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实施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的教学调研

2022-11-03 09:12郑步春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课标数学课程模块

郑步春

为了解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现状,研判新课标实施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课标教学的对策建议,并为制定基于新课标实施的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指导方案提供依据,我们对江苏省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开展了专项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内容及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网络问卷调研和视频会议访谈调研方法。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方案内容框架,围绕教师对课标特点的理解、是否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内在逻辑、是否掌握课标的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各模块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对学习评价方面的需求等,设计了一份调研问卷和一份访谈提纲。

(二)调研实施与数据分析

网络问卷调研,经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统一组织,全省有188 所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通过链接、手机提交及微信提交方式,填写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与新课标学习调研教师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1760 份。视频会议访谈,共设立了南京、常州、南通、扬州、淮安、徐州6个会场,每个会场有来自各市10 所职业学校的58 位数学教研组长或骨干老师参加了访谈。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课标规定的必修课时是可以完成的,但选修存疑

全省中职学校三个年级均开设数学课,一、二年级周课时是4 节,主要完成数学基础模块内容学习;三年级开设2 节,主要是学测复习。升学班一、二年级为6—7节,三年级为8—10节。因此完成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时教学任务是可以实现的。但从调查结果看,课标设定的拓展模块选修模块一还是模块二存在不确定性,54.43%的教师认为根据专业特点选取36 课时就行,22.16%的教师认为只要所选课时大于36课时就行了,69.15%的教师认为要注意选修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课标界定的教学价值是有意义的,但认知抽象

从问卷调查看,有34.2%的教师对章节教学价值不清楚,有43.13%的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把握不准。

(三)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是需要培育的,但认识不清

在问卷问题“中职数学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相比,在哪些方面有新的变化”选择中,只有66.82%的教师选择突出数学核心素养培养,58.52%的教师选择突出数学必备品格养成。

(四)课标确定的教学要求是清晰明了的,但定要因学

课标确定的每一个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是明确的,与原教学大纲比较,各模块教学内容的“了解、理解、掌握”认知要求,有一些做了调整,有10.34%的教师认为所做的调整是不合理的。

从访谈情况看,实际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基于学生学习需求设定。对于升学班级的学生,有的教学内容按“了解”认知要求,学生在熟悉的关联情境中是难以达成学业水平二的。从为专业学习(如电工专业)提供学习基础的角度来说,如“复数”这一模块内容变化较大,课程标准中复数部分内容仅限于复数的代数形式是有缺陷的,需要把复数的三角式形式内容列为“了解”内容。

(五)课标设定的教学模块是有重点难点的,但缘由不明

在问卷“备课、教学设计时最关注的问题”中,有34.89%的教师选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关注度最高的。从访谈看,部分教师还不能指出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最主要内容,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六)课标提出的教学提示对教学是有益的,但教无定法

在问卷“备课、教学设计时最关注的问题”中,有19.89%的教师选择教学方法。从访谈看,有教师以“集合”这章为例,认为新课标建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但从学生实际出发,最好还是以教师引导为主,引用来自生活或专业相关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多体验感受,促进他们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七)课标给出的学业质量要求是分类分层的,但难在过程

在问卷问题“您习惯于通过哪种形式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中,27.05%的教师选择学生的考试成绩,65.57%的教师选择学生的课堂表现。表明大多数教师是更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评价。从访谈看,在评价内容上要将学业成就与学习过程表现结合。但难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活动内容与方式的设计,难在将教学目标达成转化为评价观察点,难在构建实现评价目的的情境与问题设计,尤其是学科核心素养关键特征把握,以及兼顾学科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表现性评价。

(八)课标划分的教学主题与初中是紧密联系的,但堵在衔接

在问卷问题“您认为应补习初中哪些数学知识”中,仅有2.78%的教师认为不需要补充。从访谈看,教师认为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相对具体,中职阶段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应针对这一特征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到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习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既要做好教材“衔接点”的处理工作,又要做好学生学习兴趣衔接,还要做好教师教学方法衔接。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与培训

1.通过学习与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开设数学课的重要意义。教学大纲是课程标准的前身,基础知识内容标准是相同的;课程标准是教学大纲的改进,习得知识表现标准由笼统变为具体;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实现了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整合。课程标准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更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2.通过学习与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把握学业质量水平描述的内在规定性。课标基于学生完成数学学科学习任务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构建了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课标在规定课程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又专门单列学业质量。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质上属于内容标准,主要是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教学内容的规定和阐述,表达的是教学任务和目标。学业质量本质上属于表现标准,是对学生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及其应该达到的具体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

3.通过学习与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把握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内容与要求。以数学教学大目标为核心,使课程内容模块化。围绕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设置了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使必修、限修、任选课程内容类别更为清晰。以数学学科大概念为主题,使课程内容结构化,设置了基础知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四条知识主线,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4.通过学习与培训,使教师进一步理清数学核心素养与原大纲三项技能四项能力的关系。新课标基于数学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即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并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组课程学习内容,明确内容习得标准,指导教学有效实施,提出学业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视教师对教学的需求

1.教学中如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从访谈看,部分教师对如何处理数学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还不够清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一个部分,是学生通过数学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数学学科基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研究客观世界,具有数学学科特殊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当然,如何将核心素养更好地物化在课程教学内容之中?如何协调数学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如何科学设定数学核心素养的水平,使之既符合中职学生实际又利于测量评估的实测?如何选择核心素养的测评手段,使之既科学规范又便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实际操作?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课题,在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中加以研究。

2.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部分教师对教学重点是对应知识目标的,教学难点是对应能力目标的认识不清。教学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落差的距离,搭建合适的台阶。这正是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目的所在。需要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和校本研修,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确保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的落实。

3.教学中如何突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新课标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原大纲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细化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之所以说是细化,是因为技能是对动作和动作方式的概括,属于怎么做的知识;所谓思想,即是能动的知识,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所谓经验,即是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知识,是对感性认识所进行的个性化总结。从访谈来看,部分教师对“四基”并不清楚,需要学校与地方教研机构给予专业引领。

4.教学中如何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就是主体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顺利完成数学应用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进而达到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应用活动得以完成。新课标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六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初步达成“三会”,其内在的关系是相通的。发展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就是学会用数学眼光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就是学会用数学思维借助概念、判断、推理能动地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素养,就是要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从访谈来看,部分教师提出要重视数学知识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本质上是突出培养数学应用能力。需要组织教师加强自我研修。

(三)关注课标实施中的共性问题

数学新课标目标与原大纲目标相比较为抽象,中职新课标目标中的“四基”“四能”与六大素养之间的关系不甚清晰,需要说明。一方面课标拓展模块一中的二级内容没有学时安排,需要像基础模块一样细化学时,便于宏观控制教学要求落实,尽可能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另一方面由于拓展模块一与拓展模块二选修不少于36 学时,实际操作较难把握。对于拓展模块二的选修,要在学校层面明确要求。围绕拓展模块二选修不少于36 学时,要明确选修几个专题(案例),每个专题(案例)多少学时。需要在省级层面制定统一要求,供教师学习与制定教学实施性教学计划。

猜你喜欢
课标数学课程模块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