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政治文本的英译探究
——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2022-11-21 04:15廖根福樊娟
长沙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译文译者

廖根福,樊娟

(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近年来,我国的发展举世瞩目,在国际舞台上所受关注更是日益增多。但目前,外国友人大多通过“他述”了解中国,而非中国的“自述”,这使国际上一些受众对我国国情缺乏认证基础或心存偏见。中共十八大以来,外宣工作被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翻译这一手段准确、有效地传达出我国方方面面的发展情况,是我国“自述”中国故事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对我国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以及未来一年工作的展望,往往受到国际国内高度关注,其英译本的传播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外国友人正确认识中国创造了条件。准确翻译《报告》,有助于我国“自塑”大国形象,修正“他塑”错误形象[1]。文章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通过对2021年《报告》英译例句的讨论和分析[2],着重探讨政治文本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为翻译初学者提供有益借鉴。

一 生态翻译学概述

2001年,“生态翻译研究”这一概念首次被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提出。在此基础上,2008年,胡庚申正式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理论。自2009年起,胡庚申又相继撰写了《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等多篇论文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阐释。

生态翻译学作为中国本土翻译理论,在国内国外双重推动力、客观主观因素共同影响下应运而生[3]。它并非一门独立学科,而是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其中至少包含翻译学和生态学两门学科。生态翻译学讲究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其以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基本原理为基石,以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经典智慧为依据,呈现了“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本质、过程、原则等进行了新的阐释,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4]。

胡庚申曾专门撰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别概述了该理论的研究焦点及理论视角。生态翻译学将原文所处环境和译文所处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生态系统,注重译文在目的语生态环境中的适应与生存,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进行适应性选择,即在翻译操作层面,译者应注重原文到译文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之间的转换,这一“三维转换”方法是生态翻译学中重要的翻译方法[5]。生态翻译学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对焦翻译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6]。在翻译操作层面,译者需着眼于文化、交际、语言三维度间的关系,关注各维度间的互联互通、和谐共生。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摆脱同维度内转换的枷锁,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对译文的影响,必要时进行跨维度转换以实现译文在另一生态中的最佳转换,从而取得最佳翻译效果。

二 《报告》文本特征及其翻译要求

翻译过程总体上可分为译前准备、译中编辑、译后总结三步,各步骤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译前准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充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提高译文质量。翻译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查找平行文本、确定目标读者、分析文本类型、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等。就文本类型分析而言,政治文本有其独特行文特征,鉴于此,对其译文所要达到的效果也有特殊要求。

(一)文本特征

《报告》作为我国典型的政治文本及外宣材料,与其他政治文本一样,具有极强的政治性、严谨性和政策性等,文章将简要阐述《报告》的语言、内容和文风特点。

1.语言特点

《报告》用语正式、精准,遣词造句都经过了多方反复斟酌,体现出其严肃性。词汇方面,多用四字格,经常将一个较长的概念用数字表达出来,如“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等,语言凝练、声韵和谐,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句法方面,与英文句式相比,文中多出现“一逗到底”的长句,而且还多用无主句,避免使用“我”“我们”等作为主语,以保持其客观性。

2.内容特点

每年一次的《报告》内容囊括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总体而言分为三大块,包括前一年工作回顾、发展目标任务以及当年工作重点。每一年的《报告》内容都不尽相同,因此具有时效性。纵观近十年的《报告》,每年的《报告》都涌现出了一些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新概念、新提法。

3.文风特点

《报告》内容贴近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其中文版的受众为我国各族人民,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虽是严肃的政治文本,但其中也不乏各类修辞手法——排比、重复、对仗等都频频出现。例如,2020年《报告》中有一种结构是“向……表示诚挚感谢”,这一结构重复出现了三次,符合中文行文习惯,通过反复修辞,无疑强调出政府对社会各界人士的感激之情。

(二)翻译要求

《报告》英译本事关我国国家形象和声誉,是将我国形象由“他塑”转向“自塑”的关键一步。因此,译者有责任和义务准确译出其中的政治内涵,在原文文本与译文读者间搭起桥梁,翻译出国外受众能接受和理解的译本。

第一,英译本的读者是外国人而非中国人,译者要充分认识外国人对我国不够了解的现状[7]91。中外语言、文化、思维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应始终被纳入考虑范围,译者应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工作,适当对原文进行调整,最终实现原文信息的准确传达。

第二,在翻译时应至少做到黄友义提出的“三贴近”原则,关注中国发展实际、国外受众需求及其思维习惯[8]。2020年《报告》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特色词语,如“脱贫攻坚”“六稳”“六保”等,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其对应表达,译者在翻译时应准确译出其内涵,避免逐字翻译使读者不知所云。

第三,《报告》英译质量对塑造我国形象至关重要,因此,译者要坚定正确政治立场,始终将构建我国国际话语权作为核心任务,在国际上不仅要敢说“中国话”,更要说好“中国话”,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三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2021年《报告》例析

文章从三维转换中的同维转换和跨维转换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对典型译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将《报告》的翻译活动与“适应”和“选择”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使译文能更好地适应目的语生态环境,向译文读者准确传达出原文内涵。

(一) 同维转换

政治文献往往涉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方面内容,2021年《报告》作为典型政治文献,广受社会各界关注,更是向外界发声的重要媒介。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考虑到中西方差异,译者应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内进行适应性选择,“三维转换”应贯穿翻译过程始终,最终使译文在目的语生态环境中达到平衡。

1.语言维

语言维的转换是指译者在语言层面对原文与译文作出的适应性选择。中英两种语言存在差异,如中文对动词的使用更加频繁,而英文则更多使用名词等[9]25-50。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将中英两种语言的翻译生态环境纳入考虑范围,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从而使最终译文行文风格贴近目的语,对目的语读者来说,也能满足其阅读习惯。

例1:《报告》原文为“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译文为“Indeed, our achievements, which have won the approval of our people and global recognition, will be remembered in history”。

中文是一门意合语言,无须用关联词等各种语言手段来体现语法或句间的逻辑关系,语言张力强,但字词间逻辑关系都在字里行间流露;而英文则是一门形合语言,多用关联词连接句子[9]73-88。例1中,译者在句首增译了关联词“indeed”来揭示句间逻辑关系,与前文衔接更加连贯,并对原文进行理解:“答卷”就是指中国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果。于是译者在译文中将“答卷”具体化,改译为“achievements”。例1原文“答卷”前有三个修饰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对成果进行了描述,其中“人民满意”和“世界瞩目”分别指本国人民(内部)和全球人类(外部),内外两部分被处理为并列成分,译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载入史册”表示功业巨大、永垂不朽,所表达的含义最为深刻,因此译文将“可以载入史册的”单独译出,作为句子主干。单从句式结构上看,例1译文采用了意译方法,脱离原文句式枷锁,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译文表达很好地适应了目的语的生态环境。

例2:《报告》原文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译文为“We will keep the prices of land and housing as well as market expectations stable”。

例3:《报告》原文为“要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译文为“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m must be treated as equals”。

英汉语言存在差异,不论是出于语法考虑、行文结构需要还是满足修辞要求,汉语相对英语而言都更常用重复结构[9]221-228。例2是我国为保障国民住房需求而出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相关政策措施,原文连用三个“稳”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意思表达更是言简意赅。而且通过三个“稳”字的重复,表现出上述提到的三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更能体现出说话人的态度。译者若按原文结构直译,则有冗余啰唆之嫌。因此,译者采取了合译的翻译技巧,将三个“稳”合为一个“keep…stable”的短语。考虑到《报告》多用无主句以体现其客观性这一语言生态,译者还在例2中增译了主语“we”,更合乎译文行文习惯、语法结构和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例3中,“一视同仁”出自唐朝韩愈的《原人》,表示同等对待每一个人,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和示例中的“平等对待”如出一辙,译者采取了意译的方法对其进行翻译,准确传达出了原文含义,又符合译文语言习惯。经过译者的处理,最终使原文和译文在语言维上进行了转换。

2.文化维

文化维的转换是指译者在进行语言转换时,将目光投向双语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多样性而造成误解。翻译作为一项两种语言间的转换活动,自然也涉及两种文化间的较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政治文本外宣翻译务必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为了更好地让译文在目的语生态中生存,文化维的转换势在必行。

例 4:《报告》原文为“谱写鱼水情深的时代华章”,译文为“forge an ever closer bond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military in the new era”。

“鱼水情深”出自明朝文学家赵弼的《蓬莱先生传》,从字面上看就是指鱼儿离不开水,其比喻意义则是指二者关系密切,感情深厚。原语读者对“鱼水情深”这类四字成语的意思比较熟悉,因此在理解上不成问题。纵观整段内容,例4原文是在描述军民关系,将军与民的关系和鱼与水的关系做类比,即军民情深——军爱民、民拥军。而目的语读者没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做支撑,对这类词语并不了解,且在目的语中也没有对应词语表达,若采用直译法来翻译,突然出现的鱼和水会让目的语读者百思不得其解。考虑到中英文化差异,译者在翻译时将该词背后的含义显化,将“鱼水”直接译为“the people and the military”,准确传达了原文文化内涵,消除了文化隔阂,实现了原文与译文文化维之间的转换。

3.交际维

交际维的转换是指译者所译文本能达到和原文本一样的交际目的,且译者不仅要关注语言和文化两层面的转换,还要聚焦交际意图的实现。《报告》作为典型外宣材料,译者在翻译时要注重交际维的转换,达到其对外宣传目的。

例5:《报告》原文为“‘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译文为“the five priority tasks of cutting overcapacity, reducing excess housing inventory,de-leveraging, lowering costs, and strengthening areas of weakness”。

2015年,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我国首次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也就是例5中所述的“三去一降一补”。为方便使用,汉语中一些较长的词句往往会缩略为“数字+动词”的结构,这类缩略语在政治文献中尤为常见。翻译这类特色词时,若译者只是单纯地逐字翻译,会让译文读者不知所云,造成理解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译者有必要对缩略词进行增译,将其意思具体化。例5中,译者对“三去一降一补”一词采用增译法进行解释说明,每一个动词后所接的名词内容均得以还原,解决了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困难问题,实现了原文与译文间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达到对外宣传目的。

(二) 跨维转换

胡庚申曾将翻译生态和自然生态二者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具备类似性以及关于系统特征的同构性。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此推知,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并非独立存在。译者应将这三个不同的维度看作一个整体,多维度进行考究。翻译政治文献时,由于中外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等差异巨大,难免碰到同维转换无法实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协调与平衡的情况。而且我国社会前进发展的同时,涌现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新词,对这些词若采用直译法,目的语读者便无法理解,甚至可能因为文化差异产生误会,对我国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这时,跨维转换便必不可少,译者通过不同维度间的转换来最大限度地传达源语内涵[10]。

1.文化维到语言维

例6:《报告》原文为“960 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译文为“including more than 9.6 million registered poor people who were relocated from inhospitable areas”。

《报告》的语言并非始终正式、严肃,其中文版的受众是我国各族人民,语言亲民、接地气是其语言的一大特点。在《报告》一文中能找到多处引经据典的地方,如例6中化用的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出自梁斌的《播火记》,强调的是生活环境等外在因素对人所造成的影响。将例6中的这一俗语与“易地扶贫搬迁”结合起来,原语读者根据自身所储备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轻而易举理解原句意思,即“让贫困人口从不适宜居住的地方搬走”。并且这里引用的俗语在该句语境中重复了“易地扶贫搬迁”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译者运用了省译的翻译技巧,充分尊重了译文读者的“不同”,适时调整了译介与传播策略[11]。此举既精准地表达了原文意思,又避免了译文读者对水土“养”人产生疑惑,既传承了文化精髓,又展现了话语自信。通过例6可以看出,译者可以通过语言维实现文化内涵的传递,使目的语读者能够准确获取源语信息。

2.文化维到交际维

例7:《报告》原文为“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译文为“extend mechanisms, such as the open competition mechanism to select the best candidates to undertake key research projects, to more areas”。

我国古代“挂帅”一词常用于指地位高的人带兵出战。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揭榜挂帅”一词多次在政治语言环境中出现,并被写入“十四五”规划,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新词,该词简明扼要地说就是“各家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谁有本事谁就揭榜”。此时,译者运用意译方法,不仅实现了原文的合理准确传达,而且避免了因文化障碍而造成的歧义,最终达到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12]。不同语言间文化的差异性不可磨灭,相对同维转换而言,翻译时通过从文化维到交际维的跨维转换,才能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四 结语

文章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对《报告》的英译进行了探讨和例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译者应充分考虑翻译整体的协调性,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应选择,从三维转换角度出发,对信息做到取舍得当,从而使译文真正融入目的语生态环境;第二,译者应充分发挥主体性,不论在翻译对象还是在翻译操作层面,均要作出适应性选择,源语和目的语无法在同一维度内实现最佳转换时,跨维转换便不可或缺。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译者通过同维转换和跨维转换,运用适当翻译策略来提高译文的质量和传播力,以此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自塑国家形象、传递中国智慧 。

猜你喜欢
政府工作报告译文译者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潜台词如何驱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