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肽a1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抗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对H3K9乙酰化修饰蛋白与Toll样受体9结合变化的研究

2022-10-18 09:05朱海鹏曹焕焕钟庆杨殷思纯
大医生 2022年19期
关键词:胸腺肽乙型肝炎血清

朱海鹏,杜 巍,曹焕焕,钟庆杨,殷思纯

(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广东东莞 523000)

我国是肝病大国,据统计,全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将近一亿,而其中尤以广东省的 HBV 感染率居高,且约20%患者可发展成重型肝脏疾病[1-2]。因此,探讨各种新型HBV 治疗方法及治疗分子机制一直是临床重要的研究方向。由于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复杂,现阶段治疗方法也呈现出复杂与多样性,包括抗病毒治疗、调节免疫、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等[3]。近期多项胸腺肽a1(Ta1)联合恩替卡韦抗HBV临床研究显示,该治疗方案可以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V病毒载量(HBV DNA)转阴率等重要指标,临床常见不良反应少而轻[4-6]。为此,Ta1联合恩替卡韦抗HBV治疗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治疗补充手段,针对其联合治疗的分子机制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前期工作在研究Toll样受体10(TLR10)在HBV感染中的作用仅发现TLR9和TLR10的表达与HBV载量具有相关性[7]。有文献报道,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状态与多种病毒感染密切相关[8-9]。本课题组在比较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疾病状态中外周血CD4+T 淋巴细胞中组蛋白H3K9 在全基因组启动子区域乙酰化修饰状态中发现,TLR9基因的2个序列区存在H3K9乙酰化修饰调控,提示TLR9的H3K9乙酰化修饰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50±4.50)岁。本研究经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10]中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②初次检测感染患者;③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①HBV外其他病毒感染;②存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或甲胎蛋白(AFP)≥400 ng/mL持续超过1个月;③因其他疾病需要免疫抑制治疗或放疗、化疗;④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2 研究方法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及TLR9基因H3K9乙酰化检测。先抽血收集临床样本,然后给予联合治疗,具体过程如下。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置于500 μL肝素抗凝管中,于抽血后2 h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采用抗凝管收集受试者血液样本。给予患者恩替卡韦(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37,规格:0.5 mg/片)口服治疗,0.5 mg/次,1次/d,治疗4周;注射用胸腺素a1(成都地奥制药集团,国药准字H20020545,规格:1.6 mg/瓶)行皮下注射,1.6 mg/次,2次/周,治疗4周。全部新鲜样本分离血液PBMCs,加入细胞裂解液,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5 min涡旋离心取上清。试剂盒内MNase Digestions Buffer重 悬 沉 淀,Micrococcal Nuclease混匀水浴,MNase Stop Solution终止反应。蛋白质裂解液(Lysis Buffer)重悬沉淀,冰浴、涡旋、离心、收集上清。加入750 μL的DNA 结合缓冲液(Binding Buffer),加入到DNA Clean-Up柱,以3 000 r/min 转速离心5 min离心弃上清。将剩余的样品加入同一个DNA Clean-Up柱,加入750 μL DNA 柱清洗缓冲液(Column Wash Buffer),同法离心弃上清,再次离心。加入50 μL DNA 稀释溶液(Elution Solution),同法离心收集纯化D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qPCR)检测,引物信息见下文。qPCR的总反应体系为20 μL,反应体系,见表1;qPCR采用两步法扩增体系,反应条件如表1所示,循环数为50个循环,反应过程为95 ℃预变性10 min,95 ℃变性15 s,60 ℃延伸 1 min。

表1 qPCR反应的反应体系

血清白细胞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检测组蛋白乙酰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使用Thermo Fisher公司的血清高丰度蛋清去除试剂盒Pierce™ Top 12 Abundant Protein Depletion Spin Columns去除12种常见的高丰度蛋白。使用Thermo Fisher公司检测蛋白质浓度试剂盒Pierce™ BCA Protein Assay Kit给蛋白质定量。使用AB Sciex公司的iTRAQ 试剂-多标缓冲液试剂盒还原及封闭蛋白质。使用Sangon公司的Trypsin TPCK Treated酶解蛋白质。使用AB Sciex公司的iTRAQ多重试剂盒标记iTRAQ实验的蛋白质。iTRAQ实验的蛋白质经过标记后需要进行第一维高Ph-rp液相分离。iTRAQ实验和非标记蛋白组学技术(Label free)实验都进行RPLC-MS。肽段用样品溶解液(0.1%甲酸、5 %乙腈)溶解,充分振荡涡旋,13 500 r/min,4 ℃离心20 min,上清转移到上样管中,进行质谱鉴定;流动相A为0.1%甲酸+2%乙腈水溶液;流动相B为0.1%甲酸+98%乙腈水溶液;流速为600 m/s,每个组分分析时间90 min。采用Proteome Discoverer 2.2进行数据库检索,见表2。

表2 LCMS/MS检测第二维液相梯度条件

采用Proteome Discoverer 2.2进行数据库检索。软件参数设定消化酶为Trypsin,数据库为uniprot-human-filtered-organism Homo sapiens (Human) 。iTRAQ实验数据需要设定静态修饰为8标iTRAQ试剂标记。鉴定的原始结果设置MS准确度10 mg/kg,MS / MS准确度0.02 Da,胰蛋白酶消化,允许两次错过切割,固定的半胱氨酸的氨基甲酰基甲基修饰和氧化甲硫氨酸的可变修饰。

HBV感染患者在入院第一天、恩替卡韦和胸腺肽a1联合用药治疗1个周期、恩替卡韦和胸腺肽a1联合用药治疗结束3个阶段中患者血清PBMCc中TLR9基因与蛋白H3K9Ac存在结合情况、组蛋白修饰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3例受试者的临床血清学指标信息。②分析Ta1联合恩替卡韦抗HBV治疗过程中TLR9基因的H3K9乙酰化修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例受试者的临床血清学指标信息 本研究开始纳入了20例患者,因各种患者和疫情影响因素,最终全部治疗进程完成的患者只有3例。对纳入研究的3例受试者治疗不同时间段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病毒载量等实验室血清学信息进行了统计,见表3。

表3 3例受试者的临床血清学指标信息()

表3 3例受试者的临床血清学指标信息()

注: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载量。

指标 治疗前 治疗中 治疗后ALT(IU/L) 867.9±108.5231.9±5.7 69.1±17.7 TBIL(μmol/L) 209.3±45.5 116.7±4.4 33.8±6.9 PTA(%) 45.7±9.2 69.9±11.881.5±10.8 HBV DNA(Log10 IU/mL) 9.32±2.3 2.19±1.160.82±0.77

2.2 Ta1联合恩替卡韦抗HBV治疗过程中TLR9基因的H3K9乙酰化修饰 通过ChIP实验探究了恩替卡韦和胸腺肽a1联合用药过程中患者血清PBMCs细胞中,蛋白H3K9Ac与TLR9 基因启动序列(promoter )区的结合情况。通过序列比对分析,TLR9基因与蛋白H3K9Ac预测的3个潜在结合位点,分别设计了对应的验证引物信息,见图1。

图1 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实验检测不同人群血清PBMCc中TLR9基因与蛋白H3K9Ac结合情况

进一步研究测试了3例HBV感染患者在刚入院、恩替卡韦和胸腺肽a1联合用药治疗一个周期、恩替卡韦和胸腺肽a1联合用药治疗结束3个阶段中患者血清PBMCc中TLR9基因与蛋白H3K9Ac存在结合情况。结果很明显,3个结合位点在治疗过程中均有显著的改变,尤其是位点2,这说明恩替卡韦和胸腺肽a1联合用药临床增强免疫、抑制HBV病毒复制的过程中确实与TLR9基因与蛋白H3K9Ac有显著的关系。

通过DNA序列分析也发现H3K9Ac在其他细胞模型中具备同一区域修饰模型的变化,ChiP检测的PCR产物经过测序我们也找到了TLR9的部门基因序列,在治疗好转的过程中起序列匹配度更好。这一点与固定的DNA位点组蛋白修饰的改变进而诱导基因调控的模型是吻合的,见图2。

图2 治疗前中后患者免疫共沉淀PCR产物测序数据(同一组样本混合)

此外,本研究通过LCMS/MS技术也初步探讨了HBV感染患者在恩替卡韦和胸腺肽a1联合用药治疗过程中血清PBMc细胞组蛋白修饰的程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随着治疗进程的增加,可 在uniprot-human-filtered-organism Homo sapiens (Human)可检索到乙酰化修饰片段增多。这说明恩替卡韦和胸腺肽a1联合用药增加了组蛋白修饰水平,这可能会促使患者PBMc核内的TLR9相关的转录因子释放,增加其表达水平,改变患者免疫水平。

图3 治疗前中后期液质LCMS/MS技术检测患者血清PBMc中组蛋白乙H3K9酰化水平

3 讨论

本研究前期工作中,针对Tolls在HBV感染患者PBMCs上差异表达,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BMCs TLR9 mRNA表达与血清HBV DNA载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考虑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中TLR9基因的2个序列区存在H3K9乙酰化修饰调控。随后进一步探究了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和胸腺肽a1联合用药治不同治疗进程过程中H3K9乙酰化蛋白与TLR9的结合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纳入研究的3例受试者进行恩替卡韦和胸腺肽a1联合用药,具有显著的临床抗病毒效果,并且整个过程中肝功能具有明显提高。

本研究系统地考察了HBV感染患者在恩替卡韦和胸腺肽a1联合用药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PBMc细胞中组蛋白修饰的变化、蛋白H3K9Ac与TLR9结合情况 ,结果显示,TLR9的H3K9乙酰化修饰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恩替卡韦和胸腺肽a1联合用药治疗的过程中,TLR9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显著提高、H3K9乙酰化蛋白与TLR9结合位点变化显著,这可能会增加了TLR9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进一步调节各种炎症因子、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抑制病毒增殖、发挥抗病毒效果。研究结果证实了TLR9、H3K9乙酰化修饰等参与Ta1联合恩替卡韦抗HBV过程的免疫反应,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免疫控制理论提供了新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综上,在恩替卡韦和Ta1联合用药治疗的过程中两者的结合可能会增加TLR9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发挥其抗病毒作用。

猜你喜欢
胸腺肽乙型肝炎血清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胸腺肽结合生脉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幽门螺菌感染胃炎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
孟鲁司特和亲旨胸腺肽水解蛋白联合亲旨敷料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胸腺肽不能随便打
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