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联合雷火灸在周围性面瘫病人中的应用

2022-11-21 01:44尤海萌朱兰平
全科护理 2022年32期
关键词:雷火熏洗面神经

尤海萌,朱兰平

周围性面瘫是因脑干面神经核及周围性神经受损而引起的面肌瘫痪[1-2],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周围性面瘫年发病人数高达300万例,且50%的周围性面瘫属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多发于20~40岁人群[3-4]。周围性面瘫病人多伴有口角歪斜、额纹变浅或消失等,临床治疗以激素疗法为主,而中医将周围性面瘫病因归为外邪侵袭面部阳经造成的经脉痹阻,认为治疗应从疏经活络、调气行血入手[5-6]。中药熏洗与雷火灸是常用中医外治法,既往研究显示,中药熏洗、雷火灸有促进局部血管扩张、疏经通络、祛风散寒效用,但鲜有研究报告中药熏洗与雷火灸在周围性面瘫病人中的疗效[7-8]。本研究在周围性面瘫病人中应用中药熏洗联合雷火灸,探究其对面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病人共60例,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首次发病,且单侧面瘫;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Ⅲ~Ⅵ级;对研究疗法耐受;能积极配合治疗,且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因肿瘤、脑梗死等病变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存在认知、沟通障碍;患侧面部存在皮肤破损或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研究期因患侧出现严重烫伤或感染退出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2.30±3.18)岁;病程(15.49±3.28)d;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Ⅲ级12例,Ⅳ级8例,Ⅴ级5例,Ⅵ级5例;患病部位:左侧17例,右侧13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2.80±3.02)岁;病程(16.02±3.12)d;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Ⅲ级11例,Ⅳ级9例,Ⅴ级6例,Ⅵ级4例;患病部位:左侧19例,右侧11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H-B面神经功能分级、患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①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服用甲钴胺胶囊或片剂,0.5 mg,每天3次,连续服用;面瘫丸,6 g,每天3次,连续服用[9-10]。②面部肌肉训练:指导病人开展面部肌肉训练,训练动作有皱眉、闭眼、鼓腮吹气等,训练结束后,对病人面部额肌、颊肌、眼口轮匝肌实施按摩,对应手法有旋转按揉、点按等,每次5~8 min,每天2次,连续干预4周[11-12]。③其他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日常生活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药熏洗联合雷火灸,具体如下。

1.2.1 临床护理准备 正式护理前科室护士长组织护士开展统一培训,培训形式有案例分析、演示操作,培训内容有周围性面瘫、中药熏洗、雷火灸等,护理人员结合临床案例介绍周围性面瘫症状表现、中医病因与病理知识等,现场演示中药熏洗操作、雷火灸操作,并指导护士现场练习,培训教师现场观察并指正,直至护士操作符合统一规范,培训时长5课时;培训结束后,培训教师现场命题,如“雷火灸取穴”“雷火灸操作”等,受训护士根据命题演示相应操作,并同步解说,如操作符合规范,则考核合格,可参与临床护理。

1.2.2 中药熏洗联合雷火灸

1.2.2.1 中药熏洗疗法 ①熏洗组方。选取桂枝、红花、炙麻黄各6 g,羌活、川芎、当归、槲寄生、炒苍术各10 g,钩藤20 g。②中药熏洗操作。照方取上述药物,将其装入纱布袋中,放入药罐中并加水3 L,采用武火煮沸后再采用文火慢煎,直至煎煮出药汁,备用;选用中药熏蒸仪开展中药熏蒸,将部分药液倒入熏蒸仪中,启动仪器加热至喷出气雾,加热温度为40~45 ℃,指导病人将患侧面部置于喷嘴15~20 cm处,病人根据自身感受调节间距,以产生温热、舒适感为准,熏蒸时长20 min;熏蒸结束后取另一部分药液加热至50 ℃左右,倒入专用熏洗盆,护理人员取干净毛巾放入盆内浸透,指导病人将患侧面部放在盆上,采用浸透后毛巾蘸取药液擦洗患侧面部,反复10~15次,结束后将浸透毛巾敷在患侧面部,每次5~8 min;中药熏洗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干预4周。

1.2.2.2 雷火灸治疗 ①雷火灸取穴。选择病人患侧鱼腰穴、地仓穴、翳风穴、颊车穴、四白穴、阳白穴及牵正穴。②雷火灸操作。护理人员引导病人取仰卧位,取穴并标记,采用医用乙醇对上述穴位处皮肤进行清洁,护理人员左手食指、中指分开放在施灸穴2侧,右手持点燃雷火灸条,放置在穴位正上2~3 cm实施雀啄灸,左右食指、中指感受施灸温热感,据此调节施灸高度,自施灸至穴位有灼烫感后提起为1次雀啄灸,反复8次为1组,以穴位处皮肤微红为准,每次7组,每天1次,连续干预4周;施灸过程中,护理人员经常性询问病人感受,避免烫伤,施灸结束后做好防风工作。

1.3 观察指标 ①面神经功能分级。干预4周后采用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对周围性面瘫病人面神经功能实施评价,量表对动态、静态下病人面部肌力、眼、口角、前额等部位表现进行评价,结合其表现将面神经功能分为6级:Ⅰ级表示评价部位动静态下表现均正常;Ⅱ级表示肌张力正常且面部对称,但伴有轻度的面肌无力;Ⅲ级表示无面部变形,但存在显著的面肌无力;Ⅳ级表示面部存在显著变形;Ⅴ级表示难以察觉面肌运动;Ⅵ级表示难以通过面神经实现对面部运动的支配[13-15]。②临床治疗效果。干预4周后,根据临床治愈率、治愈天数(开始治疗至H-B面神经功能分级达到Ⅰ级。③指标评价。周围性面瘫病人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率:护理人员根据病人干预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变化判断临床疗效,如干预前后分级标准无变化,则无效;如干预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未达到Ⅰ级,但相较干预前降低了1级,则有效;如干预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未达到Ⅰ级,但相较干预前降低了2级及以上,则显效;如干预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达到Ⅰ级,则治愈,统计治愈病人例数,计算治愈率[16-18]。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单位:例

表2 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约占各类面瘫的50%,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方法有激素治疗、超短波治疗及面部肌肉训练等。文献报告显示,超短波治疗联合面部肌肉训练下周围性面瘫病人治疗有效率为70.91%,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19-20]。中医将周围性面瘫归入“面瘫”“口僻”范畴,现有文献提出了通络刮痧、针刺治疗等,且疗效表现出色,为中药熏洗、雷火灸的应用提供了契机。本研究在周围性面瘫病人中应用中药熏洗联合雷火灸,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43.33%,观察组治愈天数为(20.63±4.37)d,短于对照组的(25.32±3.18)d(P<0.05)。本研究针对周围性面瘫病人采取中药熏洗治疗,羌活、桂枝有祛风散寒功效,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效用,炒苍术有祛风发表功效,当归有补血活血效用,槲寄生、炙麻黄可祛风湿、通经络,钩藤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效果,采用上述药物煎煮出汁对患侧面部进行熏洗,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可直达肌理,通过药热综合作用,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能实现对寒痛的有效清散、使经络畅通,对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郭玉等[21]研究证实,中药熏蒸有促进周围性面瘫病人面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指出通过中药熏洗能促进面神经炎症局部淋巴、血液循环,有扶正祛邪效用,可改善临床疗效。本研究针对周围性面瘫病人采取雷火灸,选取翳风穴有益气补阳、通络祛风效用,颊车有祛风、清热、通络功效,地仓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效用,对上述穴位实施雷火灸,雷火灸具有热辐射能量,通过对上述穴位的施灸,能实现对深层组织细胞、体内循环的作用,可强化神经系统反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达到祛风、散寒、通络目的,进而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本研究明确了中药熏洗与雷火灸在周围性面瘫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研究样本量小,难以保证研究可信度;本研究样本量为60例,符合要求但相对偏小,样本波动量较大,样本特异性掩盖了平均特性,研究结果可信度相对偏低;同时,研究所选对象均来自本院,对研究结论可靠性也有一定影响,故后续研究应扩大研究范围、增大样本量。二是未能体现中药熏洗、雷火灸的单独应用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为中药熏洗、雷火灸联合应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未能明确两组方法的单独使用效果,故后续研究可通过中药熏洗组、雷火灸组与联合使用组3组效果比较,明确各方法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联合雷火灸在周围性面瘫病人中的应用,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可提高治愈率,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雷火熏洗面神经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蜂蜇医治面神经麻痹
消渴病痹证实施中药熏洗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大型前庭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扭伤、痔瘘、荨麻疹…… 中药熏洗疗法 在家也能进行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医者颂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