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困难与路径探究

2022-11-22 17:01张丹丹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党史思政

张丹丹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006)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的学习教育,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尊重历史、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感恩历史、传承历史,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010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党史工作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工作。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溯百年党史,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要汲取党的养分,学习总结党的成长历程,继承发扬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宣讲的主阵地,而党史教育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之一,二者有机结合、相通相融。因此,思政课教学要主动承担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任。

(一)从二者之间的关系看,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具有契合性

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在其内容、目标及任务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一方面,党史学习教育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划具有指引作用,让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梦的意蕴,并践行其中,有助于党的百年历程代代相传。党史即党的历史。我们对于党史的研究学习,就是对党的历史的回顾和总结,并推动当前事物的发展。从青年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党史的学习感悟,增强个人的历史厚重感,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感恩历史,从而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明确指出:“现在大家对党的历史的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我们要用历史的研究来指导今天的政策和方针,这样才能使今后的工作更好开展和进步。[2]”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既包括理论教学,又融入党史教育,其教学过程本身就具有对党史的学习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用的教材主要有《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这些教材的部分内容和党史的内容契合度很高。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为青年的未来指引方向,将其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与党史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党史教育的最终目的即是期望青年以史为鉴、砥砺前行,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养分,助力其成长成才,报效祖国。正如邓小平同志在《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中明确提出:“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有些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就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3]”因此,从育人的根本目标来看,二者也是高度融合的。

(二)从党史教育的层面看,思政课教学为党史教育提供宣讲阵地,使党史教育真正地“活”起来

百年党史,苦难辉煌。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1921年7月嘉兴南湖红船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从两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到历史转折的遵义会议,从抗日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一百年的成长,一百年的奋斗,一百年的探索,一百年的辉煌,对于百年党史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伟大的工程,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党的宣讲主战场,有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天然优势,譬如先进的教学设备、专业的教师队伍、进取的青年学生等。因此,在现有的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教学体系中,有机融入党史学习的相关内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并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总体方向。

党史具有时代性和厚重感。因此,要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思政课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亲和力正好为党史的学习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95后”“00后”居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紧密结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做到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这将有利于党史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开展。通过思政课的教学,引导同学们对党史的回顾和追溯,将“沉默的”书本中的历史,通过故事的讲解、实地的参观、视频的播放、歌曲的颂扬、话剧的表演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鲜活地展现在同学们的视野中,以达到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共鸣。因此,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具“生命力”。

(三)从思政课教学的维度看,党史教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滋养,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百年党史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理论性较强,使得教学效果有待提高,而党史教育相对而言素材更加丰富、红色资源更具感染力,将其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使得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为厚重、鲜活。譬如我们讲到《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中的理想信念、爱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浮现在眼前的正是李大钊、陈独秀等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和信仰者,他们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之一。他们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坚守初心,不断寻求一条真正属于中国的出路,至此形成“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局势,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的泥泞,依旧阻止不了他们前行的心。在长期的准备和实践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在此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浴血奋战,“革命者决不下跪,只能站着死”的陈延年,为理想而献身的夏明翰,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有着英雄壮举的狼牙山五壮士,革命年代的江姐等,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画面感”和真实的“案例分析”。因此,党史教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与此同时,党史的融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活跃性”和“参与感”,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使得思政课的理论教学既真实又真诚,既深入又全面,既有广度和深度又有高度和精度。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率先注重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党史学习教育是思政课教学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红色根脉、扛起“红船护旗手”的重要资源。

从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的关系看,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相通相融的天然性。从党史学习教育的层面看,思政课教学为其提供了理论性、鲜活性和生命力;从思政课教学的角度看,党史教育为其增强了广度、深度、高度和精度,提升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的特殊时期,党史教育在新的征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党的理论政策的宣讲人,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凸显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成特殊时期党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的冲击和各种思潮的崛起愈发激烈,成为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及面对的教学群体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这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发展时局下,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入面临着艰巨的考验。

(一)意识形态阵地的防守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推进,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党史教育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迫使党史教育在一定阶段内存在发展困境。其一,曾经社会上对政治问题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思政课教学部门名称被迫更换多次,例如社科部、基础部等,而且作为公共课不断被边缘化,课时量被压缩。一些充满正能量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文学作品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从中小学课本中被删除,而且高校教育也更多的只是理论灌输。其二,“历史虚无主义”的横行,使解构历史成为一种潮流,有些人趁此对党的历史进行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甚至以“反思历史”“公正评价历史”之名而否定过去,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等,这对我们党史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其三,阶级阵线、敌我阵线、是非界限等模糊不清,甚至严重混淆,使得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出现重大变故,在人生选择的际遇上,竟然有鼓吹“当汉奸也是人生的选择,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在一些红色旅游景点里,有人在革命英雄人物面前做着各种难以启齿的事情,一些人的行为已经失去了为人的基本底线等。因此,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一度失守,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出现了困境,同时也迫使红色基因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传承和弘扬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二)思政课教学模式对党史教育融合的影响

1.思政课程设置与党史教育专业的契合度有待提升

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课程设置来看,与党史专业近似的课程不是很多,尤其是在高职高专院校表现得更为明显,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思政课课程体系设置等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因此大学生党史教育往往成为“被轻视和忽略”的薄弱环节[4]。一般高校思政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但关于党史的专业发展及其历史进程、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课程太少,而且思政课中蕴含的党史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可能会给学生造成历史的片面理解、对党史知识的碎片化把握,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课教学自身的影响。因此,党史教育在思政课教学方面的融入,还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门课程的配合,既可以巩固思政课自身育人的教学目的,也可以让同学们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党史的发展,以期达到共同育人的效果。

2.党史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问题导向和启发引导有待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多次在讲话中提出对思政课以及思政课教师的更高要求,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要”,思政课改革创新要遵循“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灌输性和启发性的统一”。从教学方法来看,面对学情复杂的新时代大学生,大部分教师还是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没有根据当前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更为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而是囿于传统的“满堂灌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在传授知识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但却缺乏问题意识和启发性,并未真正调动学生对思政课及党史教育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性,导致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学习效果与建设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目前,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理论灌溉的特征,因此,党史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问题导向意识的欠缺和启发式教学的引导力度有待加强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信息的不对称和误区的偏向。由于缺乏对党史知识的系统理解,再加上受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党史教育的深入开展面临着挑战[5]。

3.党史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贴合度有待提高

百年党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历史,时间跨度很长,英雄人物很多,而目前高校大学生多为“95后”“00后”,他们生长在红旗下,沐浴在春风里,没有经历过风雨和“厮杀”,对党的历史不能感同身受。此外,新时代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些许的变化,譬如:他们的理想信念的方向是正确的,但缺乏实际的行动力;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加,但对于知识的筛选能力不足,从而形成片面化的碎片知识等[6]。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但是相对于学生自身的特性来说还是缺少代入感,再加上年代和时代的跨度,使得当代大学生学习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7]。因此,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同学们产生更多的共鸣和共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过去、当下和未来进行思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了解历史、珍惜当下、守护和平、共建家园。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贴合度越高,党史教育效果就越明显,大学生的感悟就越深刻,这样才能实现党史育人、思政课育人的根本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中国共产党百年走过的道路相伴相随,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大学生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关键课程。因此,党史教育在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必然要与学生实际的高度贴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从以上分析看,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还存在着不同方面的困境,这对当前党史教育的融入既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一场精神传承的际遇。百年党史是前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将党的红色根基、红色血脉承接下来,这是我们铸党魂、固党基、兴党业的根本。

三、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遵循。我们着重从理论学习、红色资源挖掘、师资队伍全面建设、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实践感悟传承等方面的探究来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开设党史主题教育课程及讲座

党史学习教育需要进行组织化学习,而学校思政课是组织化学习教育的重要渠道[8]。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准确性、系统性、方向性的重要途径,因此落实思政课主渠道的实效性,有助于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开展。其一,在思政课必修课程授课的过程中融入党史学习,这为党史教育提供了教学时间、师资配备、教学场所等多方位的条件。其二,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融入党史教育,既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际大事件,也强化学生对党史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其三,开设党史专题的选修课程和系列讲座,例如“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以及“百年党史专题”、以“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探索问题”为题讲党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系列讲座。还可以通过线上教学模式,与其他高校联合开展主题讲座,尤其是聆听专家教授的专题讲解,为同学们梳理百年党史的辉煌历程。其四,在团课、党课中开展主题教学、读书分享会、诵读经典名著等形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党史学习成为一种主动且自觉的行为。通过系列教育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同学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清自身发展的方向,明确自身的定位,增强历史感和使命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紧密相连,将自己的理想汇入民族发展的主流。

(二)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发挥思政育人价值

中国共产党百年所走的历程均是“红色”书写的历史,红色血脉成就了党的事业的发展,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阐述。因此,思政课与红色基因的传承是相互通融的,从根本上说思政课和红色基因传承本身就是统一体。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譬如李大钊、蔡和森、向警予、张太雷、杨靖宇、赵一曼、小萝卜头等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等党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湘江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兰州战役等生死攸关的重大战役,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暴行等血淋淋的史实事件......这些都是思政课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要以史实为依据,红色资源为依托,发挥红色基因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使其增强对红色精神的认同和感悟,深刻理解党的百年所取得成就的艰辛,在享受党带领人民使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成果的同时,自觉肩负起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奋斗不止。同时,红色资源强化同学们对党史的学习教育,可以使同学们在实践体验中深刻理解为什么说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和选择了改革开放[9]。党史的梳理和红色资源的挖掘与运用,是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承发扬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元素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体现,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育人的效果,也能保障党史学习教育质量和效果。

(三)培养专业教学队伍,培植红色文化底蕴

党史教育的融入教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史教育不是简单的历史事件的回顾和罗列,它包含了基本的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人物事迹等介绍,更好传递出其背后孕育的精神信念和价值意蕴等。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自身的专业知识、授课技巧以及教学风格等都会对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党史的发展研究具有跨度性和时代性,需要准确掌握各个时期的史实,并以历史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而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方向的,党史专业的不多。因此,党史教育的融入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建设。一是加强党史知识的学习培训,使教师丰富党史知识,改进党史教学方法,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大局观念,让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时事政治,更要学会分析应用;二是引进党史专业的人才,建设一批专业的党史课程教师队伍,提升党史理论修养,夯实党史理论根基,集思广益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不断推进党史教育常态化教学。总而言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深刻最久远的。因此,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授科学的理论知识和真实可靠的历史事实,使学生求得真知,满足其对知识的渴求,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党史学习氛围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营造党史校园文化氛围是党史教育对大学生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效果的“软途径”。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灵魂和象征,学生会、社团、校园志愿者等可以通过橱窗、文化墙、展示板等,定期更换宣传内容,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10],使同学们可以在上课下课、吃饭散步等情况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校园里的事物。因此,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达到育人化人的效果,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根据地方办学特色追寻伟人足迹的长廊展,譬如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等革面先辈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故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广西大学马君武等,这些都是学校自身的红色教育资源。还可以开设红色文化展览馆或革命英雄人物事迹“讲解墙”“宣传栏”,实现党史文化感染人、熏陶人的功能。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在校园开展百年党史辉煌历程的理论宣讲、“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的征文与演讲比赛、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万人师生读党史、红色影视剧作感悟交流、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组织和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激发爱党爱国之情。党史文化校园建设以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让同学们学党史、促力行、担使命,将红色记忆、革命精神铭记于心。

(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中国共产党在每个时期形成的宝贵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对于党史学习教育既要从理论层面学习接受认同,也要注重实践教学。只有把党史教育融入社会生活实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政策方针,才能发挥党的过往经验对未来发展的启迪和作用指导[11]。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因此,高职院校要组织同学们寻访革命斗争旧址,介绍其背后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同时也根据各个会议会址、革命驻地、领导人故居等旧址,譬如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中共二大、六大、中共瓦窑堡会议、中共七大、六届六中全会、七届二中全会等会址,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革命驻地,这一处处旧址正是党的历史的真实写照,记录着党的艰辛发展的历程。同时,带领同学们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以及与党的历史相关的教育基地,通过探寻革命足迹、寻觅共产党人“身影”、与革命英雄“对话”、体验“囚刑”等形式,加深同学们对党的认识,自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为人民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用精神和意志为人民创造了崭新的国家,新时代青年要将党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永固红色江山。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一百年,它是流血的一百年,是探索的一百年,是奋斗的一百年,是成功的一百年,是辉煌的一百年,一百年凝聚形成的精神血脉和红色基因已经成为中国全体人民的集体记忆和精神瑰宝。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党史教育,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既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涵,更是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思政课教学理论阵地作用,加强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植入大学生的精神血脉,引导大学生主动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自觉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真正成为党的事业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

猜你喜欢
理论课党史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