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稳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步入全面建设的新时代

2022-11-17 18:38曹泳鑫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制度建设

曹泳鑫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实践推进与认识深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中国国情作出的历史判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也必然经历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是当下“历史阶段”,有近期目标任务,但也有放眼未来的长期目标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足于中国国情,然而我们的国情在不断变化,且改革开放后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随之发生变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快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对社会根本制度的巩固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要求日益凸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呼唤全面建设的新时代到来。

(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目标和任务的认识不断深化

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9 年,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经济和文化还不发达。”[1](p.212)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具体特点是“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2](p.260)认识社会主义不能超越阶段。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用了“初级阶段”的提法,“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3](p.838)

与此同时,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和目标任务的认识不断成熟。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4](p.116)1980 年,邓小平提出了“小康生活”,并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 美元为“小康生活”标准。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物质文明不发达”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并将20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作为奋斗目标。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六条标准,最主要的还是解决人民的吃、穿、住、就业等基本生活问题。这就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具有了两个层面的基本目标:摆脱物质文明不发达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状态。党的十三大阐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任务,即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史阶段;是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5](pp.12-13)

党的十三大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重任的认识更加全面。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即“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6](p.16)更为明确地提出了“历史阶段目标”,主要指向:首先摆脱不发达状态,主要是物质不发达;其次是其他建设,如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体制制度更加完善、实现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并开始重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深化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事实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的新进程。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解决“物质文明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不完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历史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7]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国。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0 年的1015986.2 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当前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已达到1.14万美元;中国也成为“世界工厂”,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精炼铜等220 种产品产量都位居全球第一;①参见《工信部部长:中国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325/c70846-20905466.html。《201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2002/20200202940468.shtml。正在向高技术制造大国迈进。二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从解决温饱发展到实现全面小康,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形成并不断成熟完善,党的十八大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完整深刻地论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各方面必须坚持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描绘了我国国家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图谱”。

从历史进程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物质文明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不完善”等重任,我国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历史性成就,为进一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奠定了良好基础。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并不少甚至更多。实际情况则更为复杂。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来的情况下,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升,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全符合实际。即便如此,教训依然很快到来。20 世纪80 年代的社会面犯罪高发、经济生活上腐败堕落现象、思想政治领域自由化倾向以及国外敌对势力的颜色革命图谋,都向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起挑战,于是邓小平和党中央及时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而化险为夷。邓小平明确指出工作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失误。后面形势发展进一步表明,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还必须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建设,才能在发展的同时,捍卫和稳固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在新时代初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基础上,已经从增量向增质升级,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都面临攻坚克难的紧迫性,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国际环境也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霸权和强权不择手段的打压,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可谓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及时作出新时代判断,提出新发展理念,确定新发展阶段,谋划新发展格局,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同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形成并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纰漏和短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际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的新时代且很快初见成效。

第一,强调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增强全面建设的领导力。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阐明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并反复强调,“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成就总结的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8](p.2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建构了领导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党中央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外交、国防、“一国两制”等,建立健全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具体制度,使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党的领导实现全覆盖,不断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落地。

第二,始终坚持“全面”战略布局。

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体现在覆盖的领域是“五位一体”、人口方面是惠及全体人民,区域方面是城乡地域全覆盖。202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明确指出“全面小康”体现在“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两方面。正是有了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立为近期奋斗目标,确定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描绘了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新时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首先体现在针对的问题全面,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次是覆盖领域全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党的建设等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再次是工作任务全面,不仅提出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时间表、路线图等,还具体提出涉及15 个领域、330 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最后是思想方法全面,如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等。

新时代迈向“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20 年11 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出国家各领域、各方面都要实现依法治国。

新时代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锻造更为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构建起党统一领导、全覆盖的监督体系,清除侵蚀党健康肌体的“病毒”,抓住关键少数,打虎拍蝇猎狐,促使每个党员干部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

第三,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全面”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构成了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系统整体,推动各领域的全面发展。

在经济建设上,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更为全面,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在主题、主线、战略基点、重大决策、制度价值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全面认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型举国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强调宏观微观创新治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这些理念和举措推动中国经济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党全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全面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政治建设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深化,增强了党的领导制度,优化了政府机构职能,推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

在文化建设上,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召开,如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我们党全面部署文化建设,推动文化领域态势向好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全面深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建立健全,设立了烈士纪念日;注重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文艺创作不断繁荣,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四史教育等各类学习活动全面铺开。

在社会建设上,我们党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判断,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弱势群体保障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我们党推动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和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社会秩序更加安定有序。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我们党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当前,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已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也在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与据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遵循社会历史规律与解决现实社会矛盾的应然和必然

新的社会形态作为新生事物,有一个由弱到强的成长壮大和发展完善的过程,推动发展的内在根据或者说根本动力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原地踏步、一成不变。不进则退,既然是初级阶段,也就存在倒退甚至葬送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我们改革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矛盾,所以改革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直接动力。加快发展、不断向前迈进,而不是后退或原地踏步,是为了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当初我国落后的生产状态和物质不发达状态得到深刻改变,主要矛盾随之变化。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坚持发展经济这个中心任务基础上,我们要解决其他各方面各领域各区域全面发展问题,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条件。从发展理念看,对发展的要求逐渐转向全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包括发展目的、动力、方式、路径在内的系统的新发展理念,这些发展理念引领全局性的深刻变革。

现实矛盾和存在的诸多问题确实在倒逼我们要加快全面建设的步伐。邓小平晚年就曾发出警示,“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真正要出问题,是我们内部出问题,别人拿我们没办法,美国也没办法。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包括自我教育,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不搞特殊化,这是过硬的东西。”[9](pp.1332、1364)然而许多老问题很难真正得到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一些领域甚至问题严重,比如针对党的领导软弱涣散问题、腐败堕落日趋严重问题,邓小平指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9](p.1282)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和西方搞颜色革命的严峻形势,邓小平也指出了以后举什么旗帜、走什么路的难题:“经济发展这么快,没有四个坚持,究竟会是个什么局面?”[4](p.314)“提出四个坚持,以后怎么做,还有文章,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还有没有理清楚的东西”。[9](p.136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成就的同时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特别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等问题。在党内出现了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等七个有之问题,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强烈不满和义愤。[8](pp.27、29)并且《决议》强调,改革开放以后,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8](p.43)再如,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搞共同富裕”,“如果仅仅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9](pp.1312、1356-1357、1349)又如,在精神文明方面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少问题,网络舆论乱象的治理问题,生态破坏的高发态势,[8](pp.43、51)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等,都应引起高度重视。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由生产力和经济落后成为突出问题的阶段,发展到单靠经济发展已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引发诸多问题的阶段。这些构成国家发展的系列问题,需要系统性、整体性、全方位的新发展思维及实践过程中的全面应对,要用全面发展的办法去解决系列问题。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认识自觉也是道路抉择

我国的改革开放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新时代我们进一步明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然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现民族复兴也可能会出现不同道路的区别与取舍。近代以来,世界上的现代化之路和民族国家崛起之路大多是举民族主义大旗走资本主义道路,即使像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经济崛起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也会在国际环境变化中发生剧变而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这也不同程度影响了中国,以至于党的几代领导人反复提醒要警惕和平演变。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明道路。应该说,在力求经济崛起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及时弥补发展缺陷,及时校正可能出现的发展偏差,防止走到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拜物教、两极分化等为主要症状的资本主义邪路上,从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在思想认识上依然存在严重偏差,在实践中陷入模棱两可的困局。这也是造成人们只重视经济而不重视其他各方面建设的重要思想根源,主要表现在对待追求经济发展与确保社会制度稳固的认知态度上,比如是不是经济发展了,我们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制度想当然就稳固了?是不是只要经济发展就可以不管制度性质?是不是社会主义还不如资本主义更有利于发展?应该说改革开放之初这些问题并不存在,因为当时我们考虑问题是以自己的社会主义制度自然而然存在为前提的。进入新时代,许多年轻人在这些问题上也相当清醒,因为与他们认知成长过程相伴随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的金融、经济、社会危机,尤其是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显现出的制度优劣差别。这与过去几十年和平稳定环境对人们的认知影响明显不同。我们过去看到的现代化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资本主义道路能推动一个民族国家崛起,由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国家也必然走向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证明了世界“中心国家”不断转移的历史现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较短时间内赶上进而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民族国家的“复兴”因素会很快转变为衰退因素,根源就在于资本的逐利性会使其自身不断趋向利润率更高的国家和地区,将使原有“复兴”或崛起的民族国家去实体化、金融化,与历史上威尼斯、荷兰、英国一样,当今世界制造中心已经转移,美国出现的“再工业化”困境等现象更加印证了这点。更何况世界历史发展至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和智能时代,靠社会分工而垄断高额利润的旧私有制生产方式背离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规律,资本主义整体衰落已是大势所趋。与世界历史之初不同,当今走资本主义道路更加违背世界历史发展规律。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难免有人会认为,中国应该在革命胜利和确立民族国家独立主权之后,重走西方的崛起道路。这种思维基于资本逻辑的“片面”现代化,虽也能够实现快速崛起,但走这一现代化道路而崛起的国家,同样会基于自身崛起的要素而快速衰落。因此,中国如果要跳出历史上一个个“中心国家”的盛衰规律,就应摒弃世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崛起旧路,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往前走”而不是“向后退”,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共同富裕的目的与手段问题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权力的中心地位,往往靠垄断能给本国人民带来一定的物质福利,形成“共同富裕”的假象。实际上,资本主义不可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也难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是利用垄断或霸权不择手段地“剪”世界各个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羊毛”,做大自己的“蛋糕”,然后使其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相对提高,进而渲染民族优越感,掩饰内部两极分化的实质。比如英国鼎盛时期,作为世界工厂和福利国家,能够通过巨额利润提升本国人民的生活,但最终还会陷入贫富差距扩大的境地。当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众能够享受到一定福利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全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生存和发展利益为前提的。一旦发达国家处于衰败或出现危机,国内民众的福利待遇就容易随之失去,两极分化就变得更为严重,“共同富裕”演变为“相互斗争”。

2010 年以来,随着经济危机的加重,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明显进入衰退期,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不断扩大。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10% 最富裕人群占有国民财富的约60%”;在美国,“10%最上层人占有美国财富的72%,半数最底层人口仅占2%”。[10](pp.261-263)也就是说,即便发达资本主义本国人民尤其是多数劳动者和弱势群体生活水平也与国力不匹配,“共同富裕”带有明显的虚假性和不可持续性,更何况其他多数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深陷两极分化困境。除经济领域的特征外,由资本支配包括法治、政治、武装力量、舆论宣传等国家机器的各种运行机制,维持绝大多数民众被极少数人剥削、掠夺的状态,是资本主义存在的要理。资本主义只能使财富不断向极少数人聚集,“先富”不可能带动“后富”,幻想资本家成为慈善家“兼济天下”只能是空想。

对于经过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晚年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华民族而言,再幻想走资本主义实现富强,既是走“老路”也是走邪路,何况受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已经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中国人民也不会答应。邓小平晚年反复强调:“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有计划地利用外资,发展一部分个体经济,都是服从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总要求的。”[9](p.1078)要真正实现普遍富裕或全国人民共富,我们只能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的历史进程。

(四)社会主义由“不合格”到“合格”必须推进全面建设

如果说当初生产力和经济落后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那么生产力和经济发达了就自然而然合格了吗?当初我们说自己不合格或者判定自己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因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比,我们的物质文明还很落后,其中生产力和经济落后是主要因素。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由世界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直至实现现代化一系列快速发展进程,生产力和经济因素作为判断指标的权重在下降,也就是说,现实的生产力和经济落后这一说辞不成立了。然而,我们还不能因此说已经完成初级阶段或成功建成社会主义,再看现实国情会感到,生产力和经济总量之外的因素已经上升为主要认知和判定标准,如同对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和判断一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国家安全、祖国统一等诸多方面持续涌现新情况新问题,各个领域得不到发展或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其矛盾都可能上升为新的主要矛盾,都将成为制约初级阶段向“合格”社会主义或更高阶段迈进的“拦路虎”。

过去我们引以为豪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样面临挑战,包括人们的思想觉悟状况也不一定达标。我们承认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和经济落后,然而值得骄傲的是全国上下树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但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之后,我们发现社会主义精神风尚和社会风气滑坡了,思想道德领域问题愈演愈烈,以至于中央接连提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反对精神污染、反对个人主义、反对拜金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三俗”、反对资产阶级和平演变、反不正之风、拒腐防变等一系列举措,邓小平曾痛心疾首地告诫大家,最大的失误是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就执政党本身的建设提醒“这个党该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纠正不正之风、铁腕反腐、扫黑除恶,在全社会弘扬正能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群众路线改善干群关系、大力宣传红色文化重树文化自信,政治上强调底线思维、斗争意识、掌控意识形态领导权等一系列英明举措,做了以前想做而没做成的许多大事,收效显著,深得民心,可谓力挽狂澜。尽管如此,很多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正如习近平反复指出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难啃的骨头。比如,如何完成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党执政后如何通过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律,如何杜绝市场经济环境中党员干部因私心杂念侵蚀公权力,使之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依然存在来自封建落后腐朽文化和资产阶级腐化堕落文化双重侵蚀的巨大危险,社会主义必须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成为主流文化,而且成为大众文化,而这两者的真正统一并非易事;即使在经济领域,生产力和经济发达了,如果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牢固,社会主义大厦就有在一夜之间崩塌的可能,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也不是仅靠人们普遍的善良愿望能够维持得住。许多问题值得及早重视、未雨绸缪,全面建设已成为弥补非均衡发展之不足的内在要求。总之,发展与稳固双重任务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11](p.475)我们应不断提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的认知水平,立足新发展阶段和新时代全面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切实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人类社会创建现代化文明新形态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制度建设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作实效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某些单位的制度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