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以《射雕英雄传》第一卷为例

2022-10-19 08:01胡勤文
今古文创 2022年40期
关键词:目的论译者译文

◎胡勤文 陈 雯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0)

一、引言

金庸先生是我国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所创作的“射雕三部曲”更是成就了其一代武侠大师的地位。2018 年,《射雕》英译本第一卷《A Hero Born》出版,这本书由瑞典译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所翻译,这本书一经推出大受好评,销售十份火爆。事实上,早在之前,金庸先生所著的其他武侠小说也被翻译出版,但结果却是反响平平。然而郝玉青所翻译的《射雕》第一卷出版后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改之前金庸小说在西方译介的低迷之态,也给中国文学作品英译、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借鉴。金庸武侠小说在海外的传播如此之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金庸笔下的故事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遍布小说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耗费译者大量精力的地方。因此研究《射雕》英译本第一卷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是在目的论的指导下,以《射雕英雄传》第一卷英译本为例来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期为解决此类文学作品文化负载词翻译难题作出贡献。

二、目的论概述

目的论是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学家汉斯·弗米尔提出来的。弗米尔认为单靠语言学是不能解决翻译的问题,他摆脱了等值理论的束缚,在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翻译目的论。他提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同时也强调翻译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而是置于文化背景之下的一种跨文化转换。

弗米尔的目的论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目的原则在目的论中是翻译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也就是结果决定方法。即一切翻译行为以翻译目的为准则,为实现翻译目的而服务。连贯性原则指的是译文要符合语内连贯,也就是使译语读者能够理解好接受目的语文本,在目的语文化及交际环境中有意义。连贯原则是目的原则的补充。而忠实原则是指忠实于原文。翻译策略和方法为翻译目的服务,让译者有了更加灵活的处理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完全地脱离原文进行翻译,译文的忠实程度取决于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这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是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而这二者又服从于目的原则。

三、目的论视角下《射雕英雄传》第一卷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一)译者的翻译目的。任何翻译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译者的翻译工作也根据翻译目的而进行,而交际目的由翻译过程的发起者决定。瑞典籍译者郝玉青花了六年的时间翻译出版《射雕英雄传》第一卷。她认为这会成为一个良好开端,是向英国出版界推介中国武侠作品的绝佳方式。由此可知,译本的接受对象为西方读者。郝玉青曾说,她的翻译更注重通顺易懂,不追求“字字对应”的准确,希望能够达到“就像金庸在和读者用英文讲话”的效果。综上所述,译者的翻译目的是使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激发西方读者对中国武侠作品的兴趣并能够促进中国武侠类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激发更多的文化对话。

(二)《射雕英雄传》第一卷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该以翻译目的为导向,在考虑到译语读者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灵活地处理译文,力求达到原文效果,满足译文读者的需求。

文化负载词是标志着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射雕英雄传》亦是如此,由此小说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负载词更是纷繁复杂。根据文化负载词的特征,奈达将其分为五类: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来分析《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第一卷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生态文化负载词。生态文化负载词是体现某个民族或国家独特自然现象、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特征的词汇。《射雕英雄传》中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十分广泛,从壮美辽阔的蒙古大漠到秀丽隽美的江南水乡,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射雕》中也出现了不少生态文化负载词。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都不相同,由此而产生的生态文化也具有很大差异,这给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了困难。

例1 掌柜的笑道:“是啦!韩三爷。今儿有松江来的四鳃鲈鱼,下酒再好没有。”

译文:“Certainly, Third Brother Han” The innkeeper smiled. “Today we have the finest perch from the River Song……”

四鳃鲈鱼是鲈鱼的一种,是中国江苏省有名的特产之一。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品种的特殊性。“perch”的意思为a small European freshwater bony fish,仅仅翻译为“perch”,不能表达出这种鱼的珍贵和鲜美,于是译者加上了the finest 来强调其重要性。在这里郝玉青运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其翻译成the finest perch,便于读者理解,也达到了原文本所带来的交际效果,达到了译者的目的,符合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和连贯原则。

例2 弯弓射雕

译文:Draw the Bow, Shot the Condor

“雕”属于鸟类的一种,是一种大型猛禽,体型粗壮。由于其中文指代意义比较笼统,因此在英文中并没有特别对应的词汇。“雕”在翻译为英文时一般被译为“eagle”。但是,事实上,小说中描写到“白雕”“身形奇巨,比之常雕大出倍许”,“雕”虽然外形与“eagle(鹰)”十分相似,其体型却比“eagle(鹰)”大得多。由此将“雕”翻译成“eagle”并不能凸显“雕”的庞大。“condor”在英文中的意思为南美洲的一种大型鸟类,其在体态方面更接近小说中的“雕”。因此,将“雕”翻译为“condor”体现了其特点,更好地还原了原文效果。

2.物质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指的是反映某一民族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生活化词汇。物质与生活息息相关,《射雕》中理所应当地对其中人物的生活作了相应地描写,包括服饰、饮食、建筑、武器、度量衡等等方面。东西方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等等方面各具特色,所使用的物质产品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除了要传递相应的中国物质文化,也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理解能力。

例3 那道人接过一口喝了,说道:“酒里就是有蒙汗药,也迷我不倒。”

译文:“It wouldn’t have mattered if you had drugged the wine,” the Taoist replied.

“蒙汗药”这个名词多见于中国许多古典小说、武侠小说,是一种能让人暂时失去知觉的药,为粉末状,通常下在酒里。这种药物在英语中是没有对等的词汇能够翻译的。在这里,译者运用了减译的翻译策略,将名词转换为动词,翻译为下药。“蒙汗药”在文中不被翻译出来是不影响读者的阅读效果的,同时也解决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翻译难题,使文章通俗易懂,达到了翻译目的。

例4 行不数里,忽然前面喊声大振…….

译文:After several more li, they heard shouts coming from up ahead.

“里”是中国古代市制的长度单位。对于“里”的翻译,译者并没有将其转化为国际单位米来翻译,而是通过音译的方法翻译为“li”。虽然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在英文中没有相应的翻译,但是事实上,随着中国文化与西方各国的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独有的一些度量单位也为西方人民所熟知。“li”也被收入进牛津词典,意为a Chinese unit of distance,equal to about 0.6 km(0.4 mile)。此词的翻译忠实于原文,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不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更让其拥有阅读中国文学作品的感观。符合目的论三原则。

3.社会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社会意识层面的文化,受到不同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政冶活动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射雕》的历史背景是“靖康之耻”之后的南宋时期,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的斗争。其社会文化负载词数量繁多,主要表现在人物称谓,政治制度,相关地点以及行为活动等方面。

例5 韩小莹道:“赘婿又犯了什么罪?”

译文:“sons-in-law who lived with the families of their wives’ families to be punished?” Jade Han asked.

《辞海》解释: “赘婿,俗称‘招女婿’。中国宗法制度下就婚于女家的男子。”“婿”一词在英文中有对等的词汇“son-in-law”,但是由于“赘”字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表达,译者将其意译为一个定语从句来修饰前面的“sonin-law”。宋朝时期,赘婿地位十分低下,通过译者的翻译,读者可以很快地接收到这一点。译者结合语境,以意译的方式,向读者传递了必要的文化信息,承接了上下文,保证了读者阅读的流畅度。

例6 郭啸天却抱拳道:“我们兄弟正自烤火……”

译文:Guo clasped his fist as a sign of respect and

said, “We were drinking by the fire ……”

抱拳礼是武学文化中的传统礼仪,是武林中人的最高礼节。译者先对“抱拳”进行了直译,在内容和形式上忠实于原文,但是考虑到读者对于中国古代礼仪的不熟悉,译者又通过增译向读者解释了这是一种表示尊敬的行为,这样有助于读者的理解,也让读者会意到了中国的礼仪文化,是符合目的论三原则的“充分翻译”。

4.宗教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指由民族的宗教意识、信仰所形成的文化。中国文化在宗教上主要受到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所影响,由此产生了许多具有宗教色彩的文化负载词。在《射雕》第一卷中也涉及到了许多宗教人物和宗教用语等等。

例7 原来是一个铁铸的八卦。

译文:A steel Taoist Eight Trigram disk.

八卦是以阴阳组成的深奥概念和象征符号。这里的八卦指的是八卦盘。译者采用了异化的翻译方法,保留了原文文化特征,并增译了八卦的类别,让读者有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并且在小说附录,译者也对译文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理解能力,也满足了译者的目的。

例8 “他在九泉之下,只怕也不能瞑目吧?”

译文:“He’ll never find peace beneath the Nine Springs of the Underworld if he hears you talking like that.”

在中国古代,人们相信人死后会去到所谓的阴曹地府。相传,华夏自古有九州之说,相应地,人们也将阴曹地府划分为了九个区,叫做“九泉九狱”。译者将“九泉”用异化的方式处理,保留其文化意象,并又运用归化的策略,用“Underworld”即(神话中的)阴间来补充说明。这样翻译既包含了中国宗教文化色彩,又避免了译文晦涩难懂,减轻读者的对应的阅读负担,忠实于原文本,达到了翻译目的,符合目的论三原则。

5.语言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指的是能够反映汉语独特语言特点和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如汉语中的四字短语、成语、习语以及俚语等等。金庸在创作武侠小说时文白掺杂,喜用四字词语。《射雕》中语言文化负载词来源大部分是四字成语以及一些被人们广泛使用的习语和俗语等等。译者在翻译语言文化负载词时不仅要处理语言的差异,更要注重语言所蕴藏的文化涵义的传达。

例9 不管谁弄什么玄虚,将来总有水落石出之日。

译文:The truth will always out.

“水落石出”是出自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一个成语,后来多用来指事情通过澄清后真相大白。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这个成语篇幅过长,译者在这里将成语的意思意译出来,简单明了,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符合目的论的目的原则和连贯原则。

例10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译文:Who moves first, wins.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出自于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指的是先于别人行动,就会取得优势,迟于别人就会吃亏,被人们常常用来强调抢占先机的重要性。译者在此处结合语境,对原文进行了减译,简化了翻译原文的复杂程度,也准确地传达了原文本信息,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具有可读性,实现语内连贯,符合译者翻译目的。

四、结语

文化负载词凝聚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蕴含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解决文化负载词的难题对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十分重要。在目的论的视角下,本文对《射雕》第一卷英译本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发现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围绕其翻译目的所展开。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向西方读者推介中国武侠小说作品,译者力求将译文翻得通顺易懂,具有可读性。由于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差异,不少的文化负载词缺少相应地对等英文词汇,为了达到翻译的交际目的,译者更多地使用了意译和归化的翻译方法,来减轻读者的陌生感,减少读者的阅读困难,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同时,在考虑到中国文化在国外已有的传播的影响力和读者的认知能力的情况下,译者也会运用异化的策略来保留文化负载词中的文化特色,突出小说的异国情调,会运用增译和加注的方式来对文化负载词有更进一步的解释,以避免译文的晦涩难懂。总的来说,郝玉青的翻译实现了其翻译目的,很好地照顾到了读者的阅读感受。但是,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由于郝玉青较多的使用了归化和减译的策略,不少文化负载词并没有译出,许多文化因素也在翻译时丢失,这也是其译文的不足之处。不过,武侠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传播都需要时间来发展和进步。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富有创新精神,要像郝玉青一样,勇于向西方世界推广我们的文学作品,传递中国的文化。

淘气秋

玉屏冬

天门春

徒步夏

猜你喜欢
目的论译者译文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It Was Nice Getting to Know You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