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急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2022-10-18 09:05王建中曹世雄
大医生 2022年19期
关键词:组间舒适度通气

王建中,曹世雄,黄 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 511300)

急重症呼吸衰竭是急诊、呼吸科常见急重症疾病,该病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其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控制感染、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二氧化碳潴留等,早期予以有效的呼吸支持对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氧合通气功能至关重要[1-2]。无创正压通气是急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最常用的给氧方案之一,但有研究显示,无创正压通气不利于患者排痰,部分患者耐受度较低[3]。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是一种新型氧疗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疾病[4],但该呼吸支持方式是否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尚需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故本研究探讨急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将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53例急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5、12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68.24±8.24)岁;氧合指数115~178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氧合指数(148.67± 20.57)mmHg;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7~18分,平均APACHEⅡ评分(12.57±4.65)分。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6、10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69.20±8.53)岁;氧合指数128~169 mmHg,平均氧合指数(146.46±17.80)mmHg;APACHEⅡ评分8~18分,平均APACHEⅡ评分(13.24±4.85)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专家共识》[5]中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且经检查确诊;②年龄≥18岁;③呼吸频率>35次/min;100 mmHg<氧合指数<300 mmHg;④治疗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①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者;②重要器脏异常;③口面部创伤;④具有气管插管指征(呼吸或心跳停止;呼吸停止伴有意识丧失;不能耐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或无创呼吸机治疗失败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应用抗炎解痉、舒张支气管、化痰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采用高流量氧疗仪(新西兰费雪派克公司,型号:RT040型),氧流速及浓度分别为30 L/min、30%~50%,湿度100%,温度37 ℃,经皮血氧饱和度在90%左右,期间动态调节气体温度及流量,给氧时间>16 h/d。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采用美国FLEXO无创呼吸机(美国飞利浦公司,型号:V60型)进行正压通气,吸气压为 10~12 cmH2O(1 cmH2O=0.098 kPa), 呼 气压4~6 cmH2O,潮气量为7~10 mL/kg,吸氧分数(FiO2) 60%~80%,吸呼比为1∶2.0~1∶1.5,压力上升时,0.5~1.0 s,同时用加热湿化器进行湿化。给氧时注意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调节,经皮血氧饱和度在90%左右,给氧时间>16 h/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 d。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 h血气指标比较。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丹麦雷度公司,型号:ABL90FLEX)检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水平。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48 h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采用飞利浦心电监护仪(美国飞利浦公司,型号:M20)监测并记录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③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情况。参考舒适状况量表(GCQ)[6]自制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时评估患者整体舒适度,问卷共覆盖临床症状缓解程度、通气舒适度等10个方面,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舒适度越好。量表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效标关联效度测得总相关系数r=0.927。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包含鼻部干燥、鼻出血、腹胀和进食困难。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间点结果比较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 h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48 h后SpO2、PaO2、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8 h后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O2、pH值、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 h血气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 h血气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SpO2(%) pH值 PaO2(mmHg)治疗前 治疗48 h 治疗前 治疗48 h 治疗前 治疗48 h观察组 27 79.54±4.12 91.76±3.86* 7.33±0.31 7.39±0.42 48.92±3.75 76.04±10.21*对照组 26 80.09±4.23 92.20±3.51* 7.38±0.32 7.37±0.36 49.24±3.59 73.56±11.22*t值 0.535 1.019 1.122 1.085 0.425 1.91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PaCO2(mmHg) 氧合指数(mmHg)治疗前 治疗48 h 治疗前 治疗48 h观察组 27 52.44±3.62 43.88±2.78* 148.67±20.57 203.52±20.53*对照组 26 51.24±3.54 48.75±2.56* 146.46±17.80 191.42±21.54*t值 1.810 6.627 0.153 2.142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48 h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48 h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24 h时心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48 h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24 h时呼吸频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时,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48 h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48 h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治疗前 治疗24 h 治疗48 h 治疗前 治疗24 h 治疗48 h观察组 27 92.95±8.36 88.38±7.54* 84.46±6.75* 28.28±4.35 25.33±3.44 17.35±1.51*对照组 26 93.22±8.42 89.50±7.61 85.52±6.63* 27.65±4.51 26.15±3.42* 19.28±1.56*F组间,P组间 23.521,<0.05 35.254,<0.05 F时间,P时间 46.823,<0.05 46.325,<0.05 F组间×时间,P组间×时间 58.651,<0.05 65.321,<0.05平均动脉压(mmHg)治疗前 治疗24 h 治疗48 h观察组 27 87.62±9.23 85.65±8.65 78.35±7.02*对照组 26 87.50±9.55 86.54±8.42 84.68±7.68 F组间,P组间 12.365,<0.05 F时间,P时间 22.652,<0.05 F组间×时间,P组间×时间 38.932,<0.05组别 例数

2.3 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为(88.96±4.23)分,对照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为(77.84±4.80)分,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7,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通气功能障碍,常伴有换气功能障碍,继而造成缺氧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急重症呼吸衰竭病情危急,进展快,预后一般较差,早期给予有效的呼吸支持,予以氧疗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7-8]。无创正压通气是既往呼吸衰竭患者常用的给氧方式,可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而其舒适和稳定的特点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耐受性[9]。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是一种新型呼吸装置,由氧气源、高流量发生器、主动空气加热加湿系统及特制鼻导管组成,其在适应人体生理机制上有诸多独特优势[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48 h后SpO2、PaO2、氧合指数均比治疗前高,PaCO2均比治疗前低,而观察组患者治疗48 h后PaCO2比对照组低,氧合指数比对照组高,表明无创正压通气和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两种氧疗方式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缺氧状况,且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对减轻患者二氧化碳潴留、提升通气功能效果更佳。曾小英等[11]研究显示,经鼻高流量氧疗可提供吸气相压力支持,使患者肺泡通气量增加,减少无效腔,有效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常涛等[12]研究显示,呼气末正压可有效对抗内源性压力,促进吸气触发、减轻吸气做功,有效缓解患者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功能。有研究显示,采取经鼻高流量氧疗患者痰液比常规氧疗患者更稀释,经鼻高流量氧疗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肺部纤毛系统的清理[13]。经鼻高流量氧疗通过导管经鼻输入经加温湿化处理的高流量混合气体,可实现与体温接近的温度,且保障适宜的湿度,因温度适宜可最大程度降低炎症反应,可有效湿化气道,使痰液排出,从而降低气道阻塞风险[14]。另外,经鼻高流量氧疗有足够的氧气供给,使肺部气体交换改善,加快排出二氧化碳,降低PaCO2水平,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本研究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改善,治疗48 h时,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比对照组低,提示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此外,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比对照组高,分析原因,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提供患者适宜的温湿度气流,避免干冷的氧气刺激呼吸道,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另一方面,人体呼吸道黏液需在一定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发挥重要屏障功能,研究显示,黏液纤毛转运运动与气道湿化呈正相关,即气道湿化程度越高,黏液纤毛转运运动情况越好[15]。高流量湿化氧疗装置可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高黏膜纤毛运输能力,从而有效清除气道中的细菌等致病源,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舒适度[1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提示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可减少患者呼吸做功,降低死腔通气,避免因无创呼吸机面罩漏气、贴合度不高等导致的鼻部干燥等问题。

综上,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有效改善急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状态,提升肺通气功能,且具有良好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组间舒适度通气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1971—2019年厦门气候环境舒适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间断吸唾技术对根管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