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04 12:4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中心小学于希玲
华夏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教学方式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中心小学 于希玲

学习数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和抽象能力,而充实的情境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服务途径,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与水平。生活是学习不能缺失的一部分,生活化的情境能大幅度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系数,激起学生的自学意识,使其可以具有一个较好的学数学的开始。模拟真正的生活情景可以推动小学生对丰富性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使其在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环节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独有的风采。在活跃的数学气氛中,学生能积极学习,勇于探索,更轻松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情境教学方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环境、情景相联系,在设定的情境中包含2 个元素,即感情与场景,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但要为学生构建出优良的教学环境,还必须有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沟通交流,正确引导学生沉浸在场景当中,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针对小学生而言,许多事都充满了新鲜感,许多事都想要尝试去做。教师运用这一点,可以把生活情境融进课堂教学中。从实际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选用情境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将课程内容优化,突显课堂教学要点和难题。这一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式课堂教学来讲,具备创新性和应用性,通过适当运用、有效整体规划,确立课程内容的次序,可以使学生把握住学习的关键点,完成有效学习。

第二,符合小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趋势规律性。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方式时,要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依据学生对知识的了解,选择设计方案和课程内容。小学低学段课堂教学偏重于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抽象性的全过程,而针对中小学高学段学生,教师要依据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将教育的着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全过程,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联络生活实际情境,使学生数学知识全方面提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生活情境和课程内容相结合,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了解度和认同度,有益于降低课堂教学难度系数。

第四,有益于构建生动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一位教师应承担的义务,数学教师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数学课程整体品质,增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引导。课堂教学情境中所包括的有关学生身心健康的科学性内容,不但可以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恰当辨别生活中的是与非,有利于学生在正常的轨道上顺利发展,推动学生数学学习与综合素养的双向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方式的贯彻落实方式

(一)借助教学工具,搭建学习活动情境

小学是学生系统、细化接触数学知识的开端,这一时期产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对以后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程认知能力的塑造,可以应用挑战性、栩栩如生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数学知识的讲解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风采,了解到数学课对生活的实际意义。与此同时,教师从教科书中挖掘生活元素,找寻二者密切相关的切入点,应用一定的教学工具来展现,拉近学生与数学课的距离,从熟知的情境中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条形统计图”知识讲解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分析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看懂条形数据图表所体现的状况。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具体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感受统计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从中把握处理问题的对策和方式。如教师为学生提供调研主题,引导学生调研班集体中不同学生最喜欢的电视栏目,让学生就调研的结果制作报表,从这一情境中观察、发掘对应的数学关键信息,由此引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深入了解更有效地解决生活难题的数学原理。

(二)关注学生主体,构建师生交流情境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通常充满了美好的想象,这也是激起他们保持学习激情的有益要素。但这一年龄阶段也有着一定的局限,小学生通常活泼好动,在课上很难遵循课堂纪律,教学气氛对于教师构建情境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因而,为保证生活情境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到引导学生独立讨论学习中,并且关注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在师生交流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课堂,落实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把控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度”,适当给予其充分发挥的空间,促使学生在师生交流情境中得到更多的进步。

例如:在“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深入探讨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这时候学生很有可能会分散注意力,把探讨时间用来闲谈,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教师对这样的状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在小队中确定几名出色的学生为组长,将监管成员学习、维持课堂秩序的任务分配给组长,并将探讨环节中碰到的难题、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以此系统性和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一来,构建师生交流情境能够更为明显地突出学生学习观点的影响力,高效率地使用课堂教学时间,使情境教学法充分发挥其实际效果。

(三)引导学生思考,提供问题探究情境

情境教学方法的落实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摆脱数学难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方面融合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级的数学问题,以全方位引导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问题探究情境的构建并不是设置简易的问题让学生去回答,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逻辑思维特点,还需要深入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一步步把握具体的数学知识,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过程时,难免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必须依靠教师的协助。而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并不是单一个人,而是一整个班集体。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思路引导方面,使学生在问题探究情境中与数学知识亲密接触。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依靠形象化照片和实体进行演示,明确提出问题,构建问题探究情境,唤起学生的数学发展思维。问题如下:“如何知道一个长方形教室里各个墙面的总面积?”通过这种高度抽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整合起来,更深入地思考,启迪学生深层次探寻数学知识,发挥问题探究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引导作用。

(四)关注运用方式,组织知识实践情境

情境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最终的目标是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因此一定要有实践情境供学生开展实际活动,使其亲历数学概念的生成和办法的运用这一过程,催生学生的独立思维,使其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在不同情境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考虑,为学生设定多种多样且层次化的实践研究情境,一方面推进学生不断加强知识训练,在知识实践情境中吸取经验,产生高效的学习逻辑思维;另一方面以开放式的数学实践情境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提升基础知识运用和融合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在“运算律”教学课堂开展过程中,小学数学授课教师可以构建实践活动研究情境,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加法运算基本定律解决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问题。这一环节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深层次感受运算律的使用价值,教师构建多种类型的实际操作情境,将关键数学知识结合在知识实践情境中,让学生感知交换律和结合律,最后根据在情境中运用具体做法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效果,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把握教学课堂整体,适当构建不同教学情境,能够合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教学方式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