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用于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

2022-10-18 09:05李胜鲁
大医生 2022年19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肺癌

李胜鲁

(单县东大医院胸外科,山东菏泽 274300)

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的常见病理分型,在肺癌中占比较高[1-2]。随着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进展,其病情加重,死亡风险增加,尤其是老年患者。为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在早期阶段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十分重要,可通过手术操作将肺癌组织切除,达到控制肿瘤进展的目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可减轻手术创伤,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在近年来也逐渐展开应用[3],两者疗效差异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单县东大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50例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接受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80例,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21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0.53±8.62)岁;肿瘤分期:I期34例,Ⅱa期3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98±8.45)岁;肿瘤分期:I期39例,Ⅱa期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单县东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4]中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且经术前评估,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分期为I~Ⅱa期;②年龄≥60周岁;③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④具备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指征,行胸腔镜手术;⑤精神正常,认知清晰。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严重感染;④凝血功能障碍;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在患侧第7肋间腋中线处作观察孔(1.5 cm),于腋前线第4肋间作主操作孔(3 cm)。将套管针(trocar) 及 胸 腔 镜(STORZ KARL STORZENDOSKOPE,型号:TC200)经观察孔置入,对胸腔内情况进行探查,再将手术器械经操作孔置入,在胸腔镜直视下将患侧肺段动脉进行结扎、离断。游离出患侧肺段静脉,结扎、离断。分离出患侧肺段支气管,闭合后切断。然后将肺段肺组织切除,再对肺门和纵隔的淋巴结进行清扫,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肺组织漏气情况,再将胸腔镜及手术器械撤出。采用生理盐水对胸腔进行冲洗,常规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对照组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麻醉方式、术中体位与观察组一致,同样采取两孔法,观察孔、主操作孔位置与观察组一致。将trocar及胸腔镜经观察孔置入,对胸腔内情况进行探查,再将手术器械经操作孔置入,在胸腔镜直视下显露肺门后,对肺门进行解剖性分离,将患侧肺叶切除,再对肺门和纵隔的淋巴结进行清扫,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肺组织漏气情况,再将胸腔镜及手术器械撤出,采用生理盐水对胸腔进行冲洗,随后留置引流管并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其中包括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持续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②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于术后第1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5]。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500 r/min转速离心5 min,取上清液,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④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肺不张。⑤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用世卫组织生活质量评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分为4个因子,即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单项分值为0~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6]。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持续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 手术出血量(mL) 胸腔引流时间(d) 持续卧床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70 120.16±24.57 143.27±25.30 3.02±0.53 2.19±0.34 4.92±1.18对照组 80 163.47±31.42 184.65±36.92 3.71±0.60 2.64±0.41 6.34±1.25 t值 9.307 7.893 7.417 7.255 7.12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血清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

组别 例数 VAS评分(分) CRP(mg/L) IL-6(ng/L)观察组 70 4.46±1.21 21.32±5.20 221.34±17.50对照组 80 7.52±1.67 28.97±6.65 253.49±26.15 t值 12.689 7.768 8.717 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前,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CD3+T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个/μL) CD8T淋巴细胞(个/μL) CD4+/CD8+术前 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70 45.61±2.8641.84±2.65*647.62±38.54496.01±53.78*372.20±26.53346.86±29.45*1.74±0.311.43±0.27*对照组 80 45.43±2.9139.12±2.57*644.45±38.71432.97±45.23*374.45±25.98373.25±31.67 1.71±0.321.16±0.25*t值 0.381 6.373 0.501 7.797 0.524 5.260 0.581 6.35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生理 心理 环境 社会关系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70 73.96±5.1787.05±6.59* 73.45±5.1387.39±6.28*73.53±5.4986.47±5.78* 73.42±5.1686.92±5.71*对照组 80 73.81±5.2080.34±6.42* 73.23±5.1480.87±6.17*73.34±5.3179.16±5.23* 73.18±5.0979.83±5.40*t值 0.177 6.308 0.262 6.403 0.215 8.131 0.286 7.81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肿瘤早期阶段,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随着肿瘤进展,患者会出现胸痛、咯血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

临床主张对非小细胞肺癌在发病后开展积极治疗,在早期治疗采取肺癌根治术,通过手术切除肺部肿瘤,清扫淋巴结,可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往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采用开放式手术,可有效切除存在肿瘤分布的肺组织,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但开放手术容易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不利于患者康复[8]。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技术在肺癌根治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常用的术式,可通过对患侧肺叶进行切除,达到去除肺部病灶的效果;在胸腔镜下进行手术,通过缩小手术切口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术后并发症风险;在胸腔镜下操作,手术视野未受到影响,医师可利用胸腔镜全面探查胸腔内情况及对隐匿部位病灶进行探查,精准切除病灶[9-10]。近年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主要是指在胸腔镜下对肿瘤所在的肺叶进行部分切除,并非直接将肺叶完全切除,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可减轻切除肺叶时造成的创伤,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持续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VAS评分、CRP、IL-6、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可更好地减轻手术创伤,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免疫功能损伤轻微等优势,适用于基础疾病多且肺功能相对较弱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用于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可起到减少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作用,还可减轻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加快术后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肺癌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体位护理对胸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雪后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幽灵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