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学“五育融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022-11-24 08:27赵忠文
学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五育立德

赵忠文

(甘肃省庄浪县紫荆中学,甘肃庄浪 744699)

习近平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进而“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更加受到广泛关注。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要求学校在教育、培养人才的时候应该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中国教育的质量,使其逐渐上升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在这个背景下,关注“五育融合”、不断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成了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落实中学“五育融合”教育的现状

(一)不够重视“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

学校秉持的育人理念直接决定了落实“五育融合”的情况,提出“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并不是简单叠加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而是基于这五个方面内在的联系将其进行深度融合。虽然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但大多数学校依然受到传统育人理念的束缚,过分关注学生的智育,将学校的主要精力、教育资源全部集中在学生的文化课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校不够重视“五育融合”的教育模式,尚未形成与其相契合的育人理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落实“五育融合”的效果。

(二)尚未建立“五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契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是确保推动落实“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重要力量,目前虽然学术界有关“五育融合”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但大部分学校在具体落实“五育融合”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与其相契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受到传统育人理念的影响,学校依然奉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考试为导向,过分关注学生的智育,而将德育、美育、体育和劳育置于辅助的地位。这种唯分数论的人才培养机制常常误导师生把考试获得高分等同于学业优秀,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机制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导致当前学校培养的学生出现了明显的“高分低能、考试机器”等现象。

(三)尚未形成“五育融合”的评价标准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学校必须构建一套与其相契合的教育评价模式,不再只单纯评价学生的某一项教育效果,而是要五育融合对学生实施整体性评价。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依旧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依然把评价聚焦在智育上,以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忽视了评价德育、体育、美育、劳育。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与“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不相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五育融合的育人效果[1]。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实施“五育融合”的路径

(一)厘清“五育融合”的概念,更新学校的育人理念

“五育融合”是“五育并举”的深化和推进,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五育融合”的理念下五育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相互渗透、相互滋养、相互贯通,旨在通过有效融合育人目标极大限度地提升育人的效果。

因此在“立德树人”的育人背景下,一方面,学校必须厘清“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为实施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等明确具体的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为了促进“五育融合”学校还必须明确“德育是养成的,智育是学成的,体育是练成的,美育是化成的,劳育则是干成的”,在这个基础上基于“五育融合”的内涵从传统的育人理念下解放出来,逐渐从“知识灌输”转移到“情感体验”,从“理论学习”转变为“实践学习”,从“教师教了什么”转变到“学生学到了什么”,最终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增长自身的才智、强健自身的体质、美化自身的心灵、强化崇尚劳动的理念。同时,学校还应该在这一全新的育人理念下重塑教育目标,探索全新的教育方法等,最终推进开展“立德树人”,不断提升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2]。

(二)构建与“五育融合”相契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与“五育融合”相契合的育人机制是直接影响五育融合落地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学校在推进“五育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方面,从教育系统内部来说,学校作为实施“五育融合”的主要阵地,在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时必须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方向、目标,不仅要关注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等,还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与“五育融合”相契合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组织体系等,确保有效落实“五育融合”。具体来说,在“立德树人”与“五育融合”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必须要求所有教职员工齐上阵,在智育的带动下实现德育、美育、体育和劳育的协同发展。同时,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还应该把五育融合的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中,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教育,逐渐实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从教育系统外部来说,为了更好地促进落实“五育融合”的理念,学校还要充分发挥外部的育人优质资源,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获得教育和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统整性”处理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也是达成“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径。基于“五育融合”的内涵,中学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必须彻底转变当前孤立处理教材的方式,以“统整性”的观点处理中学课程教材。在“统整性”的原则下,教师在整合处理教材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各个学科内在的联系,还应该关注各个学科教材与实际生活之间内在的联系,科学组织各个学科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构等,确保教材内容更逻辑化、系统整体化。学校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落实五育教育,真正实现“五育融合”的教育目标。

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整合教材内容的时候就应该注意:首先,树立“五育融合”的知识整合观念,深入研究、分析学科教材内容,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五育”知识点,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实施“五育”教育,为落实“五育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基于“五育”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整合的现状,各个学科教师在开发教材内容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统整各个学科的教材内容,还应该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跨学科统整教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自己学科的内容吸取、整合其他各科教材中蕴含的“五育”元素,使其融入自己的学科教学活动;最后,教师在“五育融合”的视域下整合教材内容时要避免遗漏各科教材中零散化、碎片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系统化、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在整合“五育融合”教学内容时不仅要系统化地整合教材内容,还要立足学科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内在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实现“五育融合”,真正提升中学生五育的质量,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学校必须改革传统的学科教育,秉持“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课程为载体重塑学校的课程教育体系。

首先,健全五育融通的课程。学校应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原则构建德育课程,并将其渗透到文化课程、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促使学生通过“文化认同、习惯养成、生涯规划、活动激励、评价促进”的德育课程体系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智育方面要以学术健全为总目标,围绕学科的学术性和实践性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丰富的人文积淀、理性思维等,真正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终身学习者;体育课程要秉持“人格健全、体育兼重”的育人理念,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基础上逐渐让他们以体养德、以体培智,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而美育课程要整合专业文化课程中的多种美育资源,促使学生在欣赏、展示美育资源的过程中满足美育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形成“以美养德、以美增智”的目的;学校要依据健全人格、服务社会的育人理念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在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完成劳动教育的目的[3]。其次,积极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为了提升“五育融合”的效果,学校还应该立足当前国家的课程标准充分挖掘学校当地的特色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同时实现积累、体验、内化,最终形成独特的感受,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最后,围绕“五育融合”强化教学改革。“五育融合”作为一种育人理念,学校要想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必须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育人方式中。具体来说,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各个学科为教学载体,在“全学科”育人的理念下结合“五育内容”重塑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有效学习的过程中落实“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和壁垒,在跨学科教学过程中落实“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

(五)开展活动,践行“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

“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学校在推进“五育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课程教育这个载体,还应该以学校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在参与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

一方面,学校举办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可以在日常教学之余积极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包括开展写经典、诵经典活动;开展歌舞、相声、小品、武术、戏剧、体操等艺术活动;开设足球联赛、田径运动会、广播体操大会等,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促使学生在参与各种各样校园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为了推进“五育融合”的落地,学校还应该在日常教学之余结合教学、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以学科为载体的实践活动、研学旅行、校际交流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促使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践行“五育融合”的理念,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4]。

(六)基于“五育融合”优化教学评价

基于“五育融合”的内涵,为了促进有效落实“五育融合”,学校在评价学生时还应该从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下解放出来,构建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评价模式。

首先,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知识掌握情况,还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德育、美育、智育、体育、劳育全面发展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其次,基于学生日常表现的情况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明确学生的“五育”并非简单叠加、组装,而是评价时要关注五育不同素质之间内在的联系、通融性,确保学生在综合性评价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最后,学校要建立五育融合评价的档案袋,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详细记录评价的结果,确保评价结果精准反映学生五育的真实情况。同时,学校要结合学生五育评价过程中反馈的问题调整当前五育融合教育计划、体系等,真正提升“五育融合”的教育效果,促进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为了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学校必须立足于“五育融合”的内涵,结合当前学校不够重视“五育融合”、没有构建与其相契合的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厘清“五育融合”的理念,树立与其相契合的育人理念,构建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开展实践活动等,从而提升“五育融合”的效果,全面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五育立德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