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的人民性逻辑主线与价值旨归

2022-11-21 13:16周月张德坤
现代交际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理念群众

□周月 张德坤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59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强调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对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新时代走共享发展之路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共享发展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共同富裕也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富裕,实现共同富裕要走共享发展之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享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性是共享发展理念最重要的内涵,共享发展理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价值指引。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人民性内涵

共享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旨在推进全民共享,着眼社会公平,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共享,即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能惠及全体国民,发展红利由全民所共享;发展,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物质精神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整个社会的向前推动。共享是过程,发展是结果,共享发展是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人民性的重点就是人民利益”[1],共享发展理念不仅规定了人民群众对物质利益、政治权利、美丽环境、社会稳定等发展成果的共享,还包括发展机会的共享。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共享发展理念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发展中推进创新、统筹兼顾、保护环境、注重内外联动,进一步优化共享发展的环境,人民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

共享发展理念的人民性体现在全民共享。我们国家的主人是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是共享发展理念不懈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但是贫富差距拉大、社会收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影响了人民的社会满意度,引发了治安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全民共享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隐患,把发展的实处、发展的着力点转移到人民热切关注的方面上来,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共同富裕是广大人民群众热切的期盼,也是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美好追求,是我国民生建设的初心和使命。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赖于高质量的共享发展。致力于共同富裕正是党和政府心系全体人民的有效例证。

共享发展理念的人民性体现在共建共享。人民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的参与是推进共享发展的力量之源。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享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共享发展需要共建共享,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共建的发展趋势,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把共建共享紧密结合,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注入活力、打牢根基。人民性是共建共享的基础。在共建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相信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并且要提高人民的责任意识,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共建共同体”。其次,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发挥蕴藏在人民群众当中巨大的创新力量。人民群众是“共建”过程中创新思想的来源与推动创新实践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对增强发展动力、更好引领新常态、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共建过程与共享过程是辩证统一的,共建程度与共享程度也是螺旋式上升的。前者推动后者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后者激励着前者不断开辟新的境界。共建共享要立足于国内外发展大势的不断变化,共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主线

1.从认识逻辑来看,共享发展为了人民

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对共享发展的认识是对之前认识的继承与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对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的认识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以当时中国的物质基础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还不具备提出共享发展的条件。毛泽东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思想。这一思想立足于我国国情,根本区别于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深刻把握,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最初萌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深刻吸取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教训,总结了发展经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共同富裕理论。共同富裕理论尽管相较于共享发展理念在内涵方面还存在许多时代的局限性,但两者确是一脉相承的。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对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把共享发展理念系统化、制度化,把对于这一理念的认识转化为实践,落到实处。这三个阶段对于共享发展的认识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人民,是为了人民有更富裕的生活、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兼顾人民的各方面利益是党和国家调整发展政策的最高标准。

2.从实践逻辑看,共享发展依靠人民

“依靠人民”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根本立场。共享发展理念的归宿就是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个过程只有人民参与进来,才能切切实实了解到人民之所需。“依靠谁”的问题,也是一个立场问题。共享发展理念的人民性必须和党性相统一。[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带领人民走共享发展之路的领导力量,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党性和人民性在根本上也是一致的,只有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才能充分调动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建共享就规定了实现共享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必须把政策贯彻落实到人民群众中去,在人民群众中使政策得到检验,所有的政策也必须有赖于人民群众才能够更好发挥其优越性。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群众路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更具体地指明了我国的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新的精神动力。共享发展要始终做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使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这面旗帜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推进共享发展高质量运行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

“依靠人民”是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根本路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共享发展能否顺利进行,是共享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共享发展的参与者与评判者。共享发展理念蕴含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初心和使命,但是任何好的政策、好的理念、好的方案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也就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也就不可能成功。因此,从根源上来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创造人类社会必需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同时也在一步步推动着社会变革。创造并改变着社会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人民的主体意愿和实践行动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因此共享发展理念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最终实现。要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其首创精神,在实践创新当中不断为共享发展理念注入新的科学的时代内涵。

3.从现实逻辑来看,共享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优秀成果都是人民创造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创造的,共享发展成果本就该是人民的合法权益。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决定了共享内容的范围。在资本主义社会,少数资本家自由地共享发展成果是建立在大多数劳动者不自由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长期稳步发展,民主政治不断健全,文化教育事业不断深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这就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让人民在发展过程中切实享受到改革成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把人民作为发展的中心力量,提高全体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所在,也是其人民性的生动体现。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中,共享是前提,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发展模式的决定性标志。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力量,也是共建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主政治的不断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更新,社会基础建设的日益完善,美丽中国的进一步实现,无不体现着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进程中获得的巨大收益,体现着共享发展理念的巨大价值。同时,共享发展的进程中还要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完善社会收入分配体制,把社会物质财富的提高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相结合,努力解决好各种民生问题,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推进,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成果。

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旨归

1.共享发展理念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共享发展理念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创新。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剖析了资本家对底层劳动者的肆意压榨,也唤醒了劳动者的反抗精神。劳动者或者说社会上绝大部分人民群众公平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以能够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劳动产生的剩余价值只是少部分人共享。当劳动力成为资本,劳动者掌握了生产资料,真正的共享才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也正是为构建这样一个“联合体”奠定了理论基础,规定了发展方向,也为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创造条件。社会发展的质量取决于人民群众,整个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基础与动力,党自执政伊始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国发展的前途是共产主义,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唯利至上是有着根本区别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的地位、人民的权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保障,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毛泽东曾经就提出过“有饭大家吃”等带有农民阶级性质的朴素共享思想;邓小平也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373,把共享思想进一步提升到共同富裕的阶段;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重要内容;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些都是共享发展理念和民本思想的政策缩影,有力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的初心,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共享发展理念规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共同富裕的探索,都蕴含着深刻的共享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不免产生了与生产关系不配套的问题,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但是与民生相关的制度、环境等配套发展相对落后。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表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时有过言简意赅的论述,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面对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早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包括共享发展理念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红利成为主流趋势,这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共享发展理念契合党的初心和使命。党提出的所有政策,其根本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评价党的活动的最高价值评判标准,是始终不变的初心。因此共享发展理念也不例外,是在群众路线基础上赋予的时代内涵。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的经济主体,这是在根本上区别于私有制的,公有制是服务于全体国民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又赋予公有制以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即“共享”,是全体国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共享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利益层面,而是更高层次的,更全面的,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公有制,让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契合了党坚定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初心和使命。

2.共享发展理念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出实践要求

共享发展理念有助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改革是在原有制度的前提下,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变革,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人民。共享发展理念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5],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共享发展理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根本的发展目的与价值遵循。搞好改革,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人民事业前途命运的大事,因此要有立场、有原则、有方向。共享发展理念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引领推动改革向前发展。全民共享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立场,是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人民为中心,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改革。全面共享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域、层次问题,是在物质领域、精神领域、社会领域等全方位的改革,而且层次要不断深化,不能只触及问题表面、治标不治本;全面共享还规定了改革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要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各方面突出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渐进共享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速度问题。改革胆子要大,要敢于攻坚克难,敢于涉足深水区。同时,改革步子要稳,不能操之过急、奢求毕其功于一役,改革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的过程,要稳扎稳打,渐进完成目标。共建共享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者问题。改革的主体不仅仅包括政府部门的决策执行,全体社会成员的拥护支持和参与也至关重要。一项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人民的满意程度。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寻找改革方向,同时也必须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改革进程中来,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共同享受改革红利。

共享发展理念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和谐环境。“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公平问题解决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发展迅速,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但是各方面差距也日益凸显,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加重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稳定的因素。共享发展理念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要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兼顾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问题,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坚持全民共享,使发展红利切实公平地惠及每一位国民。比如,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对促进社会进步尤为重要,要切实推动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适龄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搞好教育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创造了不可或缺的前提,是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同祖国时代一起成长进步机会的基本素质条件。要想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热情,发挥蕴含在人民群众当中巨大的创造力,就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全面发展权利,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归属感。总之,共享发展理念为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制度安排,为提高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归属感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共享发展理念有助于推动全民共同富裕,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邓小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4]149。“先富论”的提出是由于地区的经济水平、个人的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就限制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个人的发展空间,因此就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大厦是要在物质不断丰富、制度不断健全的基础上盖起来的。当前,随着生产工具与生产理念的迭代更新,生产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生产关系也不断得到改善,分配方式向着按需分配不断努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一步步得到解决,但也需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和政府在渐进共享方面做出的一系列战略安排。通过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第一个百年目标如期实现,人民在看得见的发展过程中坚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坚持共同富裕,要“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7]。以人为本、保护全体人民的核心利益是“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向。坚持共同富裕,还要“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7]。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要坚持共建共享。每个公民都是社会中的一分子,都有义务和责任为共同富裕贡献力量,共同富裕的过程性和艰巨性需要每一个中国人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共享发展的道路上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共同富裕不代表不劳而获,要倡导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只有让人民群众在共建的过程中共享获得感,才能为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注入更为充沛的活力,只有把民生的不断改善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有机结合,才能最大程度获得人民群众对我国发展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其参与度,向着共同富裕迈出坚实的步伐。但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富裕,发展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平均化,我们也不搞绝对的平均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实现过程,也需要高质量的共享发展作为支撑,其中最重要的是离不开发展的主体,即人民群众的力量。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明确人民群众的需要,全民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追求的美好目标;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赖于每个社会公民的共同参与;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是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在共建的过程中共享,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理念群众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