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UCA理念的医院输血应急管理机制探讨

2022-11-27 00:46赵祎莉ZHAOYili陈艳红CHENYanhong李丹丹LIDandan王鹏飞WANGPengfei刘贵龙LIUGuilong潘爱珍PANAizhen
医院管理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自体科室血液

□ 赵祎莉 ZHAO Yi-li 陈艳红 CHEN Yan-hong 李丹丹 LI Dan-dan 王鹏飞 WANG Peng-fei 刘贵龙 LIU Gui-long 潘爱珍 PAN Ai-zhen

2020 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席卷全国,给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以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1],随着疫情的迁延,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本次疫情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体现了易变(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模糊(ambiguous)特点。对于三级综合医院维持正常的临床医疗秩序,保障手术如期进行是其疫情期间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确保疫情防控情况下的血液供给,确保临床用血已成为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2-3]。本研究尝试运用与“VUCA”相关的管理理论,探讨输血科如何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输血应急管理机制建立

1.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思路

1.1 基于输血环节的VUCA分析。提高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输血应急管理的预见性和洞察力,以及提高输血管理部门等组织和个人在医院中的行动力。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由于病人的手术意愿、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案及医院安全管理要求等各方面的因素,造成医院各个科室的输血需求在用血量及时效性等方面均存在易变性(V)。输血对不同情况下病人的病情治疗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U),每个手术患者的疾病都有其独特性,手术医生在术中采用的手术方式、手术习惯等因素都可能对是否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产生影响(C复杂性),因而对治疗效果难以预料(A模糊性)。

以上因素反映了输血管理在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状态,表明了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或计划时的边缘性和不可靠性。VUCA的指导意义在于:(1)加强对用血量等方面的预期管理和输血科学知识的储备;(2)研究信息传导机制,预测事件或因素可能导致的结果、恢复系统和补救措施;(3)鉴别各个变量之间的内在关联、有效的影响力模型的建立;(4)为现实的各种情况和变化做准备,进行过程管理和资源系统配置;(5)发现相关安全隐患和改进措施。

1.2 VUCA理念下的应急机制建设思路。首先,加强与临床医生沟通,改善就医流程。在整个流程中,从输血申请,样本采集、运输及测试,到结果的审核、解释和报告,临床用血,输血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应该始终贯穿于输血用血的各个环节,用临床的思维来出具检验报告和用血建议。

其次,提高各操作环节的效率。安全、整洁、有序的实验室环境是提升检测质量与效率的基础;重点改善和提高仪器设备操作工序、样本管理、备品储备管理、物流配送、安全检验、环境布置等诸多环节的科学性和高效性。通过将VUCA应急管理理念和工具运用到输血科室管理,帮助管理人员发现操作过程中的无价值性步骤,优化检测流程,为临床提供更高效的检测和输血服务。

第三,转型数字化平台。结合科室和医院的现状,逐步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智能化检测和反馈、大数据挖掘和发现。通过数字化转型,从检验、输血蜕变到输血科学和输血解决平台,依靠信息化、智能报告和解读,指导临床科学诊断和安全、合理用血,真正实现以患者价值为导向的输血流程重塑。

VUCA应急协同机制。输血行业的垂直资源包括献血群体、采集机构、储备机构、分配机构、物流配送、医院输血科、各临床用血科室、医生、患者以及第三方机构等环节,需要建立行业垂直资源整合机制。目前垂直行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痛点,需要采取机制化协同:一是供血严重不足,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等“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全民普及接种新冠疫苗,而早期疫苗接种后要求28天内不能献血,使得献血的群体大幅降低;二是各中间环节的快速响应机制效率不高,采血机构激励效应不足,一线采血效率也不高;三是临床用血的科学性有待改进等。其次,要加强科室横向协调。主要是指大型综合性医院内部各个科室和管理部门的信息对称和沟通协调机制,目前的痛点在于医院内部各临床用血科室有主导优势,造成“信息单向”流动,而不是交互和共享。

2.打造VUCA环境下的敏捷组织

2.1 战略敏捷。准确抓住重点病和流行病热点,预测对医疗行业特别是对输血检测行业的潜在影响,及时有效地调整战略方向,以适应VUCA环境。建议在团队内定期研讨以下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1)医疗和输血行业环境有什么新变化?(2)对于行业已看见的“灰犀牛”、突然出现的“黑天鹅”,有什么“应急预案”? (3)科室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它是否容易转换?(4)科室的组织结构是否敏捷?(5)在应对外部压力的同时,科室在长期研发创新上投入如何?

2.2 团队敏捷。建立从医院领导、科室领导到员工的敏捷团队。领导人及领导团队可以经常思考以下问题:面对VUCA的多变环境,领导人坚持不变的是什么?他的方向是什么?团队在适应新环境、了解新技术、关注跨领域知识、快速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和意愿如何?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是否能够敏捷地运作、快速决策和推动集体目标的实现?是否具有敏捷的领导人继任梯队?其次,要建立鼓励敏捷行为的组织文化,以及支撑敏捷战略实现的流程、组织架构和政策。

2.3 技术敏捷。技术研发是行业发展的导向,也是VUCA应对的最优策略。例如,输血技术的改善、血液检测技术的进步,甚至临床用血技术,都是风险应对的保障。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一血多用”成为趋势,不仅节约血源,有针对性治疗,也便于保存和运输。捐献血液方式除了捐献全血,也可以进行机器单采血小板的成分血捐献。随着新冠疫苗研究的逐渐深入,注射疫苗后禁止献血的期限由最初的28天缩短为目前的48小时,使得献血群体大大增加。

2.4 信息敏捷。促使采供血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联网,进行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实时调控。信息化管理贯穿于血液的采集、血液的质量安全管理、临床用血管理,用血安全控制,以及用血报销服务整个链条,实现自动采集、智能分配、自助结算。

3.建立VUCA应急支撑体系

3.1 科学的资源储备和技术储备。输血管理不仅需要社会献血群体、采集机构、分配机制及合作单位等组织资源储备,更考验输血技术和临床技术的储备。例如,自体输血模式是一种技术创新,需要一系列的技术储备。疫情期间,一方面血液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血液需求难以预测,失血量大的手术患者、稀有血型患者、对异体血有免疫抗体者、宗教信仰原因拒绝异体血者等手术难以预测[4]。在这种形势下,“自体输血为主,异体输血适当补充”的供血模式可有效解决这个难题。患者在手术前将自己的血液采出来,在手术中需要的时候回输,即术前储存式自体输血和术中稀释式自体输血,也可以将术中丢失血液通过血液回收机的加工后再回输,即回收式自体输血。储存式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而稀释式自体输血由于操作繁琐、回输时机掌握不明等原因[5],在临床多选择异体血输注。实际上这种自体输血方式虽使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轻度下降,但可使患者术中循环功能维持稳定,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是一种节约血源的方法,既可以少或避免异体血输入,又可以减少异体输血的相关并发症[6]。

“术前储存式+术中稀释式+回收式自体输血为主,适当补充异体血”的供血模式,可以将有限的血液资源节省下来,供给抢救和急诊手术病人使用,使血液的调配更加精准和有效,但对输血科的组织能力和技术能力也提出考验。

3.2 质量控制思维。输血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目前已成为医院输血科的常态化要求。质量控制涉及内容既包括日常操作,如血液的储备、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试验,采血、血浆制备和输血器具的清洗、消毒,患者查对以及献血者血样信息,入库品种、血量,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等,也包括技术决策和对科室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质控小组具有一票否决权和监督的权利。甚至还包括对位服务标准,输血科工作人员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还应具备较高的责任感和医疗安全意识。

3.3 学习型组织理念。VUCA环境下,输血部门有必要建立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7]。组织方面,需要建立精简化、扁平化、弹性化组织,进行流程再造,采取并行处理;学习方面,科室领导和员工需要进行终身学习、团体学习,建立共同愿景,应对调整科室团队的能力素质转型和提升,更多地承担教学、科研、临床沟通、新输血检验项目的开发。员工需将职业发展定位为输血检验医师型,帮助临床解读检测数据,辅助临床做出更精准的诊疗。需要加强业务知识自学,科室组织与自修学习相结合;开展输血相关新技术新项目,拓宽输血科业务技术范畴;支持大胆提取素材,鼓励搞专题科研,积极撰写论文。目前,输血科大多是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更高层医院管理理论学习,缺乏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建立复合型人才梯队。

讨论

建立在VUCA思维下的输血应急机制是当前医院输血管理部门的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必要性,其总体思路是转型建立以临床服务为导向的流程、组织和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外部行业资源和内部科室需求的协同机制。本研究提出了建立输血应急机制最关键的两项工作,一是从战略引领、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建立VUCA环境下的输血敏捷组织,二是在科学管理、技术储备、质量控制和学习型组织等方面建立输血应急支撑体系。

根据BTS咨询公司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应对具有VUCA特征的事件和环境,组织需要提高两项关键能力,一是组织的敏捷性,二是令人信服的文化宗旨[8]。敏捷性体现了主动性(proactivity)和灵活性(flexibility),能快速应对变化,即应急反应。令人信服的文化宗旨能有效地促成团队共同行动,能快速执行应急方案。这两项关键能力正是本文提出的应急机制建立的基础和特点。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VUCA环境下行业呈现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公共卫生行业,无论是已看见的“灰犀牛”,还是突然出现的“黑天鹅”,都需要专业的“应急预案”。作为医院的输血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探讨应该具备哪些基础的专业能力。而识别并建立专业能力需要对行业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更加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其次,应急机制并不仅仅是一个技能清单,还是被组织中成员认可并实施的关键行为。这些特定的行为需要明确的定义,需要被测试和实践,以确保其合理性和合规性。只有这样,领导者在代表复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波动性的高度现实环境中,才能清楚地看到挑战,并采取有效的行动。

猜你喜欢
自体科室血液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X美术馆春季双展: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自体触击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血液透析中风险护理的应用探索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嘻哈中的真自体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EXPLAIN详解血液与血管老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