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

2022-11-21 18:16李君如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决议世纪特色

李君如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我们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点,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聚焦正在做的事情,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

一、 “两个确立”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根本走向的前提和关键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审议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这个决议不仅从党的百年奋斗中阐述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而且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即“两个确立”。这不仅为开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二十大奠定了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更是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根本走向的前提和关键。

这里,有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一是为什么要强调“两个确立”;二是为什么说“两个确立”是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根本走向的前提和关键。

进一步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根本走向的前提和关键。我们正行进在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如同我们走过的过去,前进道路上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没有干扰和曲折。面对来自国内外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是对我们的极大考验。百年党史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对于一个党尤其对一个党的领导集体来说,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回顾这几年的奋斗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面临极其复杂、极其严峻的形势环境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胆略,谋划国内外大局,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工作,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攻坚克难,推动党和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写下了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页。因此,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后,这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通过历史决议的权威形式,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确立”。这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于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我们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具有决定性意义。

进一步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更直接地是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根本走向的前提和关键。须知“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和“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两个确立”是不可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知道,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而没有革命理论的创立者,也就没有革命的理论。比如,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上先后制定了三个历史决议,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是在全党形成毛泽东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后制定的,这一历史决议是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前奏;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是在全党形成邓小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后制定的,这一历史决议是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前奏,是后来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思想政治准备。今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通过历史决议时,也指出我们之所以要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通过这个历史决议,不仅有客观需要,还具有主观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我们党已经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已经把习近平同志为主要创立者创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能够提出总结历史经验的正确政策和科学方法,能够领导党在总结历史经验中认识历史规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党在思想理论上的伟大觉醒和伟大飞跃。众所周知,一个科学思想理论的创立,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必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指明根本走向。

我们说强调“两个确立”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根本走向的前提和关键,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够达到“三统一、一团结”,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历史决议做说明时强调指出的:“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②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78、72页。也就是说,今天,党中央之所以在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要把“两个确立”问题郑重提出来,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意气风发地开创未来。历史上是这样,今天更是这样。

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深刻指出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此时此刻,更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党在重大时刻凝聚共识、果断抉择的关键,是党团结统一、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强调“两个确立”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根本走向的前提和关键。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

在我们认识到“两个确立”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根本走向的前提和关键后,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如同我们已经在前面说过的那样,一个科学思想理论的创立,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最重要的,就是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一个亮点就是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这些新论断,主要体现在“一个定性”、“两个结合”、“三大时代课题”、“十个明确”上。

“一个定性”,就是历史决议指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2)②③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26、23~24、25~26页。这一定性,不仅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阐明了这一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尤其是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继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所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回答了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21世纪人类面临的问题。这一定性,最重要的,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必须认认真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两个结合”,就是历史决议指出的:“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这“两个结合”,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而且是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如同前面理论定性说的那样“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极其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文化自信才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这里提出的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研究课题,不仅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因为,联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定性,人们势必会考虑中华文明对于21世纪人类进步的意义。记得在汤因比和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对话中,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就预言,世界的统一,不是战争的统一,而是文明的统一,而各种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就是可以把很多个民族融合在一起,还可以调节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避免了很多战争,中国文明的世界观和统一的价值主义,才是未来文明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整个人类所需要的。因此,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必须认认真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大时代课题”,就是历史决议指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时,回答了三个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③这一论断同党的十九大相比,增加了后两个重大时代课题。同时还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他提出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大论断,我们完全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在回答的这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实际上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大时代问题,对这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

“十个明确”,就是历史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这“十个明确”把原来第八个明确中“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分为两个明确,即第一个明确(党的领导)到第十个明确(党的建设),从而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始终,这是亮点;同时,增加了第七个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新时代经济建设要求)。应该注意的是,这“十个明确”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总体要求”、“五个分类目标”和“一个根本保障”。

“四个总体要求”是:(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4)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五个分类目标”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法治国家建设总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建设要求、强军目标、外交目标,具体地讲,就是:(1)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4)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5)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个根本保障”就是: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正如历史决议指出的:“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25页。因此,这“十个明确”,归结起来,就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

认识来自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定性”、“两个结合”、“三大时代课题”和“十个明确”,都不是随心所欲或凭空概括出来的,而是基于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个实践,就是历史决议概括的13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因此,我们要紧密联系大家共同走过的这九年伟大实践之路,在思想认识、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索上取得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成果,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

三、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为引领聚焦正在做的事情,建功新时代

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历史决议为什么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时,明确指出“更为重要的是,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有利于引导全党进一步坚定信心,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81、71、70页。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关键不在于说而在于干。历史决议指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81、71、70页。

而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聚焦正在做的事情,做到“四个坚持(坚定)”。这就是:

1. 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总是反复强调“历史自信”这个概念。他说过,一百年前,我们党刚刚诞生时,很少有人能想到我们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依然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 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我们常讲,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善于在总结历史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特别强调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就是要求全党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团结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党的团结统一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之所以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就是要求全党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能够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3. 坚定担当责任,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后,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强斗争的本领和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105页。

4. 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历史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经验时明确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81、71、70页。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人瞩目地重提了毛泽东和黄炎培的“窑洞对”。他说,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也就是说,“人民民主”加上“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根本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我们党历经百年、成就辉煌,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赞扬声很多。越是这样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8)《为了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侧记》,《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3日,第1版。我们已经踏上的新的赶考之路,必定是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之路。

总之,我们要像历史决议强调的那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紧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决议世纪特色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三读决议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My School Life
长影世纪城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世纪中国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