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生命观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意义与作用*

2023-01-02 18:23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现实防控

张 鹏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134,1248673538@qq.com)

1 应该选择何种生命观?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及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与发展也遭受严峻挑战。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1]学术界积极地分析、讨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呈现的问题,试图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措施与智慧。生命伦理学界研究了“疫情防控带来的七大伦理问题”“滥吃动物为什么不道德?”“保卫平凡生活”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当前,社会的普遍共识为:“疫情就是一堂生命教育课”;加强生命教育,补齐生命教育短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国尽管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仍提示在生命教育方面存在短板。然而“疾病不会随着文明的扩展而减少,反而会增加,因为随着人类活动在自然界的扩展而深入,我们会接触越来越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致病因子,因此必须时刻防备新型疾病的发生。”[2]为此,为应对威胁生命的风险,开展生命教育非常必要。

选择何种生命观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首要问题。当前,可供选择生命观主要有:中国传统生命观、西方生命观及马克思生命观。中国传统生命观主要有三种形态:儒家生命观、道家生命观及佛家生命观。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生命观,佛家主张消极“出世”生命观,而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中超稳定生命观结构。传统生命观在现代社会中也呈现出一些局限,诸如,比较注重人的生命而对自然其他生命认识不充分,比较注重个体生命实践而在整体结构中理解生命及关联性不足。西方生命观有以下几种形态:古希腊生死观、中世纪基督教生死观、近代生死观及现代生死观。在国内学术研究中,阿尔贝特·史怀泽的“敬畏生命观”颇受关注。西方生命观主要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比较注重个体生命体验而在整体理解和认识生命的价值也呈现不足;其也诉诸形而上的抽象的“生命个体”而对“现实的个人”认识也不足。当前,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受新冠疫情影响陷入恐慌,他们秉持的西方生命观及实施的生命教育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马克思生命观是尚未受到国内生命教育足够重视的资源。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生命观的过去是被掩埋的历史,其理论资源没有被系统挖掘和重视、其宝贵思想没有被充分激活和运用[3]。

理论上,学者们在探讨生命教育资源之时,主要以吸收与借鉴西方资源比较多,尤以史怀泽的敬畏生命观备受推崇。实践中,许多高校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感恩生活的教育[4]。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为:我国生命观教育在未来推进中该选择何种生命观呢?笔者认为,中国传统生命观、西方生命观在疫情防控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情况下,马克思生命观是值得期待并且有待深入挖掘的资源。为此,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克思生命观以及马克思生命观在疫情防控中的运用,并推进马克思生命观教育提出一些建议,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之路提供智慧。

2 马克思生命观的构成及对疫情防控的意义

马克思生命观是马克思对人的生命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对疫情防控以及生命教育具有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1 关于马克思生命观的理解

当前关于马克思生命观的认识与理解主要集中于人学论、生存论以及整体论中,尤以整体论观点居多。学者认为“马克思生命观是致力于实现人的整体性生命存在的一个完整的理论架构”,并认为“从整体性存在角度来确证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构成了马克思独特的生命内涵和丰富的生命意蕴”[5]。马克思生命观是马克思对生命的本质、生命价值及生命过程的基本看法。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命表现为自然现象基础上的社会性本质,生命价值体现为奉献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有机统一,在生命过程中,它主张乐观奋斗的人生态度。”[6]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丰富意蕴和内在张力,使之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7]马克思生命观界定为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石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支撑,系统回答了各种生命现象背后的生命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基本观点。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问题,涉及生命存在和生命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也为实现生命发展指明方向;对当前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2 马克思生命观的构成

在理解马克思生命观中,传统的方法是将马克思生命观置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框架中理解,即认为马克思生命观“内在于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的一系列基本观点”[8]。然而,如果在“个体-整体”生态互动框架下探索马克思生命观,在“整体性”框架中嵌入“个体性”理解,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生命观的构成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对生命的“整体性”与“个体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深入理解。

在马克思看来,生命存在的个人应该是“现实的个人”,这是马克思生命观的理论逻辑起点。在马克思之前,西方很多哲学家都对人抑或生命作过阐释。例如,苏格拉底认为人是“理性存在”,黑格尔认为“人之生命的本质在于精神性存在,是一个理性存在物”。马克思批判了他们关于生命的观点,尤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观点。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从来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着的人,而是停留在于抽象上的‘人’上。”[9]157之所以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在“人”问题上只停留在“抽象”的“人”上,主要是因为费尔巴哈把人只看作是“感性的对象”,而不是“感性的活动”;只停留在理论的领域内,没有在社会联系中、人们的生活条件中观察生命。马克思鲜明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9]146而“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9]151由此观之,马克思在历史进程、物质生产、社会生活条件、“现实”中理解生命,以“现实的个人”直接否定并批判了自古希腊以来哲学家对生命作为“理性”“抽象性”规定的理解。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生命存在是一个整体性存在,这是马克思生命观的理论体系核心。人的整体性生命存在,即一种全面占有人的本质的生命存在,而不是片面、异化、畸形的存在[10]。首先,马克思生命观是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的,蕴含在马克思的整体思想脉络当中。马克思生命观的理论架构呈现四个维度:《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时期,以“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神性”为理性坐标的生命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以“自由自觉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为内在根据的生命存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期,以“社会关系的总和”为现实表现的生命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以“具体的生产生活方式”为辩证逻辑的生命存在[5]。这四个维度构成了马克思生命观有机整体及理论框架;其次,马克思将“现实的个人”融入“人的共同体”中,实现“个体-整体”之间生态互动,“现实的个人”在“整体性存在”中获得实现与提升。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质就是人的真正共同体,人的共同体就是生活本身,就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的道德、人的活动、人的快乐、人的实质。”为此,一方面,“现实的个体”在社会生活本身中实现,而社会生活本身是整体性的,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其他诸多方面;另一方面,人的整体性存在却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三重关系构成的整体中获得呈现。马克思在指出人类历史的产生的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之后认为“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9]146为此,理解“现实的个人”的生命,必须基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识。而对人的生命本质的认识,归根到底是在社会生活本身、社会关系中来理解。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135“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9]160由此,“现实的个人”在个体与个体之间合作或者共同活动中成为现实。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生命存在是在实践中呈现和实现的。马克思生命观的鲜明特征在于实践性。马克思认为“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正确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11]998由此可知,人的生命存在首先作为自然存在。但是,人的生命存在又不仅仅局限于自然存在,在实践中使自身区分自然存在,成为社会存在。马克思认为,“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9]56在马克思看来,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而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践将“现实的个人”与“整体性存在”有机统一起来,并在实践中使生命获得升华。

2.3 马克思生命观对疫情防控的意义

马克思生命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有机组成部分,并展现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等鲜明特性,对生命教育及疫情防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生命教育之路提供资源。中国生命教育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步,开展涉及临终关怀等关系生命问题的研究与教育。2004年,辽宁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制定相关政策,推进生命教育。上海也颁布相关中小学生命教育政策。在生命教育发展过程中,引进很多西方生命教育的观念、理念,一些学者期待利用西方生命教育的先进观念和模式推进我国生命教育。在这次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西方一些国家的很多行为,包括一些国家对待疫情防控的态度、采取的措施,反映出现代西方生命教育似乎也并不是很理想,由此西方生命观及生命教育也遭受了某种程度上的质疑。为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生命教育领域,应当补齐短板。更为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之路?我们认为,在当前以及未来的生命教育中,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为指导,以马克思生命观为资源,充分运用马克思关于生命本质、生命价值及意义实现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

第二,有助于树立科学的生命观。马克思生命观是对人的生命发展本质与规律的正确反映。首先,马克思生命观批判了马克思之前的西方生命观,克服中国传统生命观的一些局限。无论是中国传统生命观还是西方生命观,几乎都在抽象意义上认识和理解生命。如,儒家先哲孔子认为“仁者,人也”;西方主要以“理性”“向死存在”等概念理解生命。但是,马克思将生命存在理解为“现实的个人”,个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身当中获得呈现和体现。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将“现实的个人”融入“人的共同体”当中,超越个体生命的自然属性,而展现人的生命的社会性本质。为此,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批判了西方生命观的“抽象”的“个人”,并克服了中国传统生命观中的一些局限;其次,马克思生命观是在实践中人的生命主体认识与生命本质和规律相符合的观点。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生命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作为“现实的个人”,必须建立在自然属性基础之上;“现实的个人”要成为现实,又是在很多生命个体的合作当中实现的,生命个体的合作构成了社会关系。而人的生命价值及意义的实现,必须在实践当中及生命个体的合作当中逐渐实现,并在实践中获得检验。

第三,有助于推进生命实践。马克思生命观源于实践,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升华,成为科学的生命观。马克思生命观有助于推进生命实践,而生命实践将马克思生命观中的“现实的个人”与“整体性存在”统一起来。首先,有助于正确认识世界,并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改造世界。人类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的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实际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使自然朝着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但是改造自然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人类应当充分认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与其他生命在自然界应当和谐共生。人类与其他生命和谐共生是人类实践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其次,有助于消除社会恐惧。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自觉能动性是实践的特性之一。人们践行马克思生命观,正确处理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在面对生命受到威胁之时,正确指导自身的生命实践,消除社会因对自然、社会无知而导致的恐惧、恐慌。如在重大疫情防控中,马克思生命观强调生命个体的合作,生命个体只有联合起来,相互合作、帮助及配合,才能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消除恐慌。

3 马克思生命观对疫情防控的作用

疫情是一堂生命教育课,在这堂深刻而生动的生命教育课中,马克思关于生命的基本观点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促进敬畏生命意识树立。马克思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成就“现实的个人”,并延伸出对自然界其他生命的敬畏态度。恩格斯认为“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1]998马克思告诫我们在成就“现实的个人”中,应当对自然界其他生命保持敬畏态度。人类该如何处理与其他自然界生命之间的关系呢?恩格斯认为人之所以比其他动物强的原因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后果。”[11]998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二,增进生命合作开展。在人的共同体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即生命合作,共同守护生命。马克思认为“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一定的共同活动的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9]160人的生命存在样态在于“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核心在于合作,这必然从“现实的个人”过渡到“整体性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解放。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并蔓延至全国之时,全国人民认识到只有积极开展生命合作,以生命守护生命,才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全国19个省份对应支援湖北相应的地市防控疫情,形成疫情防控的命运共同体。

第三,促进生命价值实现。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现实的个体”成为现实、“整体性存在”得以实现的起点,也是将“现实的个体”与“整体性存在”链接起来的纽带,最终实现生命价值。人们对生命的演化以及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的认识都体现为一个过程,也必将在实践过程中通力合作、加深认识,尽可能找到合理有效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与方法[12]。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与第六版相比较,其在传播途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临床分型、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和治疗等中均有新增和调整内容。可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是在医护人员诊疗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也是诸多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用生命换来的对病毒诊疗的认识。医护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

4结语

我国要补齐生命教育短板,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生命教育之路,应该成为教育界及学术界在疫情防控中甚至疫情防控之后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马克思生命观作为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既是中国特色生命教育指导思想,也为中国特色生命教育提供重要资源;既批判了以西方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生死观,也能克服中国传统生命观的局限;它既肯定了人的生命作为“现实的个人”存在,也突出了人的生命作为“整体性存在”,更为重要的是强调在生命实践中,将“现实个人”与“整体性存在”有机统一。基于马克思生命观的无限内在张力,有助于推进生命教育实践,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并在投身生命实践中获得生命升华。

猜你喜欢
马克思现实防控
马克思像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漫画:现实背后(下)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