊增厚和挛缩,导致肩部运动受限[9-1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本病治疗方法众多,非甾体类消炎药或关节腔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能有效抑制炎症渗出,缓解急性疼痛,但非甾体消炎镇痛药长期服用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和肾脏系统等不良反应[12-13],多数患者倾向于中医外治疗法,其中针灸疗法治疗本病具有较大优势[14]。

针刺镇痛的作用已被很多研究论证和报道[15],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调节中枢和外周系统的神经元和免疫细胞活性发挥抗炎的镇痛的作用[16-17]。脐针是齐永教授以易经、藏象学说、全息理论和时间医学理论为指导发明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出,十二经之根本也”,《厘正按摩术》云:“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户,故曰神阙”,表明脐是生命之源,十二经脉之本,通过经脉气血运行联络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筋皮部等。脐针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对运动系统疾病的痛症更是一针见效。脐内八卦中四正位(离、兑、坎、震)对应人体心、肺、肾、肝四脏。离位应心,“心藏血脉之气”,可治血脉不通病;兑位应肺,肺朝百脉,外合皮毛,可治皮部经络瘀阻之证;坎位应肾,“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主治肾阳虚衰,骨重疼痛;震位应肝,肝主筋,可治经筋闭阻之证。通过针刺四正位可以激发补益人体内阳气,气行则血行,调节人体内气血、阴阳、脏腑功能而治本。坤、巽位属于脐洛书全息律中“四二为肩”方位,针达病所调肩部气滞血瘀之标实,同时配合肩部活动,利于恢复关节活动度。苍龟探穴针法有“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源于明代徐凤《金针赋》:“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对经络气血壅滞之证有独特的疗效。苍龟探穴针法易学难精,但师古而不泥于古,笔者临床操作中根据既往经验将针尖方向总结为两类,其一,探穴定向:将针刺入穴位深层得气后退至浅层,再改变针尖方向,上下左右透刺时询问患者针感得气是否,若某一方向患者针感明显时则针尖朝此向,由浅至深,徐徐而进,反复三遍。此法利于针感循经前进,促进气血运行,加强针感,扩大刺激范围。其二,以痛定向,冻结期肩周炎患者多有明显的深处压痛点,即经络痹阻点,指端施力按压时可感酸胀痛或触及条索样结节。针刺入压痛点得气后退至浅层,针尖朝痛点周围多向透刺,由浅及深,反复三遍,以针感向周围扩散为宜。对同一穴位进行一退三进、多向重刺激行针有引气入深的作用,同时弥补深层经气不足,鼓邪外出,加强深层气血循行,疏通气血壅阻之证,起到镇痛消炎、松解粘连的效果。两法合用,共奏活血散瘀通络之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从初步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中可见,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与功能明显恢复,进一步考虑苍龟探穴针法通过重刺激穴位,脐针干预脐生物全息论中对应部位,达到消除炎症,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且避免非甾体类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活动度肩关节肩部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活动度与镇痛效果分析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