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炎性肠病的疗效及对免疫指标的影响观察

2022-10-18 09:05张焕兰
大医生 2022年19期
关键词:灌肠中西西药

荣 佩,喻 路,张焕兰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脾胃科,重庆 402360)

炎 性 肠 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结肠、回肠、直肠等诸多肠道非特异炎症性疾病。这种疾病的表现与痔疮、腹泻比较类似,因此,时常误诊。相关研究表明,导致患者出现IBD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微生物感染等[1]。IBD的发生与肠黏膜免疫失常所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关,药物及手术为治疗IBD的重要方式,虽然说西药起效比较快,但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停药易反复性发作[2]。中医治疗IBD效果显著,因此,本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IBD疗效及对免疫指标改变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收治的88例IB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西药组和中西结合组,各44例。单纯西药组患者中男性24 例,女性20 例;年龄20~88岁,平均年龄(52.64±1.27)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5.39±0.25)年。中西结合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20~87岁,平均年龄(53.82±1.38)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5.41±0.3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专家共识中IBD的诊断标准[3],且经过纤维结直肠镜及病理活检诊断为IBD者;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③治疗依从性良好者;④精神正常,认知清晰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②伴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单纯西药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规格:0.25 g/片)治疗。缓解期:0.4~0.8 g/次,3次/d; 急 性 期:0.4~0.8 g/次,4次/d。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单纯西药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和中药液灌肠治疗。中药汤剂组方:茯苓30 g,薏仁30 g,白扁豆10 g,陈皮10 g,山药10 g,党参10 g,白术10 g。大肠湿热者加秦皮10 g,黄柏10 g,白芍10 g,白头翁20 g,蒲公英20 g;脾肾阳虚者加苍术10 g,干姜10 g,乌梅10 g,肉豆蔻10 g。1剂/d,药物加400 mL水煎煮取汤汁100 mL,平均分成3份,33 mL/次,3次/d,早中晚温服。中药灌肠方剂组方:白芨10 g,苦参10 g,石菖蒲10 g,锡类散5 g,地榆10 g,三七5 g,青黛5 g,黄柏10 g。药物加250 mL水煎煮取汤汁40 mL,1剂/d,40 mL/次,1次/d,晾凉后于晚间进行灌肠。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干预后症状消失,经肠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型号:CF-P20)检查证实肠黏膜正常;有效:干预后症状好转,镜下检查肠黏膜存在息肉/轻度炎症;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指标。使用单项免疫扩散法测定静脉血补体C3水平;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Lg)法测定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5],评价患者干预后生活品质。具体包含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动能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以及生理功能7个方面。每项评分以10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④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主观评价。采用自制的主观症状评价表,分析患者主观症状变化情况。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5。包括显著好转、好转、无改变、轻度加重、显著加重。⑤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黏液便、脓血便、体质量降低、发热、腹泻、腹痛、脱肛、乏力、出虚汗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中西结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IgA、IgG、IgM、补体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低于干预前,补体C3水平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IgA、IgG、IgM水平低于单纯西药组,补体C3水平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指标水平比较(g/L,)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指标水平比较(g/L,)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

组别 例数 IgA IgG IgM 补体C3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中西结合组 44 2.97±0.242.50±0.13*25.15±1.0418.06±2.02* 2.33±0.05 1.80±10.03* 1.02±0.03 1.29±0.03*单纯西药组 44 2.98±0.232.66±0.14*25.17±1.0221.25±2.03* 2.34±0.04 2.00±0.02* 1.03±0.02 1.04±0.02*t值 0.396 9.141 0.284 9.996 0.582 9.859 0.105 6.77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比较 中西结合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比较(分,)

注:SF-36:健康状况调查简表。

组别 例数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活动能力 总体健康 躯体疼痛 生理职能 生理功能中西结合组 44 95.92±1.78 96.93±2.55 95.33±1.52 96.63±1.33 95.89±1.25 97.26±0.25 96.91±1.26单纯西药组 44 77.52±2.25 80.06±3.33 79.21±2.69 78.19±1.66 80.05±1.27 83.24±1.28 85.58±1.58 t值 20.547 24.827 19.368 22.574 21.587 22.968 18.88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干预后主观评价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干预后主观评价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主观评价比较 [例(%)]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干预前后的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没有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IBD属于一类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病变,主要包含克罗恩病(CD)以及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发病后会表现为排黏液便、脓血便,里急后重,腹泻,腹痛等症状。IBD患者的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现阶段,学术界已将IBD视为典型的结肠癌疾病癌前病变表现。具体治疗方法以药物为主,常见药品包括免疫抑制类、皮质激素类、水杨酸类药物等[3]。如果患者病变范围广泛,也可以使用手术方案对患者开展治疗。但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且后遗症多,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疾病。虽然针对IBD患者应用水杨酸硫氮磺胺吡啶治疗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这种药物进入人体之后有可能造成患者发生精子动力不正常、胰腺炎、肝肾功能受损、胃肠道反应以及过敏等情况,因此,限制了该药物的临床应用。

目前,有研究证实,应用美沙拉嗪肠溶胶囊治疗IBD能够取得满意效果[6]。这种药品安全性较好,进而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此药需长期服用,患者依从性可能比较差,进而影响了疾病治疗效果。迄今为止,学术界针对IBD的具体发生机制以及病因尚存在争议,推测疾病的出现可能和精神因素、感染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免疫因素存在关联性[5]。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可能为免疫调节失常。中医认为,IBD属“肠风”“休息痢”范畴[6]。该疾病患者多存在痢疾病史,患者疾病常年不愈、时发时止[7]。导致患者出现肠风的原因和六淫侵袭有关,特别是饮食所伤、湿热之邪、禀赋不足及情志郁结[8]。虚实夹杂及本虚标实为肠风的主要病机[9]。患者在疾病发作早期多为实,随着疾病迁延多为虚。本虚责之于气虚或者阳虚,标实责之于肝气郁结、湿热壅滞、气滞血瘀[10]。因此,针对肠风患者,治疗方面应以养胃健脾[11]、温补肾阳为主[12],同时对患者实施清热除结以及通结散瘀的治疗方案[13]。

对于此病患者,经口服中药汤剂治疗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14]。本研究针对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所应用的口服中药汤剂契合患者病机:茯苓可以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党参为补中益气良药[15];山药可以健脾补肺、固肾益精;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16];白扁豆可以健脾化湿,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等疾病;薏仁能够利水渗湿[17],健脾止泻;白术能实现补脾健胃、燥湿利水。结合患者的辩证加减用药能取得满意成效。有研究表明,中药茯苓白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发挥出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18]。这些成分进入人体之后,能够有效增加患者胃肠道免疫能力水平,发挥抵抗及抑制炎症反应的效果。中药灌肠制剂内,白芨能止血消毒、预防伤口感染[19];苦参能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石菖蒲能实现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锡类散能实现解毒化腐[20];地榆能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三七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青黛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黄柏能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西药组相比,中西结合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更高、免疫指标改善情况更好。中西结合组患者治疗后SF-36各项评分及主观评价高于单纯西药组。所有患者干预后没有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针对IBD患者,除了对其使用中药治疗疾病之外,通过对患者实施灌肠治疗能够直达病所。中药灌肠在治疗IBD方面效果尤为显著。这一点重点体现在化脓性炎症病灶及溃疡性病灶患者之中。中药液能够直接作用在病灶位置,可减少患者胃部吸收药物有效成分耗损量。中药灌肠药液进入到病灶之后,能够加强新生黏膜稳定程度,促进患者疾病转归。

综上,将中西医结合方案用于IBD患者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灌肠中西西药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艺术家笔下的中西差别
中西结合
小青龙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