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11-13 08:41夏艺诚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互联网+院校

夏艺诚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0 引言

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当前,“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行业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面临新的挑战。新时期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应当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专业特色,从多个角度分析、论证,制订细致、严谨的育人方案,注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现状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财务人才的重要基地,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会计信息系统优化提供可能性,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各类会计信息。由此可知,信息技术将与会计工作、会计培训、会计教学融合得更加紧密,给会计业务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需从业务水平、创新能力、理论素养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具备高层次业务技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让会计人才掌握更多的会计知识和技能,提升信息化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特殊性。

1.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1.1.1 关注实践内容

会计专业教学强调实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会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与普通高校会计教学的侧重点不同,高校本科阶段更加关注理论教学,高职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旨在培养兼具动手能力、理论素质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也侧重于“做中学”,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强化理论学习。学生完成学业后进入企业实习,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在校企合作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1.1.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严格要求,要想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学生需要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实操能力。高职院校学生没有会计工作经历,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只是单纯地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就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想的会计专业教学要将理论内容、实际生活案例相结合,引入具有实践性的会计案例,让学生可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1.2.1 教学手段有待革新

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以讲授式的教学为主,这一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缺陷,现如今还有不少教师在沿用讲授式教学方法,习惯照本宣科。这类教学手段没有关注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专注度,既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1.2.2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机会较少,由于互动少,师生很难拉近距离,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在遇到问题后,也不会主动向教师求助,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搜寻答案,或者求助于同学,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1.2.3 学生缺乏积极性

在不少高校的教学中,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由教师负责讲授知识,把控课堂走向。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对会计实践不够重视,课堂缺乏生气,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无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由于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常常出现玩手机、走神等问题,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关系。

2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2.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要想提高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需明确职业教育育人目标,在制定正确的育人目标后,才能根据目标打造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直接面向社会,为企业直接输送会计人才,比起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要更加关注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职教育的用户群体主要以劳动力市场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变传统育人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传统课程内容讲授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来组织课堂活动,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具竞争力。此外,教师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对于会计岗位而言,职业道德是其灵魂所在,也是助推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动力。

2.2 健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根据“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来拓展会计专业育人路径,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校企合作及学科竞赛等的作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借助“互联网+”时代的资源来创新“互联网+会计”教学体系。

在人才培养体系上,高职院校要以社会需求为教学导向,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职业能力。在了解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础上,具体可将会计专业课程划分为3 个方面,包括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满足后续专升本要求;专业平台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内容,将会计与其他行业相结合;专业核心课程致力于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认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避免出现人才培养同质化的问题,并根据“互联网+”时代的会计行业发展特征,设置管理会计、信息化会计、共享会计、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课程,满足各类型企业对“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的需求。同时,将校内模拟实训、毕业实习及大创项目结合在一起,利用订单培养、第二课堂、学科竞赛、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实训效率,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

2.3 创新课程设置

在会计专业课程上,其可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与公共扩展课。将日常行为、节约意识、卫生习惯、劳动课等相关内容删除,加强基础教育,保留专升本课程,增设体能与礼仪课程,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和整体形态,并开设互联网应用、信息处理技术、就业形势与政策课程,使学生可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在专业平台课程上,设置会计制度设计、管理会计、行业会计课程,让学生对会计行业有深入了解,掌握会计在各个行业的应用状况。

在专业核心课程上,减少基础核算类课程,增加财务软件操作、互联网财税及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沙盘模拟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针对学生需求设置职业资格认证课程,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并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与心理承受力。

2.4 提高会计专业建设质量

在会计专业的建设上,高职院校不能过于关注招生规模,更要重“质”,及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更新育人方案,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案例充实专业教学内容。在教师方面,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走出去,为其提供教学培训、学术交流机会,通过学术交流开拓教师的视野,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来提高学生的行业认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企业能够认可。另外,教师要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的各类教学模式,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学主体依然是学生,学生的主动性还是影响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会计专业本身涉及的内容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度,设计教学情境,给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还要结合传统的知识讲授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2.5 搭建网络平台

新生代大学生与网络联系密切,他们对互联网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上,高职院校要发挥出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打造“互联网+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对此,高职院校要做好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引入优质网课,弥补课堂教学中师资力量的不足,积极应用慕课、微课等教学手段,构建会计专业网络数据库,联结教师、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2.6 提高师生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需要直面就业岗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高职院校要更新会计专业实训体系,优化实践训练内容,让日常教学与社会发展要求保持一致,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会计专业竞赛,做到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另外,要针对教师制订一系列的激励方案,鼓励教师走进企业、走出校园,到企业中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2.7 成立校办企业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当直接面向企业,强化校企合作,这样可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既可解决企业缺乏人才的问题,也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会计岗位涉及企业机密,学生很难直接在企业中得到应有的锻炼。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可采用校办企业的形式,由高校投入资金成立公司,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均是科班出身,有较高学历,一些教师有在企业任职经历,熟悉企业会计的操作流程,可由教师负责引领学生成立业务团队,承接对外业务。在该模式下,学生既能了解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也能接触到在其他企业中无法接触的会计工作内容。在校办企业承接到业务后,高职院校可利用业务收益进一步扩大校办企业,扩大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在校办企业盈利后,高职院校还可为带队教师提供资金补贴,更好地留住人才。为促进校办企业良性运转,高职院校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流程,确保资金有效利用,避免出现资金私用、滥用问题。

2.8 设置丰富的实验场景

以往多数会计实验室是用来开展教学的,与计算机机房相分离,该种模式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要求,会计实验室需要与计算机实验室相结合,同时也不能与经济管理学科分离,必须要将企业经济、会计管理融入教学中,将其渗透到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中介机构、业务部门、行政部门等领域,根据企业投资与融资的情况,为学生设置丰富的实验场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在开放、多元的仿真情境中全面提高自身技能以及沟通、交流、组织能力。

3 结语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大职责,育人模式好坏、培养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会计行业是典型的技能型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针对新时期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弥补传统育人模式的不足,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互联网+院校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