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会管理中的科学应用实践探讨

2022-12-31 14:41李建兴重庆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2年33期
关键词:财会经营部门

李建兴 重庆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开展财会管理,能够细化企业经营指标和成果,对各个部门进行精准科学的指标分配,构建具有较高执行性和科学性的预算调整机制,助力企业达成战略发展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能够有机结合企业内部的资金、业务及数据等内容,兼具资源调配、业务评价、实时监督及绩效考核等诸多功能,是具有突出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企业战略发展作为导向,能够将财会管理和战略发展深刻融合,从而推动企业经营发展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从广义层面,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为了提高现代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对风险的抵抗能力,采取的加强财务管理、控制内部各项资源的过程。从狭义层面,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通过量化业务预算、财务预算、投资预算以及资本预算等因素,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整体财务规划,从而达成动态化、协调化的资源控制管理,助力战略发展目标达成[1]。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内容,在明确企业预算管理目标之后,就要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因企业产品特性、经营环境及核算体系的不同,加之考量成本效率因素,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要科学选择具体编制方法。对于经营体系完备、发展比较成熟的大型企业,滚动预算、弹性预算及零基预算均是常用的编制方法。编制程序包含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及上下结合等。自上而下的编制程序方式能够确保企业在战略计划执行过程中提高落地有效性,但无法有效考量各部门资源分配能力,不利于全体员工积极性的调动。自下而上的编制程序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对于时间和精力的耗费较大,且易产生预算松弛的问题。上下结合的编制程序方式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其对所有成员资源分配能力进行了全面考虑,有利于保证企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整体战略计划的执行落地。

在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控制阶段,为达成理想的管理效果,常用方法包括以下五种。第一是分解指标及授权审批业务。针对投资、成本及利润三个项目在可控性方面的差异,对各部门进行职责与指标分配划分。预算执行阶段,为有效开展预算控制,必须严格落实业务授权审批制度,贯彻无预算不支出、有预算有支出的管理原则[2]。第二是指标预警及经济监控。以月度为单位,构建指标预警和经济监测系统,通过对预算指标经济和经营环境的发展进度进行观察分析,挖掘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机遇和隐患,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预算管理目标的达成。第三是动态化绩效考核。基于动态化业绩考评机制,以某一时间阶段或预算目标达成率开展阶段性绩效考核和激励,能够有效激发并保持员工工作热情,同时也有利于预算控制力度的提高。第四是全面预算调整。企业预算执行期间,如果出现有利的发展机遇或隐患问题,必须第一时间采取控制调整措施,牢抓发展机遇的同时,将隐患风险降低到最低。在预算管理团队进行全面评估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启预算调整程序,预算调整要以达成企业预算指标为目标,基于预算及预算外审批权限情况,合理调整突发情况导致的指标差异。第五是全面预算考核评价。全面预算考核评价必须贯彻三项基本原则,首先是要避免考核期间取消某一项目或进行随意调整;其次是应基于实际情况,尽可能落实动态化考核评价机制;最后是必须将考核工作面向全体员工,根据每个员工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业绩情况,进行奖励实现闭环管理。

二、全面预算管理开展对企业财会管理的意义

(一)助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经营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核心,包括利润、产品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推进企业产业结构变革,实现多元化发展,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市场投资主体的分散化发展,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经营情况,发展潜力也成为投资者评估企业实力的重要因素。因为在获取股权之后,投资者的股权价值不仅受当前企业利润的影响,未来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也是决定投资者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将全面预算管理引入财会管理,会促使企业决策管理者对自身发展战略性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经营质量、经营过程及经营成果的关注和推进[3]。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将企业内部各类发展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及管理控制,加强资金流流通控制,从而保证经营质量的提升,推动现代企业完成内部产权体制和产权结构变革优化。

(二)提高财会信息质量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随意性问题,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加强预算表单平衡性管控,提高对资产负债表的重视,奠定高水平资源分配和经营管理的良好基础。会计信息失真是很多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目标利润与实际情况不符,进而导致实际经营管理难度大大提高。在经营目标压力过大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捏造虚假数据的问题,引发潜亏。另外,部分企业利润水平缺乏数据支撑等问题,均能够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加以解决。全面预算管理会提前预估后期资产负债表,避免发生待摊销或预提问题,且通过对比预算分析成果和后期实际经营状况,能够促进企业决策的合理性改进。

(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在预测行业竞争和市场发展情况时,具有更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中存在的对企业战略发展造成影响的因素,快速反馈决策管理层,借助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调整内部决策参数或考核制度。其次,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执行并不仅仅依靠财会职能部门,而是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配合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各个部门的参与合作,能够令企业资源实现更高效率地流转利用,保障推动企业经营发展[4]。另外,全面预算管理为各个部门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有利于加强对部门工作开展的指引性,切实为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达成作出贡献。最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注重点在于对不同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有效率,促进企业成本控制。

三、企业财会管理科学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实践策略

(一)深化全面预算管理认知

部分企业虽然有意识地在经营过程中控制预算费用,但是由于管理工作水平有限,很难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究其根本,管理层缺乏预算控制管理的重视和正确认知,仅将预算控制管理认为是管理资金的方式,错误引导下属部门对预算控制管理的科学认知,不利于预算管理控制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指导作用的发挥。企业决策管理人员必须转变固有经营理念,科学认知全面预算管理,明确企业战略发展中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和地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目标,对利润预算、销售预算及资金使用预算等进行明确科学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应和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对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完善内部经营管理结构,奠定全面预算管理顺畅执行的基础[5]。除此之外,要加强预算和部门业绩的挂钩,增强企业内部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性。

(二)完善预算编制

为了使全面预算管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效果,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全面预算编制原则。首先,在制定预算指标时,要注意其科学性和彼此之间的衔接性。要将各个指标间的体系进行明确,促进企业预算管理的平衡性和综合性。其次,预算目标制定期间,要有效结合当前发展情况,防止出现预算目标偏高或偏低问题。同时,也要考量市场整体环境和后期发展不确定性因素,保证预算管理的灵活性。最后,在预算执行阶段,通常在决策管理层明确整体目标和各部门目标之后,各部门要基于具体情况制定预算方案,上交审核预算管理部门。在对各部门上交的预算方案做整体审查考核时,加强部门间的交流沟通,完善预算方案,并汇总成企业整体性方案,分发到各部门进行执行贯彻。

(三)加强预算分析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执行阶段,加强各环节监控,是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科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部门的具体预算目标,对其经营管理过程做分析追踪,依托各项数据对比,掌握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优化调整预算方案,对实践经营中暴露的各项问题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6]。首先,要加强事前控制。作为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职能部门,财务部门要做好预算管理方案的落实负责工作,按照预算管理原则和工作权限开展预算控制工作。对于和预算审批程序或企业经营情况不相符的支出项目,要重点加以控制。其次,要加强事中控制。预算执行部门在执行预算方案的过程中,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实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及时了解价格变动、环境变化等各种情况,当出现突发情况时,要及时上报内部资金管理部门,在进行预算方案调整之后再次执行,禁止部门私自对预算进行调整或超支。最后,要加强事后分析考核。要严格审核年度财务预算的具体执行落实情况,做好综合性管理分析。各部门要进行预算执行情况汇报和说明,对超出或偏离预算的项目要进行原因说明,追究责任到人。与此同时,企业内部要构建预算管理系统,加强整体预算方案管理,降低人为失误率,提高实践分析水平,从而使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更高的准确科学性。

(四)建立预算管理激励机制

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企业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根据财务预算的具体落实情况,对各部门做综合性的评价考核。考核预算项目时,要以是否获得理想经济效益为核心,考核专项工程时,要严格检查工程部门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要求执行。在进行预算考核的时候,要贯彻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充分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还要做到奖惩责任分明。财务部门要根据会计资料和对各部门动态经济情况的了解,对预算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系统性梳理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纠正调整建议,由总经理审批之后,按照内部考核程序对各部门开展全面考核,在责任人和被考核部门确认之后,兑现相关奖惩项目[7]。如此方能确保财务管理顺利开展、预算管理目标切实达成,真正凸显财务预算管理的核心作用。

(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是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效率和便捷性,促进预算体系服务支持作用发挥的重要途径。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必然转型发展方向,首先,要搭建企业财务信息网络,依托于财务信息网络,实现数据内部共享管理。管理者可以实时对各部门财务记录进行检索查看,推动企业资金实现集中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其次,财务信息网络能够支持数字影像、远程查询、远程处理、远程报表、动态计算及远程审计等功能,突破时空限制,打通财务信息在传输处理过程中的壁垒,使管理者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全面的财务信息,从而做出科学及时的有效决策。最后,要基于信息技术的引入应用,改革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贯彻以服务为核心的预算管理理念,加强预算管理力度和问责力度。

四、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会管理的关键构成,事关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落实,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同时也是决定企业经营资源配置优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全面预算管理实践过程中,企业要综合自身具体情况,搭建健全的治理结构,完善预算管理激励机制,推动预算方案的全面落实,奠定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达成战略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财会经营部门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