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一双慧耳
——幼小衔接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培养

2022-11-20 12:14福建省福州市群众路小学陈雯
家长 2022年20期
关键词:幼小能力语文

□福建省福州市群众路小学 陈雯

小学是学生正式接受系统知识教育、接触探索知识的萌芽期。在入学初期,学生受先天发育和后天环境影响,其倾听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如何在幼小衔接阶段为学生练就一双慧耳,培养学生的有效倾听能力,已成为广大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者的共同研讨课题。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浅谈小学低年级幼小衔接的教学现状、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意义以及相关策略,与广大教育者共勉,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

一、幼小衔接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迭,当代教育者相互之间的链接更为紧密,互联网像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为广大一线教师承载第二交流空间。教师在海量互联网教育资源的辅助下,执教能力、教育观念均有所提升。现阶段的幼小衔接教学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部分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不乏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第一点:学生规则感弱、我行我素,难以产生倾听意识。在幼小衔接阶段,小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生活及学习观念的变迁,活动意识仍停留在幼儿园时期。要改善此类问题,可以从强调倾听行为入手,以多元化训练强化学生的倾听能力;以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以反复强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第二点:学生思维松散,注意力难以集中。要改善此类问题,可以从培养倾听习惯、调动倾听情感入手,通过系统性教育让学生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养成倾听能力。

二、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意义

在幼小衔接阶段为学生培养倾听能力的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从幼儿园步入小学阶段,其思想观念还没有从“玩”的状态调整到“学”的状态,贸然改变教育节奏,容易使小学生产生畏难、厌学心理,难以适应新环境,幼小衔接的作用得以凸显。通过耐心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学习观念过度、适应小学环境的时间,保护学生的学习情感;第二点: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小学生在新环境获得了新的陪伴关系,对在幼儿园阶段没有主动社交意识的小学生来说,建立新关系是一个挑战。在幼小衔接阶段,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适应、尝试建立新关系,有助于适应校园生活,培养综合能力;第三点:促进学生自理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学前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教育。其自理能力和倾听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倾听能力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锻炼的技能,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在幼小衔接时期,集中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可以为未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倾听训练,强化倾听能力

在小学语文幼小衔接教学中,设计倾听专项训练,是强化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小学初期需要学生培养更为系统、更具效率的学习能力。倾听能力是多项学习能力中的一环,锻炼小学生倾听能力,有助于注意力集中和理解能力的成长,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倾听训练,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基础学习素养。设计倾听训练可以从复述训练、克己训练、规则训练三方面入手。就复数训练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声绘本故事或贴合学生理解能力的优质文本,布置学习任务,请学生在倾听后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复述出来。此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倾听能力。教师也可以请学生复述短句,让学生注意复述细节,尽量与原文本相同。此举有助于学生记忆力和倾听能力的提升;就克己训练来说:锻炼倾听能力的头号敌人是注意力的飘散和自制力的缺失。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规则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克己训练,请学生在规范时间内坚持完成一项任务。比如,沉默静坐、坐姿端正等,请学生有意识地克制自身行为,促进学习能力提升;就规则训练来说: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重视学习规则、班级规则、课堂秩序的维护与普及,引导学生产生集体意识,在心中建立规则感,在班级学习中懂得为他人着想。协同合作,共同促进班级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我是小学生》教学中,本课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转变学习角色,意识到新学习阶段的成长需求,从心理上适应新学习环境。教师想在课堂上围绕本课内容设计倾听训练,以此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因此,为学生播放有声绘本《一年级的小豆丁》,教师播放一段后暂停,请学生举手回答:“这一段描述了怎样的故事?”以概括性问题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和倾听能力。学生在此类学习机制中意识到仔细倾听的重要性,在反复倾听练习中巩固自己的倾听能力。

(二)强调倾听行为,培养倾听意识

在小学语文幼小衔接教学中,强调倾听行为,是培养学生倾听意识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处于发展初期。幼儿园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以趣味活动、兴趣导引为主,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获取常识,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旨在“以玩促学”。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相去甚远,小学教育旨在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学习情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为未来更高难度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幼小衔接阶段锻炼学生倾听能力,应遵循两个原则:一,兴趣导引原则。教学策略应以保护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学习氛围为前提,不可舍本逐末,在建立规则的同时消耗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小学初期对学习产生负面印象,影响后续学习发展;二,遵循课程标准与能力要求。兴趣导引不等同于一味放纵。教师应想方设法创新教学模式,在保护学生学习心态的同时,达到教育要求,落实学生的倾听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倾听意识。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倾听行为的重要性,向学生阐述倾听的含义和方法,将倾听强调落实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产生大脑思维惯性,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养成有效倾听能力,紧跟课堂节奏,掌握学习细节。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我爱学语文》教学中,本课教学内容为:让学生掌握与本课相关的重点字词、对语文学科产生深入认知、培养语文学科爱好,为后续深度学习做好铺垫。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在课堂上以重点强调的方式向学生渗透锻炼倾听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设计教学环节,提出课堂问题:“什么是倾听?”“倾听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帮助?”学生明确倾听概念后,教师将学会倾听这一观点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使学生产生思维惯性,在语文学习情境中有意识地进行正向倾听行为。

(三)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倾听兴趣

在小学语文幼小衔接教学中,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倾听兴趣的有效策略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幼小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妥善利用兴趣武器,以兴趣为导引,引导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自觉服从课堂秩序,完成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倾听兴趣可以从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设计趣味课堂游戏、利用信息技术等方法入手。就创设教学情境来说,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教室布置、实体教具引入课堂、列举实例、模拟生活场景等方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点构成有效链接,为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提供内在驱动力,用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学习认同感,培养学科爱好。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金木水火土》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内容为:让学生掌握“一、二、三、上”四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并能流利地朗诵、背诵课文。教师想在课堂上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营造活跃课堂氛围的教育目的,根据本课学习主题设计趣味课件《金木水火土》在课件中,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以图片、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向学生讲解五种元素的性质和用途,深化学生的理解,通过趣味课件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关联,丰富生活常识,提升学习兴趣,轻松达到教育目的。学生受兴趣的指引,耐心倾听教师解说,思维紧跟课堂节奏,倾听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四)建立行为榜样,养成倾听习惯

在小学语文幼小衔接教学中,为学生建立行为榜样,是潜移默化地改善学生行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之一。榜样的力量可以唤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向上。学习的前身是模仿。在学习初期,学生会以教师的行为准则为参照,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身言谈举止,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在培养倾听习惯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行为。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身作则,调动身体语言、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长期受教师良好倾听行为的熏陶,不自觉地改善了自身的错误倾听行为,向好的倾听习惯迈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中,本课教学内容为一首简短凝练的儿童诗篇。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掌握基础字词、熟练朗诵、背诵课文,通过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获得初步的学习情感体验。教师想通过本课内容教学,为学生建立行为榜样,养成学生善于倾听、乐于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自身倾听行为,用耐心、积极、温和的身体语言表达对学生发言的兴趣,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倾听榜样。学生有走神、好动等不良倾听行为时,教师可以给予提醒并以自身行为进行对比,促使学生产生思辨性,向榜样力量看齐。

(五)应用赏识教育,调动倾听情感

在小学语文幼小衔接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是调动学生倾听情感的有效策略之一。赏识教育以一种素质化、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学习成长天赋、激发学生内心的潜力,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里对学习行为产生积极印象,促进后期高强度学习的推进。应用赏识教育强调正向激励,但要注意分寸感,赏识教育不等于一味夸赞。在学生出现不正当行为习惯或能力缺失时,教师应把握赏识教育尺度,在维护学生积极情感的基础上,指明学生的不足。教师应注意斟酌用词,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避免虚假表扬、笼统表扬等情况发生,为学生带来错误的价值导向。教师在倾听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看作独立的学习个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倾听能力做出恰当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怀着积极的学习情感向优秀倾听能力迈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江南》教学中,本篇是一首清新的江南小诗,旨在让学生对中国古诗词产生初步认识,熟练掌握本课新学字词,背诵课文,通过课堂情景描述,感受江南的美丽风景。教师想在课堂上通过赏识教育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倾听学习产生积极的学习印象,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发言,细心观察学生上课状态,就个别优秀范例进行表扬。教师注重表扬的多元化,不以笼统、共性的内容表扬学生,使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向优秀同学看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倾听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开展多元活动,规范倾听行为

在小学语文幼小衔接教学中,开展多元化学习活动是规范学生倾听行为的有效策略之一。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可以从课堂活动,班级活动家庭教育活动三方面入手。就课堂活动来说,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注意课堂活动的植入,在课堂上插入小游戏或体验式活动等,以丰富的活动机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紧跟教师教学思路,从而规范学生的倾听行为。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乌鸦喝水》教学中,本课教学内容为一个脍炙人口的小故事。通过乌鸦喝水的过程,培养学生乐于动脑、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为了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设计课堂活动“传话游戏”。教师将一句话通过耳语传给第一个学生,请学生复述给第二个学生,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学生大声说出这句话,看看与教师所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如有不同,请学生按照倒序发言,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内容,比较倾听内容与复述内容的差距。教师在游戏进行初期可以选择简单的词汇、短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在学生能较好地完成传话活动后,适当提升游戏难度,使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倾听训练,强调倾听行为,创设趣味情境,建立优秀榜样,利用赏识教育开展多元化倾听活动,通过丰富的教育内容引领学生幼小衔接,给予学生适应小学生活节奏的时间,帮助学生规范倾听行为,调动倾听情感,养成倾听习惯,从兴趣方面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培养倾听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长期投入、坚持教学,为学生未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幼小能力语文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甜蜜欢颜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