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舞蹈教育研究

2023-02-05 18:11马藤
剧影月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双减舞蹈教育

马藤

2021年7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双减”政策的颁布也就意味着学生们有了自主的课外时间,在丰富的课外时间选择各自感兴趣的艺术方向,从而更好地加强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双减”政策在中小学的实施,不仅减轻了学生课外文化学习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对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同时,学者也应深思在舞蹈教育进入中小学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以及对于不足之处如何有效实施策略。

一、“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

舞蹈教育的培養对象不应局限于具有专业知识的学者和对其感兴趣的人士层面,而是面对全民。因此,将舞蹈教育作为一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的必修课推广至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校园之中,从而深化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双减”政策的下发,中小学便开始为学生的作业减压,同时开展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的安排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学生在本时段写作业自习,或者教师辅导学生;第二个时段是学生参加自己所选的兴趣活动,即学生参加舞蹈课、书法课、足球课等课程之一。课后服务的安排不仅减轻了学生回家后继续上补习班的压力,还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西宁市贾小庄学校为例,该校在开设课后服务之前便已有舞蹈社团,并且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较高,由此可看出该校对美育教育尤为重视;开设课后服务之后,学生选择舞蹈社团比例远高于音乐和美术,由此可见学生对舞蹈社团的兴趣颇为浓厚。素质教育舞蹈是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促进人全面发展,而不仅仅面向普通学校里的舞蹈特长生。舞蹈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宣泄,释放学生的天性,使学生达到身心愉悦,身心合一的体验。开设舞蹈社团,并且教授舞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家长更倾向让学生学习舞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四肢协调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中小学舞蹈教育发展不足之处

近几年颁布的各项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的美育有着极大的重视,在舞蹈教育地位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双减”政策为舞蹈教育走入中小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舞蹈进入校园,在中小学舞蹈教育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设置不规范。“双减”政策为舞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学生选择舞蹈课程人数占比相对于选择其他艺术种类人数占比较多,然而教学内容会随聘请的舞蹈教师的喜好来定。在教学内容中涉及软开度和舞蹈组合,其中所教授的舞蹈种类有民族民间舞、中国舞、拉丁舞。然而针对每一个舞种或软开度,舞蹈教师未能在一堂课中对其中一个进行示范讲解,或是在课堂之中每个舞种未能分配好时长比例,从而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学生在课堂当中未能感受到训练价值。舞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教学内容设置不规范,学生对舞蹈的审美认知水平也未能提高。比如,舞蹈师资力量不强大。舞蹈教师作为中小学舞蹈教育发展的一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专业水平过硬,教授方法新颖,学生学习舞蹈兴趣会更加浓厚。随着舞蹈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从中等专业院校或独立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经过专业训练,拥有舞蹈功底,开始从事少儿舞蹈教育工作。然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对舞蹈教师的学历和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在招收能够符合学校规定要求的舞蹈教师达不到一定人数时,学校会选用能力相对较弱的舞蹈教师进行教学,若没能招到舞蹈教师,学校则会让音乐教师代替舞蹈教师的职位进行舞蹈教学。由此可知,舞蹈教师在示范动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舞蹈理论知识不够系统等问题,舞蹈师资力量在中小学舞蹈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状态。比如,舞蹈教室设备不完善。“双减”政策的实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舞蹈课程进校园也处于发展阶段。舞蹈教室设备也出现一定的局限性,一线城市的中小学基本满足舞蹈课堂所需的必要条件,然而县级中小学的舞蹈教室设备不够完善,只是简单配备一间学习教室以此作为练习舞蹈的场所。此种现象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经济限制,另一方面是学校对舞蹈教育不够重视。还有一部分学校虽有舞蹈教室,但是存在把杆设施不安全,地面并非橡胶地而是瓷地砖,音响设备不够等问题,这对于学生在舞蹈教室训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危险性。

三、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策略

第一,加强教学内容合理化与多样化。中小学舞蹈教育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课堂内容也丰富多彩,合理规划拉丁舞、民间舞、舞蹈作品等课时安排,使得各个舞蹈种类在舞蹈教育中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体会舞蹈种类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其次,舞蹈教学内容也可以将语文科目中的古诗词结合起来,体会古诗词其中的情感与表达,以舞蹈作为表达方式进行情感表达,无形中营造良好的文化与艺术融合的氛围。例如,《将进酒》表达了诗人李白当时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诗人狂放的个性,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古典舞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并将《将进酒》里的主题动作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来认知当时的社会背景,使艺术与文学互相融合。

第二,提高舞蹈师资力量。舞蹈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舞蹈教师的教授,同时也意味着对舞蹈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知识、教学方式等要求严格。优秀舞蹈师资力量体现以下几点:第一,舞蹈教师自身拥有正规院校学习经历,例如取得学士学位证,取得舞蹈教师资格证等,确保自身拥有专业舞蹈知识;第二,舞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做到示范讲解,舞蹈教师面对的是中小学生,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学生对舞蹈教师的口述理解有差异,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展示正确规范的舞蹈动作,学生以此作为标准进行模仿学习并熟记于心;第三,舞蹈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教学内容的创新能使学生用不同方式体会舞蹈,在快乐中感受舞蹈的魅力,从而达到情感的宣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动植物的形象来教授舞蹈动作,教师通过手部造型模拟“孔雀”,让学生模仿孔雀的造型练习傣族舞中基本手位,将生活与舞蹈融为一体,能让学生更直观、更主动地学习舞蹈。

第三,打造多元化形式的舞蹈社团。多元化形式的舞蹈社团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社团可以组织单、双、三、群舞表演比赛,形成“以赛促学”的方式,在表演舞蹈的过程中激起学生对比赛的热情,促进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同时,学校可以在规定时期聘请专业舞蹈演员或舞蹈编导,开展讲座或实践活动来普及舞蹈,让学生感受舞蹈为自身带来了什么。组织学生观看《舞蹈风暴》《中国好舞蹈》等优秀舞蹈综艺节目,使学生充分感受舞蹈的魅力与独特,进而为学生自发想象编创舞蹈作品奠定基础。

四、“双减”政策下舞蹈人才的培养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舞蹈的社会地位提高,中小学以及校外舞蹈教育机构对舞蹈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根据国家的政策将舞蹈作为就业的落脚点,需要进一步努力。一方面,舞蹈专业能够汲取新思想、见识新事物,进一步提升舞蹈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就业意识,从各领域推动舞蹈在中小学乃至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舞蹈人才逐渐扩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状况。

提高舞蹈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与学生构成相互关系,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学生不进行思考只汲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舞蹈教育最直接的教学模式就是“口传身授”法,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会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主动思考能力。学生是发展且发展过程中的人,因此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自主式教学为主,指导式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训练方法教授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所教的方法来自己编创舞蹈短句、舞蹈组合等形式,并将自己编创的舞蹈以教师的身份与同学进行讲解,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舞蹈是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的艺术活动,培养出的舞蹈人才最终也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社会和国家,因此,我们需要培养社会、国家真正需要的舞蹈人才。“双减”政策的颁布,更为重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培养,也对舞蹈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单项型人才,而是更多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社会需求对舞蹈人才培养和舞蹈事业发展是严峻的考验。许多高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兼职舞蹈课程,这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青少年有一定的差异性,高校的教学方式固然不能照搬到青少年的学习阶段,少儿舞蹈对于高校舞蹈学生是十分简单易学的,但如何将知识灵活地贯穿于课堂,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抛开课堂真正地喜欢舞蹈等,都是需要足够的课堂经验和理论知识支撑的。高校学生深入学习少儿舞蹈教学,对自身就业方向具有前景性,同时,这些实践对促进中小学舞蹈教育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高校舞蹈课程模式,因“才”施教。综合类院校的舞蹈专业主要招收通过艺术高考的学生,并且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由于招收的是普高生,学生的舞蹈水平和舞蹈理解力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综合类院校不能照搬专业院校的课程模式,因“才”施教更适合综合类院校。“一刀切”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感知自身的利与弊,进而导致学生舞蹈感知力和教学呈现效果很难提升,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根据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模式照搬照抄。综合类院校可以改变舞蹈课程模式,做到因“才”施教。常规的舞蹈课程模式是每个学期贯穿舞蹈专业课和舞蹈通识课,也伴有实践课,若要优化高校舞蹈课程模式,可以在大学四年里将舞蹈教学分成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在前两年将学生集中起来学习舞蹈专业基础课与舞蹈通识课,使学生打好专业与文化的基础;第二个模块是后两年学生根据自身偏好以及未来就业方向选修并深入学习适合自己的舞蹈方向。学生喜欢舞蹈编导方向,前两年在打好舞蹈专业课与通识课的基础上,选修舞蹈编导课程,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学生考虑未来就业当老师,同样地在后两年选修舞蹈教育课程后学习如何选用教材,教授学习重难点等技能。“双减”政策所需要的舞蹈人才以及学生自身考虑未来就业方向上可以达到人尽其才,在舞蹈领域做到因“才”施教。

综上所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里,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不只是所谓的文化分数,更应注重人才自身的发展与情感的宣泄,而学生是未来的中流砥柱,“双减”政策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压力,还能在课余时间加强美育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与身心健康,無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实行素质教育类政策,我们要关注受教育者本身的发展情况。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春平,何子耕:《“双减”政策主体的利益诉求与调适》,《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3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双减舞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