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教育视角下的农村社会教育资源整合策略研究*

2022-11-03 09:12刘正茂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农民资源社区

金 玲 刘正茂 谢 苗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我国十分重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未来15 年要全面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2020 年9 月,习近平同志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再次指出:“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而社区教育被认为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最佳途径之一。

一、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社区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我国社区教育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在总结原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经验,通过试点逐步发展起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形成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广泛开展、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的发展格局,建设了一大批全国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激励社区居民学习的积极性和社区参与意识,提高居民的文明素养和精神生活,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社区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2016 年6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把社区教育切实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着力补足农村社区教育短板,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服务社区居民学习。”2017年10 月,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要求“重视发挥社区教育作用,做好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已逐步成为国家战略,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一环,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艰巨的挑战。

(三)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社区教育供给不足并面临发展瓶颈

当前,我国经济正步入“速度下台阶、质量上台阶”的新常态,农民工返乡潮明显,大批返乡农民迫切需要借助“家门口”的社区教育平台,尽快通过技能培训,适应“转业转行”。但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农村社区教育供给不足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化程度较低,从业人员大多为退休教师和社区内的老干部、老职工,缺少社区管理的专业知识;二是基层政府重视不够,既没有财力,也没有精力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很少将社区教育纳入政府机构的硬性考核机制;三是质量意识不高,将社区教育等同于居民健身、休闲和娱乐,无法满足返乡农民迫切增加劳动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多渠道发家致富的需求。

二、推进与涉农教育资源整合,是提升社区教育发展动力的可行路径

社区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社区教育资源,包括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等。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依靠政府有限财力、物力和人力去解决社区教育面临的困局,既不现实,也容易形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层面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和涉农学历教育等涉农培训工作投入较大,有多个部委同时启动开展涉农培训工作。而涉农培训与农村社区教育都扎根于“三农”工作,两者均面向农民,均以提高农民科学技能、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在教育目标、培训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聘用等方面有相互交叉,又具有独特个性。涉农培训一般具有阶段性、专业性、精英性的特点,更多地关注短期内提升部分农民生产经营技能;农村社区教育则具有持续性、灵活性、平民性的特点,更多地关注提升全体农民终身学习能力。通过逐步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与涉农培训工作的相互融合,可以进一步把农民培训从阶段性教育转变为持续性教育,从简单的技能培训向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现代农民方向发展,从服务于部分农民转变为服务于全体农民,不断培养农民自主学习意识,建立更加普及化、更具自由度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在不需要大幅增加投入的前提下,为涉农培训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三、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与涉农教育资源整合的策略

(一)整合组织机构,构建政府主导,县(区)、乡(镇)两级联动的农村社会教育协调机制

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努力构建农村社区教育与涉农培训共建共治共享的培训格局。一是组建县(区)级农村社会教育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区)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参加单位包括每年开展涉农培训的单位或部门,如人社、财政、教育、农业、妇联、残联等。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议事制度,根据各条线下一年度培训需求、培训指标、经费来源等,统筹制订本地区社会培训计划,涵盖全条线培训需求。领导小组办公室可指定由教育或农业部门牵头。有条件的县区还可以整合辖区内的劳动技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放大学、职教中心等社会教育机构,组建县(区)级职业教育集团,具体牵头培训任务实施。二是建立乡(镇)社会教育运行机制。可以授权由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整合涉农培训的物质资源、培训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采用“一个中心、多块牌子,各司其职、资源共享、透明管理”的机制运行,并培育成为乡镇级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和农村社会教育基地,承接县级培训协调领导小组下达的培训任务。三是搭建农村社会教育培训良好生态。充分利用“中国农民节”、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等载体,组织农民体育健身大赛和农民书画摄影展示等文体活动,搭建农民展示风采、成长成才的平台,加快智体、农体、文体的融合,有效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民现代化。

(二)整合培育对象,构建既考虑农民现实需求又考虑长远发展的培育梯队

一是厘清农村社区居民基础信息。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单位,组织专职调查人员对辖区各社区居民基础信息,如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常住辖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从事的主要产业、参加培训意向等信息进行登记、汇总,形成培育对象数据库。二是对培育对象逐一评估分类。可根据各类培训工作对培育学员要求差异,组织专业人员分别对上述培育对象评估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实用技能培育对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育对象、普通社区居民等,每个对象均可充当多个不同角色。三是精准选择培训学员。根据县(区)级培训协调领导小组下达的培训计划,从培育对象数据库中精准推荐各类培训对象,改变过去“拉郎配”和“被培训”的现象,避免重复培训和无效培训,减少培训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三)整合培训课程,构建有合有分、既全面发展又各有侧重的授课模式

各类涉农培训项目因其培训目标、要求不同,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要针对差异,变革课程内容与方式。一是设置核心课程库。核心课程主要针对各类涉农培训项目个性需求,是实现培训目标最核心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且受众有限,如测土配方施肥、融资担保等。核心课程培训一般对受训学员采用单独组班,不宜与其他涉农培训项目共享或联合培训,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培训内容。二是设置基础课程库。基础课程一般针对各类涉农培训项目的共性需求课程,其授课内容一般带有科普性的技能课程,如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特色农业及农产品等,这类课程受众面较广,可以将相关涉及培训项目合并开办基础课程,且免费面向农村社区居民开放。三是设置公共课程库。公共课程一般强调农民综合素养的形成,很少或基本不涉及专业技能,如党史教育、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文化素养、礼仪素养、卫生素养等,这类课程是农村社区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培训形式丰富多彩,因此各类涉农培训项目的公共课程内容一般由学员通过参加社区教育活动完成,积累相应的学分并计入涉农培训总学分。

(四)整合培训师资,构建既相对固定、又能充分吸纳各类人才的师资队伍

一是巩固主体力量的地位。在县区层面,按照李克强总理对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校40 周年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的主体作用;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继续强化以开放大学社区教育部门在农村社区教育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分层分类开展师资大轮训,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专职教师授业解惑能力、教学管理人员组织服务能力。二是打造县区专业师资库。从本地区涉农职业院校、农技推广人员、优秀农民、能工巧匠、行业离退休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人群中精选兼职教师;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聘请具有丰富“三农”经验的教师、科研工作者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农村社会培训工作;建立县区专业教师流动服务制度,通过新教师支教、教师轮岗、流动服务等方式服务涉农培训。三是发挥第三方培训机构作用。鼓励涉农高校、农职院校、农业企业以及技术推广人员等多元力量参与教育培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培训,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引入优质第三方社会资源参与培训,真正发挥培训的作用。

(五)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互联互动大格局

努力将辖区内普通学校、社区学校以及其他各类社会资源优化整合形成资源共同体,形成优势互补大格局。一是进一步开放共享学校资源。通过加大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各类学校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场地设施、课程资源、师资、教学实训设备等积极参与社会培训,最大程度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并给予适当的培训经费补贴。二是推进农村培训数字化资源开发。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不同单位的、不同计算机上的各种形式教育资源,整合形成农村社会培训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个性化教育资源主动推送,满足广大农民学习的各种需求。三是加强特色精品课程开发。以现代信息化手段,将贴近辖区居民、贴近社会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发成为精品特色课程,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加以推广,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因地制宜,深入挖掘隐性涉农教育资源,从人们所熟悉的生活中提炼优秀文化元素,并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成为农村社会教育新资源,不断扩大社区学习资源供给。

推进农村社会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是加快乡村人才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理念,联合有助于农民全面发展的资源渠道,构建农民教育培训大体系、大格局。

猜你喜欢
农民资源社区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我给资源分分类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农民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