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制片思维”培养

2022-10-31 10:47
戏剧之家 2022年27期
关键词:影视课程教师

朱 娟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21)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大纲设计里,一、二年级的课程多为《中外电影史》《影视写作》《导演学素质训练》《视听语言》《影视作品赏析》《纪录片创作》《影视摄影技术》《影视光线艺术》《剪辑技术与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数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电影理论水平、电影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而《制片》课程通常开设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和其他专业课程不同的是,《制片》课程是跨专业开设的,课程内容多从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心理学等角度探讨与电影相关的问题。所以,本课程教学的重难点首先是让学生学会转换思维,建立系统的、立体的、全面的电影思维和正确的创作观念。

本文的教学思考主要从两个部分着手:第一,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如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转换思维。

一、学生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对于本科生来说是最迷茫的阶段,如果教师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教材和大纲的设计来教学,往往会出现老师在台上“当众孤独”,学生在台下低头做自己的事情的情况,所以,任课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一般来说,大三下学期的学生有以下几种:

第一,专业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一、二年级拍摄过一些得到奖项和老师认可的短片作品,他们对“制片”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剧组中的制片主任、现场制片等工种涉及的工作内容等同于《制片》课程的内容。

第二,理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第三,经过一、二年级的专业学习,发现自己不是拍片子那块料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天赋”,对专业课程学习缺乏兴趣。

第四,以上三种都不符合,有自己想法的学生。

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无论用哪种标准来划分,都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转换思维,建立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全面的电影思维体系。

二、如何引导学生转换思维

(一)学会正确认识电影的多重属性

电影的属性包含艺术属性、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学生最能理解的是电影艺术属性的部分,部分同学对电影的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可能有自己的理解,但不深刻。

在教学之初,教师一般会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电影切入,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氛围。作为影视专业的学生,“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巴黎”“卢米埃尔兄弟”“咖啡馆”这几个关键词一定是背得滚瓜烂熟。在《制片》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电影的诞生到底传递了什么信息?和这门课程又有何关系?要知道,电影其实是在相关技术成熟之后才出现的,并且,因为在1895年12 月28 日这一天电影开始公开售票了、放映了,所以这一天才被记住,也就是说,电影从诞生之初就具备商品属性,这是无法回避的,所以,商品属性就赋予了电影以强烈的经济意义。那么,为何要在《制片》课程中让学生正确认识电影的商品属性呢?

从1949 年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历史阶段,我国电影界一直否认电影的商品属性。当时的电影生产完全不顾及市场的需求,票价也都是国家统一核定的。在这一阶段,历史的原因让我们对电影的商品属性的认识存在偏差,可以说,在当时,电影的商品属性从未得到正视。在当下,一旦切断电影与商业的关系,电影便无法生存,也就不存在什么电影艺术了。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电影史的脉络梳理,提出新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电影的商品属性和经济价值。但要警惕的是,我们面对的是00 后学生,他们是随着电影市场化改革一同成长的,他们一路见证了电影票房再创新高,见证了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互联网的快速信息传播获取知识,很容易形成一种错误认知——我知道某某影片票房多少亿,哪个明星背后又是哪个资本的力量……好像知道了这些就懂得了电影作为商品的意义。

《制片》课经常会提到和电影市场相关的诸多案例,也会从预算、投资、回报率等经济学概念来谈论电影,而这些角度和概念恰好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课程里接触不多的。所以,在“正确认识电影的多重属性”这个点上,学生要学会转换思维,专业教师要做的引导是不能只强调“商品属性”,而是要强调“正确认识”商品属性,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这一基础不能丢,而从电影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来看,创作者一定要学会在创作观念上平衡电影的商品属性和艺术属性。

(二)提升对国家宏观政策的敏感程度

国家政策对影视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这一点教师可结合电影的“意识形态属性”来讲。当今,在很多国家,影视都被看作重要的文化宣传阵地,都带有超越经济的政治意义。自2018 年电影工作划归中共中央宣传部管理以来,电影工作更受重视。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电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同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大会提出要针对文化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以上这些都表明国家有关部门在不断强化影视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

意识形态属性也是电影的重要属性,要让学生对“政策”二字不抗拒,教师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娱乐新闻入手,学生对“宫斗剧下架”“天价片酬”“限韩令”“劣迹艺人”等热词并不陌生,广电总局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学生很容易只停留在“哦,我知道”的层面,作为教师,要从政策的延伸解读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政策会对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例如,2014 年4 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一剧两星”政策,要求“从2015 年1 月1 日起,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频道每晚时段播出不得超过两集”。这样的政策会给电视剧的投资方、制作方、电视台、演员、观众、视频平台各方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各方又会有什么样的应对之策?这都是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的。

对政策的敏感是可以培养的。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关注,公众号、微博、电影类的app 上获取相关信息非常方便;其次,关注后要学会分析原因。尤其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政策”这个部分时,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整个影视产业上、中、下游的关系,以及政策、观众对电影的影响,因为影视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学会从经济、社会、相关产业等角度全局看待有关电影发展问题

2019 年,全球经济贸易增速显著放缓,中国GDP 增速下降至1991 年以来最低,受宏观经济下行、竞争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影视行业整体发展速度放缓。自2020 年起,全球经济陷入自20 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截至2020年12月25日,2020 年关停的影视产业相关公司达98600 家,影院类企业2814 家。

同时,影视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们迎来史上最难开局,他们即将单枪匹马面对行业困局,焦虑、忐忑和不确定性并存。这一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讲解,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如果学生能提升自己全局看问题的能力,能结合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来分析影视行业相关现状及问题,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很大帮助。

例如,2020 年年初,本将成为“史上最强春节档”的7 部影片陆续撤档,徐峥导演的《囧妈》选择于大年初一在西瓜视频上线。这一事件背后都有哪些可以思考的?经济下行等原因让许多人短暂失去工作,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电影还会是大家的娱乐首选吗?消费降级趋势越发明显,部分观众的观影习惯会不会随之改变?互联网影视公司的优势持续显现,网剧、网络综艺成了性价比更高的选择,电影行业既要面对网剧、网综等老对手的挑战,还要面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行业新对手的夹击。如今,网游和短视频凭借更便捷的传播方式冲击着市场格局,成为电影的替代品,中国乃至全球电影行业将如何面对挑战?国际市场上,好莱坞大电影公司相继试水电影线上发行,流媒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正在增强,影院放映作为整个电影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将何去何从?尤其是影院的发行窗口期缩短,电影与流媒体的融合是未来电影发行的常态,这些都值得学生思考。

(四)了解观众,尊重市场与创作规律

从2003 年的电影产业化改革开始,中国电影人一路披荆斩棘、收获满满。电影市场的价值在于观众,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和观影习惯正在发生变化,观众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在不断升级,观众对国产影片的选择越来越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也是观众,教师要想引导学生了解观众,可让学生从了解自己和同龄人开始,让学生多观察自己和身边人的观影喜好、观影习惯、兴趣爱好等。

电影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产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统一,不能单从市场票房成绩来衡量一部电影的好坏。“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是什么样的?一部影片的口碑、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要考虑进去。所以,了解观众并不是为了“跪舔观众”,而是学会尊重观众,电影的发展仍然是内容为王,应该尊重市场与创作规律。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自己创作短片时多一个角度,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更好平衡自己的艺术表达与观众的接受度。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营销的角度思考如何把一部电影的核心价值提炼出来并与观众进行有效连接。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进入了口碑为王、内容为王的阶段,观众对影片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如此,观众与电影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观众不仅是营销行为的对象,更是营销活动的参与者,现在的电影营销市场已经是一个观众为导向的市场。所以,影视创作要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创作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观众的关注和思考。但教师也要提醒学生,对观众的思考千万不要走入“唯数据论”,《制片》课程里的数据、图表固然重要,也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但如果只看到了“点击率”,我们就成了各种算法的“工具”。

三、结语

从2020 年至今,全球电影市场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紧跟时代,制作具有优质内容的产品才是电影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未来的电影行业需要专业化、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这也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片》是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教学的探索,为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复合型人才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影视课程教师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