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家国情怀”实践研究*

2022-11-19 15:19陆怀中
读与写 2022年2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陆怀中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 甘肃 清水 741400)

在对家国乡情的培养过程中要以教材内容、课堂教学、社会的多元文化知识氛围为基础,从教材中提炼出以生活经验和生活源头为基础的历史知识,渗透“家国乡情”的灵活班级氛围,以中国传统文明为依托,以文化传承为平台,普及“亲国情怀”的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文化传承、社会责任感、民族认同的核心素养。如何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以及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怀和国家情怀呢?这就需要历史教育者对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究和努力挖掘其深刻的影响力,教师需要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出具体的策略和方法,高中的历史课堂就会更加生动形象。

1.“家国情怀”在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概述

1.1 家国情怀的概念:家国情怀是研究和探索历史的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一般来指的个人对国家共同体保持的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1.2 依据家国情怀去研究历史学科价值观念的变化。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版本中要求,通过历史的学习逐渐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形成祖国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在教学学生要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风土人情,对祖国从不同层面产生认识。这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对从历史学科中研究家国情怀进行了不同的表述。它们主要体现在历史学科在教学学生方面从爱国主义到家国情怀的转变,为高中历史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家国情怀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学习历史四个核心素质主要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和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教育过程中应形成的基本价值观和观察能力。家国情作为这些品质的代表,它是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学生实现立德育人目标。历史的五个核心素养水平被实际划分成1-4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标准,既相互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并且每一层次都在更高水平的性能和基础上对之前的认知加深以扩展和延伸,每一个层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以2015年高考历史卷第40题为例。题目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关儒家思想的材料。其中一个问题是对学生很有启发性的探究性题目,那就是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孔子和儒学。

如果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按照以下几步来完成本题目。第一是要从材料中快速的筛选出儒家思想发展的解题线索,然后学生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对考题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分析之后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考题的内容进行清晰有序的讨论。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学生都可以是利用历史素材与知识点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家国情怀进行耐心细致的解读。如果学生对历史证据和历史解读的素质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了,那么他们就可以在原有的历史观点基础上对考题的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启发。

3.家国情怀在历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不重视纠错在具体的课堂环节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过程中往往被注意到强调历史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会为学生讲解很多应对历史考试技巧,鼓励学生大量记忆历史教科书里的内容,以应付升学考试,学生都期望取得好成绩。长期这样下去,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误导,认为学习历史只有取得好成绩才是正确的,这对培养学生的祖国感情是极其不利的。也有一些教师不能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网络资源应用上课堂教学上,现实中的历史课堂内容大多枯燥乏味,并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历史知识和内容的交流,在阅读和感知历史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问和困惑。由于历史老师不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就不会对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如果教师不能在课堂上以身作则,家国情怀就没有办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此以上几种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培养。

4.探索历史课堂的“家国情怀”的主要策略

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化生活的相关内容时,每一处都渗透着人文内涵、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民族认同等核心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深入挖掘教材,走进学生生活,采用生动形象的微课展示,列举出身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把历史教材内容的那些五彩缤纷的知识板块,润物细无声的浸入融化到学生的心灵。可以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可以是共同抗战的历史电影,可以是先进事迹美好篇章的谱写,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的希望。在我们的教室里充满亲情的阳光,照耀在每个孩子温暖的身上。历史课堂借助家庭文化、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为基础,借助方便、快捷、高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基础,在学生里弘扬学生爱国精神,以爱人民为核心的素质,丰富学生爱家园、爱校园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学习辛亥革命为例来阐述历史课堂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的具体体现和实施策略。

4.1 通过激活教材内容,在课本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新课改背景下的核心素养是通过学生学习形成的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的素质,是学科教育对学生培养的专业化体现。“家国情怀”是历史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真正领会家国精神的前提是要学习教材,深入了解教材,探索教材的深刻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当代世界,我们的国家要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通过丰富多彩的教材内容,活泼和生动的人和事,传播正能量,培养出一批充满亲和力,充满个性魅力的教师群体。家国情怀渗透着中国几千年来深远的文化力量。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仔细挖掘不断的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爱国情怀培育的策略。

“辛亥革命”这门课的内容相当多,但对这次事件发生背景、过程、影响等因素在教科书中只是轻描淡写,即使学生浏览几次或者仔细的阅读,也只会留下浅显的知识印象。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大多局限于孙中山的影响,辛亥革命为后世遗留的伟大成就,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主要是推翻了旧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因此,学生常常容易忽视的辛亥革命的目的,以及对世人产生的革命情感和革命精神,让学生明白“世界的兴衰,人人负责”是每一个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因此,通常的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已有的教学目标完成辛亥革命背景阐述的教学。本章对“资产阶级革命者如何体现民族情怀这一核心品质的运用进行总结。因此,在思考如何从动态情感的角度推动整个课堂的发展时,我选择了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角度——从“角色”开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述一节课的内容为了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课堂上选择了贴近生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本节课的导入:这24个字是学生都能熟悉的背诵。可分为“繁荣、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正义、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好”三个层次。他们是我们当下为之奋斗的目标。早在一百年前,中国就涌现了一批心怀远大理想的人,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富强在不断的奋斗着,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鲜活的生命,让我们重新回顾那段有无数英雄先烈创造的辉煌历史。

4.2 构建灵活课堂,同温“家国情怀”,重温历史。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是在人类在的不断的自我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祖国的日益发展和繁荣富强,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富饶的土地和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更为我们缔造了美好的精神家园,有了这些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了一个健康、阳光的生存环境,更好的培养了高中的历史核心素养。此外,课堂学习每一节“文化生活”课上,都在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如何丰富学生日益增加的文化生活的需求,我们在为孩子搭建了各种学习平台,学生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描述辛亥革命的过程中,从武昌起义到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教学过程都是有教师阐述,学生记录重难点知识,对考试不考察的知识点,往往忽略掉不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由学生课下自行研究,高中的课程比较紧,学生在课下没有很多的自由时间,往往这一部分知识点就会被忽略。学生对这部分的印象少之又少,没有情感的投入,只有很难意识到武昌起义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狭义辛亥革命的成功,武昌起义的胜利的机会,革命的最终结果是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这将是一个历史教训。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历史是死气沉沉的历史,会使学生对革命者缺少认识,对革命的事迹缺少认同感,也不会对来之不易的革命成就不重视。

对此,在高中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了“回顾历史人物,看图片讲历史”的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将展示四幅图片,观察图片的不同点,让学生识别出与辛亥革命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黄花岗起义、湖北军政府的成立、武昌起义、保路运动等。课前,学生将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提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历程。在课堂上,再对课前预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交流和分享。课堂上的探讨过程让学生体会先烈们到革命的决心和对战胜的信心,将家国情怀贯穿到整个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4.3 在课堂上普及“家国情怀”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要培养中学生历史学习中展现的“家国情怀”,单靠一堂40分钟的课、和一本历史教材是不够的,需要不断的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和加深对“家国情怀的”认识,不断的对课本以外的历史知识的积累,要为学生营造一份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操,要做到爱集体、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是无数的爱国之士不懈奋战得来的。

4.4 不断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认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家与国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有国才有家,两个不能区分开。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一个以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的新时代。“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教师课堂教学时,学习和探索历史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养成历史核心素养的切入点。我们从本质上讲,培养中国学生的核心素质就是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它是伴随着历史发展始终不点的历史观点,也是社会迅速发展的文明准绳,它始终不变的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社会不断进步的推动。

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和陈旧,学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对历史学科的知识学习厌学,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当前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历史教师在教学常用教材中可以将内容与国内外现状相关联,使教学过程具有现实感,参与和延伸历史教学内容,将爱国情怀、友好情谊等良好品质与祖国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甚至可以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学习古代圣贤的爱国主义的模式,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更加全面的理解爱国情怀,把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发扬光大。

4.5 教师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历史教学中国输入爱国情怀。老师要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作为当代教育中的一名历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自己得示范作用去引导和感化学生,让我们应该肩负起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单一的讲授和枯燥的联系,教师对课堂教学没有投入感情,那么学生也不会有更多的热情去学习本门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这样的课堂氛围就会感染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一个国家兴国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会更有学习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当他对自己的国家充满感情,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的时候,他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的学生。一个民族使命感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不断的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充满历史气息的学习氛围,为社会输入更多的有理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少女情怀总是诗
家国情怀(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