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跷法联合人工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22-11-15 11:52张作军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9期
关键词:医者椎间盘腰椎间盘

张作军

(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山东 临沂 27603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归于中医“腰痛”“痹证”等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1]。踩跷法是一种用双足节律性踩踏施术部位的治疗方法,具有力量大、受力面积大、易渗透、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本研究主要观察踩跷法联合人工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33~55岁,平均(48.00±2.0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1年,平均(8.10±1.80)年。对照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35~56岁,平均(49.00±1.8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平均(7.90±2.1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2]。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制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常发生于青壮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脊柱侧弯,腰生理曲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X线片检查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3]。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56岁,病程≥1个月;患者无明确手术指征,选择保守治疗;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脊柱骨折、脱位、肿瘤、腰椎滑脱、严重骨质疏松等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合并存在出血倾向的造血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脏病等原发疾病者;疼痛剧烈者;合并认知或精神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推拿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腰背部。医者在患者腰背部涂抹医用凡士林,用掌揉法在患者腰背部进行治疗,治疗3 min;再用拨法沿患者腰部两侧竖脊肌由下而上进行治疗,再用拇指推法由上而下进行治疗,治疗3 min;再用法在患者腰部进行治疗,治疗3 min;再用拇指按揉患者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等腧穴,并在椎旁痛点按压数次,治疗3 min;再用法在患者下肢部进行治疗,治疗3 min;再用拍法在患者腰部及下肢部进行治疗,治疗3 min。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及保暖,避免受凉。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2.2 观察组 给予踩跷法联合人工牵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助手间歇牵引患者患侧下肢或双侧下肢。医者站立于踩跷床上,双手扶持双杠,一足踩在患者腰骶部,另一足从腰下部用足推法由下向上推2 min,再换足推另一侧2 min;再将双足立于患者腰椎棘突两侧,用足拨法进行治疗,用拇趾沿患者竖脊肌由内向外进行拨动,治疗3 min;再用足揉法在患者腰背部进行治疗,用拇趾揉肾俞、大肠俞、脾俞,治疗2 min;再将双足立于患者腰椎棘突两侧,向下反复踩压1 min;再将一足立于床旁,双手扶持同侧双杠,用足拨法进行治疗,用拇趾沿患者竖脊肌由外向内进行拨动,治疗3 min;再面向患者足部方向,双足跟置于患者腰骶部,向前下方用力顿压3次;再用足跟点压患者环跳穴,用足搓法在患者大腿后侧进行治疗,治疗1 min,用拇趾按揉患者委中穴,足掌搓患者小腿后侧,双足掌在患者足底部向足趾方向推动1 min,再将一足置于患者腰部,另一足从患者大腿后侧推至踝部,同时向两端离心用力牵伸腰部。患者再取仰卧位,屈曲髋、膝关节,医者向患者腹部方向推压患者膝关节,再用双手握住患者踝关节,牵伸患者下肢、腰部。患者再取侧卧位,医者用腰椎斜扳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VAS评分为0~1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②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JOA评分为0~29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越好。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3]。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6.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VAS、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比较(分,±s)

表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观察组 60 治疗前 6.65±0.68 11.21±1.02治疗后 2.02±0.09△▲ 26.32±1.34△▲对照组 60 治疗前 6.70±0.54 11.18±0.85治疗后 4.05±0.13△ 20.11±2.23△组别 例数 时间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等所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髓核突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产生腰腿痛的始动因素,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的直接作用主要是压迫或牵张应力的损害并释放化学性介质,形成相应的抗体,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化学性神经根炎。循环障碍是引起腰腿痛的另一重要因素,首先静脉系统回流受阻,局部循环不畅,引起神经根缺血、酸性代谢产物聚集和无菌性炎症[4]。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证”“腰腿痛”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肾气虚惫为本,加之外感风寒湿邪,瘀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发为本病。踩跷法是以足为主要施术工具的治疗方法,医者借助身体重力进行操作,力量持久而渗透,更易达到病变部位,且较为省力,虽施术力度较大,但因受力面积大,患者无明显疼痛感。足少阴肾经贯穿腰脊,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根据《灵枢·经脉》所载膀胱经病候和胆经病候,该病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通过踩跷背腰部、下肢,可刺激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有腰椎生理弯曲变直可导致椎间盘组织向后挤压,并使后纵韧带因长期受到过度牵拉而失去弹性,对椎间盘的束缚力减弱。踩跷法可以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恢复后纵韧带弹性,增强韧带对椎间盘的束缚能力,从而使椎间盘组织回纳[5]。牵引可以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修复损伤的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缓解膨出或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软组织粘连,牵拉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并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6]。在牵引下施以上下踩压,使牵引的拉力作用于肌肉、韧带、纤维环使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形成张力,椎间隙明显增宽,椎间盘内压力降低,促使椎间盘形态呈纵向改变,椎间盘向椎体中心收缩,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踩跷法联合人工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腰腿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综上所述,踩跷法联合人工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应用踩跷法时,医者应在踩跷床上进行操作,并注意控制踩踏力度,避免造成额外损伤。此外,医者不宜在患者背部踩压过久,避免患者憋气。

猜你喜欢
医者椎间盘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非常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