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实施路径

2022-12-31 14:41范红霞包头市艺术剧院
环球市场 2022年33期
关键词:部门事业单位监督

范红霞 包头市艺术剧院

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在不断地发展,也间接地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本身就是以服务为目的的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但是,目前有不少事业单位在进行内控制度构建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1]。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尽快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内控制度,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内控措施,有效地强化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一、事业单位构建内控制度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从而使社会公众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快捷。而事业单位构建内控制度,既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又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在以往事业单位进行工作时,并不会对资金使用产生高度的重视,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资金出现浪费的现象。目前,我国正在追求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进行内控制度的构建既可以使事业单位有效地完成社会服务,又能够保证资金的有效合理利用。

首先,事业单位构建和实施内控制度,能够有效地规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的问题。完善的内控制度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工作提供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既增强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强度,又能够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2]。

其次,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能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到提升和强化的作用,并且还能够有效地整合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对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展开有效的协调,从而使事业单位整体都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这也能够为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不仅如此,事业单位对自己内控制度的各种细节进行不断的完善,还能够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使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尤其是当前,事业单位更加应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加强内部审计,促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与强化。

二、事业单位进行内控制度建设时存在的问题

(一)严重缺少风险防范意识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既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又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如果事业单位不能够准确的找出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就有可能导致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出现重大事故。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所使用的资金量也不一样,如果在资金方面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有可能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出现风险,从而使事业单位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内控制度的建设时,应该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

(二)没有对内控制度进行全面的理解

目前,不论是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还是事业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都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并且很多工作人员都认为内控制度只是一项规章制度而已,这就导致了已有的内控制度,无法对工作人员产生约束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内控制度的建设时,首先应该提高工作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使工作人员在开展各项工作任务时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职责,然后严格依据内控制度完成工作内容,并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严密的审查,从而及时地发现问题,以便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3]。

(三)没有健全的内控制度

无论是对于事业单位还是一般的企业来说,内控制度的涵盖面都非常广泛,并且内控制度还涉及了非常复杂的工作内容,事业单位想要在内部全方位地落实内控制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但是,对目前的事业单位进行了解发现,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没有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甚至还有一部分根本就没有内控制度,已有的内控制度所规定的内容都非常模糊,根本就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这种不健全不完善的内控制度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无法顺利地开展,也就无法强化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

(四)内控制度缺乏有力的监督

事业单位在建设内控制度的过程中,本身就应该加大监督力度,但是从目前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监督部门无法独立有效地开展监督工作,因而在对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与评价的过程中缺乏客观性。不仅如此,事业单位的监督部门在监督过程中只重视资金使用情况,对资金使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风险却没有进行严密的监督,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事业单位构建内控制度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完善基础工作,强化工作人员的素质

目前,内控制度在我国事业单位中的基础非常薄弱,无论是内控制度的基本内容,还是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与管理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支撑。并且长期以来事业单位都没有重视内控制度,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内部账目普遍存在记录不清或者资源调配不合理的现象。因此,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构建内控控制,就应该不断地完善基础工作,对目前单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不断地强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使事业单位更加顺利地建立内控制度,防止由于事业单位本身的原因导致内控制度建立不完善的现象发生。

在实际中,事业单位应该重新地审核内部的财务工作,并且对事业单位名下的资产进行重新统计,通过引入一些比较先进的管理系统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对审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事业单位在进行内控制度的建设时,可以先组建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调查与分析。为了使该工作小组具备较高的独立性,可以派遣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担任该小组的领导,才可以为内控制度的建设做好基础工作。除此以外,对于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要做好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不断优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使工作人员能够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防止工作过程中出现盲目性[5]。

(二)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由于事业单位本身是以为社会服务为目的,在内控制度的建设时需要对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进行考量,除了对工作内容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考虑以外,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实现一定的社会服务目标。因此,对于内控制度的建设,事业单位更加要重视内控岗位和内控工作职责的设置情况。事业单位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制度。在建设内控制度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不仅要听取专家的意见,而且还要对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社会服务的需求,才能构建出完善的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在进行内控制度建设时,应该将内控工作的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并且为了有效地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在构建内控制度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好平衡与制约的工作,防止出现某一部门因掌握了较多的权力而影响了事业单位整体发展的事件,不仅对内控制度的平衡性产生了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影响事业单位顺利稳定的发展。对于事业单位中的一些关键的岗位,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应该将责任与权力进行相互分离,使这些关键岗位的工作内容可以得到制约,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构建内控制度的过程中,除了落实具体的责任和工作内容,事业单位还应该建立一个有效完整的评价制度,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展开有效、合理的考核。事业单位可以派遣专门的考核人员与各个部门进行接洽,对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做好评价标准,在对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展开考核过程中,就可以以这些内容为基础,对其展开合理科学的考核。并且事业单位还应该以考核结果为基础对表现良好的部门或者工作人员进行奖励,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6]。

(三)增强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

为了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也为了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人员都应该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有一个良好的认识。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力度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每个工作人员都充分地认识到内控工作的重要价值,从而为内控制度的建设积极地提供建议和意见。除此以外,如果事业单位的条件允许,也可以聘请一些内控行业的专家到事业单位举办讲座,从而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真正地理解内控工作。其次,在进行内控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要积极地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建议,将集体决策的效率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不仅如此,在构建内控制度时,还应该设立一个内控部门,并确保该部门具备较高的独立性,任何部门都不能对内控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行干预[7]。

(四)做好内部控制监督工作

事业单位为了确保内控制度有效建立与积极落实,除了要建立完整的内控制度和加强内控意识以外,还应该做好内控监督部门的工作,保证监督工作具备较高的独立性。为了让事业单位的监督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监督部门可以由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进行单独负责,既保证了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又强化了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并且在监督过程中还需要对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做好评价。监督部门可以在事业单位的信息平台上定期的公示监督信息,并及时地接受其他部门的反馈。除此以外,事业单位还需要积极地鼓励其他工作人员主动地协助监督部门的工作,帮助监督人员做好细化工作,进一步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同时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监督内容与监督目的,在有效实施内部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他工作人员展开监督,不能使监督工作浮于表面,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监督,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

(五)做好内控评价工作

事业单位为了进一步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措施,还应该做好后续的评价,从而对事业单位整体的内部工作进行有效的制约。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全面地执行内控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对实施内控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并将总结的结果上报给有关领导,为领导作出相应的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并且报告形式还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工作人员后续开展内控工作奠定基础[8]。除此以外,事业单位应该对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责任和问题加大问责力度。事业单位应该从审计部门中挑选专业素质较好的人员在内控部门进行任职,通过对内控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检查,并根据检查出来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或建议,督促相关人员及时的改正,从而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进行积极的建设和有效地实施,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更加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构建内控制度的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健全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缺乏有力的监督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因此,本文对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且从5 个方面提出了内控制度建设与实施的措施,希望可以促使事业单位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内控管理工作,并可以有效地落实内控制度,将内控制度的效应充分地发挥出来,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部门事业单位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监督宜“补”不宜“比”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