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数学情境导学教学方法

2022-11-19 11:06徐慕洁
小学生 2022年15期
关键词:周长导学算式

徐慕洁

一、应用情境导学法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应用情境导学的方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上,能够在课堂上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而教师自觉地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来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问题思考,并且通过教学节奏的灵活调整,让学生实现更加全面的提升。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教学的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和学习是课堂教学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数学学科教学需要重点把握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数学的知识倾向理性和抽象化,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受限于认知水平,学生往往难以进入课堂学习。如果将情境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则会使原本生硬的课堂活跃起来。

情境导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教师的课堂质量。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如果教师用口头讲述的方法给学生讲一些思维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会使学生跟不上思路。因此,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情境导学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情境导学教学方法应用的有效策略

根据小学生认知结构和年龄发展的特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起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够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创建一个更加融洽的情感氛围,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发展,不断优化学习环境,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调整,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收获知识、收获能力、发展智力。应用情境导学的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学优化,可以尝试着从情境的生活化、情境的直观化、情境的丰富化、情境的趣味化、情境的问题化、情境的引导性这六个方面进行尝试,重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模拟以及课堂上直观情境的创造、教学约束的解除、思维模式的培养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在师生相互配合的课堂上,实现个人能力的有效发展。

(一)情境生活化,模拟生活实际

数学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学中,教师切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中需要数学的生活情景,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学生理解不了教师的抽象性语言,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现实情景在课堂上再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1]

例如,在讲到《100 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两个学生来到讲台上,一个扮演超市服务员,另一个扮演消费者。消费者现在有100 元钱,他到超市以后,买了20 元的糖果、13 元的瓜子、15 元的果冻、15 元的薯片。超市当天有购物优惠,满50 元减7 元。那么当消费者付了100 元后,服务员应当找回消费者多少元?学生在进行情境表演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写在黑板上,并计算出最后的结果,如20+13+15+15=63(元),已知店内活动优惠为满50 减7 元,消费者花了63 元,63>50,因此,最终服务员应当找消费者100-63+7=44(元)。这样用生活中的现实情境导入学习,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跟随着讲台上同学的表演将自己代入角色,进行思考,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情境直观化,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当教师的口头讲述或者模拟表演的教学方法都解决不了一些图形的问题时,可以使用直观展示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直观展示的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2]

例如,教师在讲《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根铁丝,并在讲台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教师需要给学生讲一下圆的周长的定义:围成圆圈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将手里的圆圈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周长也就是这个圆圈一圈的长,现在需要给杯子做一个杯垫,杯子的底就是大家手中圆圈的大小,因为需要给杯垫用不同颜色的毛线镶边,那么应该准备多长的毛线呢?大家怎么计算这个圆的周长呢?这时肯定会有思维敏捷的同学将铁丝散开,再用直尺测量铁丝的长度,得出圆的周长为20 厘米,这是“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紧接着,教师可以问学生,除了这种直接测量的方法,如果不能将这个圆展开,大家还能计算出圆的周长吗?学生摇头。这时,教师就可以正式地给学生讲“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点,如圆周率是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这是一个固定的值,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它称为圆周率,写作π,π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在计算圆的周长或面积时,一般取π 的近似值3.14;直径是指通过一平面图形或立体,如圆、圆锥截面、球、立方体等的中心到边上两点间的距离,通常用字母“d”,半径则是直径的一半,一般用字母“r”表示;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 或C=πd等知识。这样,用直接展示法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也走进了教学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打造有趣、生动的高质量课堂。

例如,教师在讲《乘除法的运用》时,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个这样的动画片段:小明的爷爷是一个养蜂专业户,小明去找爷爷。他发现,爷爷今年一共饲养4 箱蜜蜂,询问爷爷后得知,去年5 箱蜜蜂酿了375 千克蜂蜜,于是小明开始思考,按照去年的酿蜜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呢?播放完这个视频,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动画内容帮助解答小明的问题,如:375÷5=75(千克),75×4=300(千克)。这样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情境趣味化,减少教学约束

学生总是会被趣味的事物所吸引,如:多彩的图片、会动的卡通、丰富的游戏、动听的音乐等。教师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情境导学,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会不断地消耗学生的耐心与兴趣。教师增加情境的趣味,运用趣味情境导学进行教学,就可以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约束感,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教师在讲《可能性》时,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翻片”的游戏。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两张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并让学生在选定扑克牌后开始翻牌游戏,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感受可能性的知识。在结束游戏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以此加深学生对游戏的印象。教师继续带领学生进行游戏,这时,可以增加扑克牌的数量,依次在多媒体上展示三张不同花色的扑克牌。教师让学生选定一张扑克牌,自己选定另外两张扑克牌,与学生一起进行翻牌游戏。在结束游戏后,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结果引入教学。又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运用趣味的动画向学生展示地球公转与自转,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随后,可以根据年月日提出趣味的问题,如:你一年过多少个生日?为什么只过一个生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使学生了解年月日与生活的联系。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表演”活动,让学生组成三人小组,自由分配太阳、月亮、地球的角色。这样创设趣味化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运用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运用问题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开展情境导学教学,就可以根据教学知识设计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探究和解答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运用问题情境导学,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自学成就感,并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在讲《年月日》的知识前,教师可以问:同学们观察过月亮吗?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每天观察月亮、绘制观察到的月亮的任务。教师需要说明该任务的时间是持续半个月,并在任务期间适当提问学生完成情况,这样就能督促学生持续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任务的绘画成果,并在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提出表扬后问:为什么每天的月亮都不一样?并在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后引入教学。再如,在教学《乘除法的运用》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个位数乘除算式、两位数乘除算式和三位数乘除算式,并鼓励学生以挑战的方式从个位数乘除算式开始计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挑战的欲望。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可以快速解答个位数乘除算式。而两位数乘除算式对于数学水平和思维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就有一定难度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对两位数乘除算式进行探究、解答。教师也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乘除算式的计算方法。这样,直接设计问题情境开展情境导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用情境引导,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需要适当地开展实践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进行数学情境导学,可以用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这样进行数学情境导学教学,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复习所学过的面积公式,并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和推导图形面积公式的过程,这样就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已经学习过推导面积公式了,这次同学们能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如此,促使学生积极组队,并动手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实践进展,并适当提问,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实践的效率,并缩短实践的时间。又如,在教学《100 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计算10 以内的加减法,再让学生根据计算过程探究计算技巧。紧接着可以说:我们来增加一点挑战性吧。这样就引出了100 以内的加减法,并激发出学生的挑战欲望,使学生对100 以内的加减法展开探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录探究过程,并让学生在结束探究后说明探究结果,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实践的信心与兴趣。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记录,并根据记录的内容进行提问,这样可以带领学生对实践进行总结。教师用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活动,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数学情境导学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面对直观思维、形象意识发展迅速的小学生,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更加精彩的数学呈现方式。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讲,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并将教学情境的设置与生活相关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设置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周长导学算式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周长面积变变变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我是小导游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