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偏食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1-19 15:19王文琪
读与写 2022年28期
关键词:偏食饮食食物

王文琪

(山东省东营市乐慧幼儿园 山东 东营 257000)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改变,各种各样的美食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冲击了人类的味蕾,人们对食物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但随之而来的饮食问题变得日益增多,从而产生的身体疾病也逐渐增多。有研究学家指出,存在偏食现象的幼儿比例高达82.4%,有“零食偏好”的幼儿比例高达51.7%。《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了对儿童不偏食的明确且严格的要求,但成人中却有着同样严重的偏食问题,而这样的现象出现在社会中要继续发生还是我们要做出一些行动来进行改变?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当然不愿意儿童偏食现象继续存在,对于我们所学过的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我们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去做出改变。

现在幼儿偏食的现状是怎样的?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后果?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1.幼儿偏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幼儿对食物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近几年来,幼儿饮食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也就对食品质量的要求直线上升,幼儿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期,试问有哪一个幼儿教师希望孩子的起跑线是因为饮食不健康而输给别人?对于幼儿偏食这个严重的问题,社会及家庭方面的关注并不高,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幼儿的偏食行为?这不由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本论文将会针对幼儿偏食问题展开一系列的研究。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想解决儿童偏食的问题,首先要抓住最根本的方向,就是在食品方面的准备工作。幼儿期的儿童只能根据自己的感知觉去判断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食物的好和坏,这就大大要求了幼儿园与家庭内烹饪技术的质量。对于幼儿园的厨房烹饪方面进行了调查。

在幼儿园中,有专门的烹饪技术训练的有30%,没有烹饪技术训练的却有70%,相信这个调查结果一定不出乎大家的意料。众所周知幼儿园需要为幼儿提供早餐以及中餐,而部分幼儿园由于资金不足原因,在早餐以及中餐的供应中就显得不够充分,主要是体现在蔬菜类食物较多,肉类食物较少,或者是蔬菜类食物较为单一,菜品种类不够丰富。此外一些幼儿园虽然具有较为充足的饮食资金,但是幼儿园缺乏对幼儿饮食方面的研究,因而在饮食上无法做到科学性。而无论是哪一种状况都会造成幼儿对提供的早餐以及中餐“不感兴趣”,长久以往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就可想而知了。幼儿对食物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对烹饪方面做到有目的的提升。

1.2 对外在强化物的依赖。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家庭中,对于幼儿偏食,家长和教师总是会想出奖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有的家长对于幼儿不吃某些食物的做法十分强硬,对于他们不愿意吃东西“不吃就打”,往往会使有而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还有一些做法是利用一些外在强化物,比如吃了这个东西就奖励糖吃等,长时间的强化导致幼儿对此产生了依赖,如果没有这种强化,问题就会变得更加严重。所以,家长和教师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幼儿偏食,为人生的道路打好基础,为健康的饮食习惯做好充足的准备。

2.幼儿偏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幼儿所吃食物的处理不能激发其食欲。儿童在选择食物时,对食物的感觉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中国人在饮食中注重的是色泽、味道、颜色,不需要考虑营养是否需要,而西方人则注重每天必须要摄入多少蛋白质、维生素等,不考虑口感好不好。如果幼儿园和家庭在食物的处理方面无法给予幼儿视觉上的兴趣,儿童对食物也就失去了兴趣,自然就不会对新的食物进行尝试,只对他们知道的食物进行尝试,在营养方面就得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同时还对幼儿园和家长的烹调技术有了一定的要求,能够激发幼儿饮食的兴趣,做到不偏食,为每位幼儿研究出适合他们自己的饮食方案。

2.2 家园相互配合的力度不够。根据调查,家长尤其是长辈因为孩子在园吃不好来闹事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吃饱或者孩子在幼儿园吃的太饱,长辈的溺爱都会因为这种事情来斥责教师。而对于家长的呵斥,教师对于幼儿偏食方面的解决方法就会变得草率且没有针对性。

现在的孩子在如此优越的成长环境中长大,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学校专栏和家长学校告诉家长一些有效的措施:让幼儿自己盛饭体验其中的快乐,告诉家长孩子在吃完饭之后要及时进行表扬等。多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促进幼儿身体成长的需要,和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的饮食管理问题,家园联手做好教育,保证幼儿的茁壮成长。

2.3 注意力过分放在奖惩上。对于有偏食行为的幼儿,奖惩方面导致幼儿对此出现了依赖行为。由于对幼儿偏食的束手无策,很多人在对幼儿饮食不当时,选择打骂或者呵斥,就会造成幼儿心理产生恐惧害怕以及紧张的情绪,幼儿就会害怕进食。如果在幼儿吃完不喜欢吃的食物之后,给予他们物质奖励,从心理方面,孩子就会认为只要我吃完了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会有奖励,因此就会产生依赖情绪。家长和教师认为此方法有效果,便一直沿用下去,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如果没有了这些奖惩,孩子们将会变得怎样?我们不得而知。

2.4 对幼儿偏食的关注度不够。近百年来,饮食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然而,却对饮食习惯有了很大的疏忽,进而出现了偏食、厌食等不良习惯。社会及家庭没有对幼儿出现此类现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自身也缺乏这种危机意识,一直对偏食的关注度不高,因此,才大大增加了幼儿患病的机率。

3.幼儿偏食行为的对策

面对幼儿偏食方面的问题,家长和教师甚至是社会都变得手足无措。所以,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幼儿园中,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环境、改变方式方法都变得尤为重要,只有有了这些基本的社会保障,孩子的成长才会变得一帆风顺。

3.1 开展食物营养价值的相关教育活动。关于食物营养价值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各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符合他们的内容,并能够运用到游戏及其一日生活当中。

3.1.1 按年龄阶段开展教育活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不一样的,由于个体差异的影响,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认知也存在着不同的认知。教师预设课程,选择适宜的儿歌、故事、歌曲等。也可以根据班级与幼儿个人特点,随时仿编、创编,如《小白兔吃青菜》、《吃百草的羊》、《懒虫吃大饼》、《瓜果蔬菜有营养》等。根据不同类型表现的幼儿,采取不同的体验方式。为幼儿讲述不偏食的益处,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进行教育。

3.1.2 渗透到游戏及生活中。将营养价值的教育活动浸透在游戏及生活中,会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例如娃娃家中,厨房做饭的游戏可以使幼儿相互监督,遇到偏食问题相互交流沟通,“我只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可以让幼儿们互相讲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对于偏食的幼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幼儿进行角色表演,让其他小朋友自己感悟偏食所带来的危害。针对不喜欢吃面食的小朋友,让他们在餐后的时间,为其他小朋友讲解饼干、馒头、面包的形状、颜色和营养价值,将教育活动的内容充斥在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为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3.2 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物质环境:幼儿通过视觉来感知这个世界,幼儿园中进餐环境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幼儿选择食物的心情。针对幼儿出现的偏食现象,教师应该有效的布置班级环境,包括整洁度、噪音以及墙面的布置。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绘制主题墙,针对偏食现象,绘制各种可爱的食物,呈现一种温馨愉快的环境氛围,并引导幼儿将幼儿不喜欢的食物挑出来做好朋友,消除幼儿的恐惧和厌恶心理。面对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教师要用温柔、亲切的口吻引导幼儿、切勿打骂说教。

3.3 精神环境。

3.3.1 进餐前:通过故事、儿歌等方式平复幼儿焦躁的心情,让他们的心情逐渐恢复平静,为良好的进餐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幼儿之前游戏的消极情绪慢慢转化为积极的情绪,有一个良好愉悦的进餐心情。

3.3.2 进餐时:进餐时为幼儿播放轻松、愉快、舒缓的音乐,让他们能够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大大提高食欲。进餐时播放的音乐可以使小夜曲、钢琴曲、也可以是和食物相关的儿歌等,使幼儿心情得到平复。禁止在进餐前后批评指责幼儿,以免幼儿哭闹造成突发的意外事故,保证进餐的安全进行。

因此,在幼儿园中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照顾孩子身体发育,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还要对孩子的心理加以保护。因此,进餐问题已不能仅仅从身体健康考虑,还必须从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3.4 加强食堂管理的力度。幼儿的食品安全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因此必须要加强幼儿园的食堂管理,才能让全社会人放心。不论是从食材的选取还是烹调技术的训练,都应该加大监管的力度。因为油炸食品的兴起,儿童的饮食走向越来越偏离正轨。对于学龄前期的儿童,口味应以清淡为主,多采用煮、炖、蒸的烹调方式,而尽可能少用炸、煎、烤等方法进行烹调。在为学龄前儿童烹调加工食物时,应尽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让孩子首先品尝和接纳各种事物的自然味道。与成人相比,学龄前儿童对各种营养素需要量较高,消化系统尚未成熟,咀嚼能力较差,因此其食物的加工烹调应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了幼儿园的烹调师以及教师应该共同为幼儿的饮食出谋划策,从色香味上消除幼儿偏食的问题。

3.5 改变抚育态度及方法。随着偏食问题越来越严重,家长变得手足无措,往往解决的方式方法也十分简单粗暴,对于偏食的态度也过分强硬。强迫孩子们吃他们不喜欢吃的食物,本着好心出发,却最后让儿童的心理蒙上了阴影。利用哄骗、打骂、恐吓等行为诱导儿童解决偏食,但往往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面对幼儿的偏食,家长还需要耐心劝导,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绪向幼儿解说食物的营养,并且严格的控制他们的饮食,做到远离零食。

同样,国外与国内的方法却大相径庭。美国的父母有他们自己的办法,他们不会在给不吃饭的孩子另做饭菜,如果这顿不吃,那么下一顿之前,不会有任何吃的,虽然看似态度强硬,却在无形中给幼儿立下了规矩,远比恐吓打骂的教育方式好得多。日本的孩子一定要和父母在同一个饭桌上吃饭,并且一定要保证家长传递给幼儿的是一种简单快乐的情绪体验。

3.6 正确认识饮食健康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虽然在饮食健康和幼儿发展方面,很多家长都给予了重视,但针对到偏食问题,很多家长还是出现了认识误区。不良的饮食会使幼儿出现各种身体或者心理上的疾病,家长应该意识到不良结果及其危害。刘斌和董筱波的研究显示,有些父母因为溺爱孩子,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允许孩子吃什么,很少给孩子健康的饮食认知,也较少有意识地培养其健康的饮食行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喜欢吃是有道理的,不去强迫而是放任自流,这样的行为显然是错误的。家长思想方面产生的不良偏差还是需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去纠正,通过家园合作,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明白偏食的危害性,有健康饮食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3.7 给幼儿做出正确的榜样示范。3.7.1 树立正确饮食观。父母可以通过书籍、电视、多媒体等方式,学习科学饮食,杜绝偏食的知识,并把其转化成技能渗透到幼儿的思想中去,进而丰富自己的能力,通过讲故事、儿歌、表演等方式向幼儿传授健康的饮食观念。

3.7.2 改变自身问题。父母的言传身教与儿童的饮食行为有着密切关联。幼儿期处于模仿的关键期,对于父母的行为,儿童会跟着模仿。如果父母自身存在着偏食行为,那么单方面来看,幼儿接触到的食物一定少之又少,并且食物种类单一。对于父母偏食的食物,幼儿见都没有见过,所以幼儿也会对父母偏食的食物有偏食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儿童会跟着模仿这种行为。杨森的研究显示父母吃快餐的行为与幼儿吃快餐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所以,家长在无形当中给幼儿做出了不正确的行为榜样示范,就是造成幼儿出现偏食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易受母亲饮食行为的影响,作为主要抚养人的家长应注意对孩子的良好示范,幼儿家长尤其是母亲有责任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纠正自身的偏食问题,并向幼儿讲述偏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及危害,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

4.结论

幼儿期是树立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期,同时也是解决偏食问题的黄金期。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在此阶段,家长也应该对此问题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再继续保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样才会减少疾病的产生。希望社会可以共同呼吁孩子的饮食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早治疗,共同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起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面对偏食的问题上,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相互共同努力改变,茁壮长大。

猜你喜欢
偏食饮食食物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双胞胎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儿童挑食偏食影响心血管和血糖
为什么孩子爱偏食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