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赞法师与北流的情谊

2023-01-09 07:21
文史春秋 2022年9期
关键词:北流法师无锡

● 李 旭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江阴市东面,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园林建筑——赞园。赞园里的景观质朴典雅,令人赏心悦目。整座建筑的设计以江南民居风格为主,同时又融入佛教文化元素,是一座为纪念爱国高僧巨赞法师而建造的园林。园内巨赞法师纪念馆的介绍中有一节“应聘北流”,专门介绍巨赞法师于20世纪40年代在北流活动的情况,说明这位著名的佛学家与北流有着一段深情厚谊。

巨赞法师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1908年出生于江苏江阴贯庄村。1927年,他从江阴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学习,接触进步人士,积极参加爱国活动;由于社会动荡,还未毕业就回到家乡,担任小学校长。1930年,由于组织中小学老师罢课,鼓动工人罢工,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他逃亡到杭州,匿居于灵隐寺。在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佛法,阅读佛经,萌生出家念头。1931年,经著名高僧太虚大师介绍,从灵隐寺方丈却非法师披剃,取法名传戒,字定慧,后来改法名巨赞,开始了云水生涯。出家后他刻苦向学,精研佛教各宗学说,几年时间勤学苦修,遍览群经,参究法义,写下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在佛学和修持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巨赞法师从一个古寺清修的出家人,变身为奔赴前线的勇敢战士。他辗转福建、香港、广东等地,后到湖南衡阳南岳华严研究社讲学,为救国呐喊,为抗日宣传,动员佛教僧众投身全民抗战。期间,通过田汉介绍,巨赞法师和共产党人士有密切交往。1938年,在叶剑英的支持下,巨赞法师在湖南成立“佛教抗战协会”“佛教青年服务团”“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等组织,动员民众抗战,并率队赴长沙直接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大声疾呼:“在这民族危殆、国难当头的艰险时刻……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救苦救难,除暴安良,消灭害人魔鬼,正是大慈大悲的菩萨行为,完全符合佛教大乘精神。”周恩来亲自书写“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相赠,勉励巨赞法师和青年僧侣积极投入抗战。巨赞法师以方外之身,引领佛教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得到共产党及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的高度评价,也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他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1940年秋,巨赞法师应广西佛教会理事长道安法师邀请,到桂林出任广西佛教会秘书长,担任月牙山寺的住持,主编《狮子吼》月刊,与郭沫若、柳亚子、田汉、夏衍、欧阳予倩、聂绀弩、端木蕻良、朱蕴山、关山月等左翼文化界名流密切交往,继续宣传抗战,号召救亡,为抗战服务。

此时,被称为抗战“流亡大学”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简称无锡国专)辗转到北流办学,在代理校长冯振的精心操持下,北流社会各界鼎力相助,无锡国专在非常时期取得了非凡成就,学生人数发展到200多人。根据教学发展需要,1941年7月,无锡国专从北流萝村迁往抗战文化城桂林办学。冯振在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的大力协助下,成立国专校董会,梁漱溟出面邀请李济深担任董事长,李任仁、黄绍竑、刘侯武、黄星垣、盘珠祁、雷沛鸿、梁漱溟等为校董。这些校董当时声望很高,对教育和传统文化又十分重视,争取到桂系力量和社会贤达对无锡国专的大力支持,获得广西省政府拨款1万元资助办学,并得到广西银行和广西合作金库的贷款支持,还向社会募集到几笔捐款。这样,无锡国专在风景如画的桂林市东南隅穿山村,逐渐建造能容纳500多名学生的新校园。冯振坚持优质教学,努力聘请最好师资来任教,聘请许多旅桂名流到国专教学。巨赞法师博闻强记、敏而好学,求知路上始终孜孜不倦,精研三藏、博通二乘、明于经史、工于诗文、旁及气功中医,兼攻英、日、俄、德、法等国语言和梵文,中西学问均有极深的造诣,是中国佛教界罕见的奇才。冯振对巨赞法师的古文和诗词也十分赞赏,对于这样学识渊博的人才,冯振当然乐意聘其到校讲学任教,彼此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3年重阳节这一天,天高云淡,桂林城里金桂飘香,巨赞法师邀冯振、梁漱溟和陈此生等名流到月牙山登高赏秋。那天恰逢梁漱溟51岁生日,游览赏秋之后,冯振在家里设素膳为其庆贺,共赴“登高之约”的好友一同出席陪同。席间,冯振作七律《重九为梁漱溟先生五十一岁生日既同赴巨赞法师月牙山登高之约乃以素膳宴于穿山赋此祝之》一首:

巨赞法师

恰已深秋月上弦,

重阳时节菊花天。

登高刚共灵山会,

饮酒还同罗汉筵。

人似菊花终淡泊,

寿如弦月渐团圆。

明年此会加强健,

月更光明菊更妍。

1942年,巨赞法师应邀到桂平西山龙华寺任住持。在西山期间,他在继续精研佛学、弘扬佛法的同时,积极垦复荒废已久的西山茶园,实践自己的“学术化、生产化”主张。1944年,侵华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疯狂发动豫湘桂战役,长沙、衡阳、桂林、柳州以及桂平等重镇相继失守。局势突变,桂林被迫紧急疏散。冯振带领无锡国专师生由桂林经阳朔、平乐、蒙山、容县等地,一路顛沛流离,历尽千难万险,于1945年春回到家乡北流山围复课。桂平陷落后,巨赞法师曾躲避到瑶山一带,帮助当地抗日力量抗击日军,取得歼敌百余的战果。巨赞法师的举动使日军十分恼怒,动用重兵到处搜捕他。冯振得悉消息后,马上约请巨赞法师前来山围继续任教。

冯振素有“广西才子”之称,年仅28岁就被委任为当时北流最高学府——北流中学校长,他的道德文章、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都广受人们称颂,在地方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当得知他率无锡国专师生返回山围复学时,磐石山小学即让出大部分教室、宿舍、厨房、操场供国专师生们使用,一批知名学者如冯介、俞瑞徵、向培良、阎宗临、蒋石渠、饶宗颐、巨赞、陈千钧、陈一百、冯赞廷、吕逸卿、龙纯如等也纷纷应聘前来任教,国专得以迅速开课。巨赞法师到山围后,得到冯振的特殊照顾,被安顿住在当时容村少有的几栋楼房之一的沙梨园冯家藏书楼二楼。藏书楼门联为“寄迹羲皇以上,忘情物我之间”,法师建议冯振将“忘”改为“融”字,认为“融”字更能表现物我无二无别的佛理。巨赞法师吃素斋,每天就由冯振夫人亲自下厨做好饭菜,派专人送到楼上供他用餐。午膳之后,法师常常在楼下花厅的躺椅上稍作休息,有时则给冯家孩子讲讲佛教故事。

巨赞法师上课时着僧人装饰,每天都准时前往磐石山学校上课。他主要讲授古代散文选、诗词选和佛学等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

巨赞法师授课之余,常常与冯振、饶宗颐、蒋石渠、向达等教授一道吟诗作对,探讨学问,有时结伴出行,游览附近的名胜古迹。山围南面的磐石山,山峰孤峙,四面石壁陡峭,风景秀丽,著名书画大家黄宾虹1935年曾经到此游览写生,有《山围小景图》存世,是山水田园风光写景的绝妙佳作。1945年“双十节”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大节,巨赞法师和饶宗颐、蒋石渠等怀着喜悦的心情,相约来到磐石山访胜。他们登上山巅,极目远眺,大容山、勾漏山和铜石岭尽入眼帘,真是风光无限啊!巨赞法师等3人磐石山之行,为北流留下了一段佳话,是北流文化史上值得铭记的篇章。

巨赞法师致冯振信件手迹

巨赞法师在北流的日子里,完成了其生平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新佛教概论》。在这部著作里,他提出佛教改革要遵循“生产化”和“学术化”两大方针,发扬“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重传统,组织寺僧参加生产活动,以革除佛教界存在的追求安逸、耽于懒散、脱离民众的弊端。

1946年春,冯振率全体师生开始返回无锡复校,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办学生活,巨赞法师也回到杭州灵隐寺,担任浙江省佛教协会秘书长。1949年9月,巨赞法师作为宗教界民主人士代表,受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与660位开国功勋一起参加开国大典,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的唯一的僧人。

1954年后,巨赞法师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此后,巨赞法师投入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佛学院的恢复工作,大力开展国际佛教交流,为推动中国佛教事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4月9日,这位著名的爱国抗日高僧在北京圆寂,世寿77岁。

猜你喜欢
北流法师无锡
林白的北流书写及其价值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北流河故事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北流话和玉林话语音的主要差异
不见悲则喜
AN ODE TO THE MOUNTAIN GOD 法师与山神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