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阅读交流课有效策略初探

2022-11-27 02:37武晓梅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红星照耀中国红色经典有效策略

武晓梅

摘要:名著阅读要想推进整本书阅读,就要进行课程化研究。“红色经典”阅读虽受重视,然而课程研究少,学生兴趣不浓,因此“红色经典”的阅读交流课就非常有必要。本文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探究“红色经典”阅读交流课中的几种有效的阅读策略。

关键词:《红星照耀中国》;红色经典;阅读交流课例;有效策略

“红色经典”近年来受到很大重视,教材中篇目变多,可是学生面对紧张的中考学习压力,对名著阅读尤其是对“红色经典”兴趣不浓,动力不够,读起来索然无味。多年来,我们的名著阅读教学一直囿于无计划读书,考前突击做题的怪圈。王本华曾说过“所谓名著阅读课程化就是要把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有规划,有指导给时间出成果,而不是把它当做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能在教学中放任自流,随意而为” [1],其中的重中之重在于“红色经典”要课程化,要精心准备“红色经典”课程推进,才能让学生由被迫读到主动读。

一、伟人大家谈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红星》里的著名人物。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或者最感兴趣的细节来谈谈。

学生一:我最欣赏毛主席,他的生活简朴,知识渊博,尤其是他爱读书,勤思考,才能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准确的分析和指导。

学生二:我喜欢他的少年时期,敢于和父亲作对,敢于反抗,有斗争精神。

教师反问:欣赏他敢于和父母作对吗?

( 学生大笑)

学生二补充道:不是的,是对正确思想的坚持,比如他青年之后在不停地寻找更好地未来,换了很多所学校,其实他一直都在寻找更好地道路。

教师说:对,“反抗”只是他坚持自己的理想的一种方式,我们欣赏的是毛主席身上作为青少年坚持自己志向的坚决,心系祖国的情怀。

......(同学们交流更多的伟人)

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伟人,伟人身上除了有卓越的才能,更多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国为民的伟大精神。

二、勾连长征记忆

教师:在《红星》中我们观察伟人的成长过程,他们目睹了满目疮痍的祖国,经历了亲人被迫害的痛苦,更是从血雨腥风中走来,但是这些“苦难”经历没有打倒他们,战胜“苦难”更是激发了他们的潜力,让我们的红军对战胜日军充满必胜的信心,对新中国充满希望。在众多的经历中,我们来重温“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创举。

从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年10月到达陕甘宁边区的吴起镇。

1、请同学们结合名著内容,从以上的事件中任意选择一个,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把重点情节结合图片或者视频详细介绍)

2、学生结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对“长征”这一伟大事件进行交流谈论,分析其政治原因,军事策,探究历史发展规律。

三、采访----还原真实情境

对话斯诺----(学生模拟采访情境)

生1提问:尊敬的斯诺先生,当时的延安处在“封锁期”,您从“国统区”准备进入延安,内心没有恐惧、害怕吗?您当时是为了纯粹的探险,还是为了您作为记者探寻社会真相的使命?

斯诺(生2):就像我在《红星》中开头所写的那样,我首先是感到非常好奇,这是一个让国民政府深恶痛绝的政党,他被描写得像妖魔一样,所以我要去探秘,去探寻红色中国的奥秘,作为记者去寻找事实的真相。同时,我也有点探险的感觉,我当时心情激动又恐惧,因为听说当时的红军们抗日热情非常高涨,又有点排外,我也为我自己的健康和安全担忧。不过,事后发现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个你在序言和前两章的内容能够看出我那种复杂的心情。

教师小结:八十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跨越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将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介绍给世界,本作品中的一切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发生的事件全部都是真实的。他向全世界介绍了红军长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真相。也让我们有幸认识到这段真实的历史。

“红色经典”因与学生的生活有隔阂,再加上近年来,国外的一些反动思潮通过网络对学生思想的毒害,所以一定要有课程化进行引导,让学生有兴趣,有趣味,愿意去读。我们在指导整个引导课,深入课和交流课之后,在主持整个课题进行过程,我们认为要想上好“红色经典”的阅读交流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四、要以“立德”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阅读“红色经典”不是政治需求,而是青少年成长中“立德”“立志”的重要过程。对红色经典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责任意识,英雄主义思想,优秀传统文化,生命价值和感恩思想进行梳理,是“红色经典”中非常关键的内容。比如在《伟人大家谈》中课堂上主要就是交流他们的成长经历,学习他们在面临民族大义和自己未来时的爱国精神、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这样的教学设计贯穿整个阅读教学始终,也是我们“红色经典”名著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从感知文章内容再到演出课本剧,到红色革命根据地去研学,都可以让学生与伟人精神一起共情,共生,共成长。

五、联系现实,激发兴趣

我认为,“红色经典”阅读的课堂设计与现实相联系可以有效的解除名著与学生之间的隔膜。尤其是《红星》这种纪实性的作品,人物、地点、事件都是真实的。我们在做课题研究时,搜集了一些本地抗日的著名人物,通过采访和查询资料的形式,编辑成视频或者图册,然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消除閱读的隔膜。同时,课上我们还结合八年级上学期学到的中国近代史内容,一起探究《红星》里的抗日政策。在《勾连红色记忆》中我们是真正从身边的长征故事入手,挖掘出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的高瞻远瞩,“雪山”、“草地”故事的艰苦与坚定,“四渡赤水”“渡金沙江”的巧妙与睿智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入到学生们内心里,也才能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王本华:《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探索》 ,《语文学习》,2017年第9期.

[2]【美】Marylou Dantonio Paul C.Beisenherz 著 宋玲 译:《教师怎样提问才有效---课堂提问的艺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

[3]王学焕: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年74期

猜你喜欢
红星照耀中国红色经典有效策略
如何激发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
传播《红星照耀中国》第一人
“红色经典”情爱叙事的边界、隐言与盲区
“红星照耀中国”之文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