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

2023-02-07 12:48雷耀进金道会冉孟刚
体育师友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志愿志愿者

雷耀进, 金道会, 冉孟刚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要落实 “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 把 “立德树人” 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1]。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 “立德树人” 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2]。 志愿服务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 是学生走向社会、 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重要途径, 为高校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提供了鲜活素材。 在体育志愿服务中多数体育志愿者来自高校体育专业学生, 以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我国各项体育赛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成为不可缺少的力量。 在全方位保障各项体育活动平稳运行时, 体育专业学生沉浸其中不断接受理念、 环境、实践、 精神的教育, 对学生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正确认识体育志愿服务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作用, 发挥体育志愿服务育人作用, 是实现高校实践育人重要举措。

1 体育志愿服务的内涵

体育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的一部分, 专指体育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时间、 技能、 资源、 知识为全民健身、 体育赛事、 学校体育、 特殊群体体育和其他与体育相关的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自愿奉献个人时间, 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服务与指导[3]。 体育志愿者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具有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员, 自愿提供相关志愿服务, 如体育赛事服务或社区体育志愿服务; 另一类是非体育专业人员,为各项体育活动开展提供非体育类服务[4], 如体育博览会、体育会议的翻译或后勤服务、 科学健身知识宣传工作等。

2 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价值

2.1 厚植浓厚的家国情怀

百年来, 党高度重视我国体育工作开展, 带领无数体育工作者团结奋斗, 实现了从 “一个人的奥运” 到许海峰斩获我国第一枚奥运金牌、 从 “2008年北京奥运成功” 再到 “2022年北京冬奥梦圆” 的飞跃, 是我国一代代体育工作者连续奋斗取得的成果, 饱含着广大体育工作者为国争光的深厚情怀[5]。 在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交汇与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情况下, 中国向世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北京冬奥盛宴, 一场召唤体育精神、 运动激情和健康意识的国际性体育赛事。 体育志愿者是赛事志愿服务主力军, 在志愿服务实践中不断增长见识、 了解国情, 将个人梦、 青春梦与中国梦同呼吸、 共荣辱, 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回馈给国家、 民族、 社会, 心之怀国、 服务人民, 以小我汇入大我。 在与各国官员、 运动员、 媒体沟通交流时, 讲述我国无数体育工作者和体育健儿为国争光奋斗历程中吸取爱国养分, 厚植浓厚的爱国主义, 并在未来发展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担负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时代使命。

2.2 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育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 “精神之钙”,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时期, 而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意蕴和实践功能上高度契合,“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 的志愿服务精神是感召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 帮助他人、 服务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7]。 在我国各项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活动中, 多数体育志愿者来自高校体育专业学生, 为运动员、 媒体、 观众和其他赛事相关人员提供志愿服务时, 不断地将 “奉献、 友爱、 互助、进步” 志愿服务精神知行进行转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规范、 引领和激励作用, 塑造学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志愿服务精神理念, 传播体育志愿精神。在体育志愿服务中不断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 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面貌。

2.3 促进文化交流和构建和谐社会

在社会大变局的时代, 体育是跨越文明形态的共通语言, 多元文明因体育活动而团结会聚、 照亮彼此[8]。 在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中, 体育专业学生作为志愿者, 是接受和传播体育思想的先锋力量, 同各国运动员和体育官员交流接触时, 不断介绍中国体育发展成就, 推动各国文化交流, 向世界展示富强、 文明、 和谐、 开放、 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在体育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 体育志愿者在其中扮演着推动社会和谐的角色。 如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指导、 运动损伤预防方面的志愿服务, 缓解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服务需求。 另外, 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和关心的, 通过体育志愿者的指导与帮助, 增强弱势群体通过体育运动改善身体状况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温暖, 积极融入社会环境。 由此可见,体育志愿者在帮助他人、 服务社会志愿服务中调节社会隔阂、 增加社区居民凝聚力、 亲和力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2.4 有利于提高社会参与,锻炼专业实践能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 中国体育的重心由竞技体育向全民健身转型, 全民健身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9]。 之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开展, 各地区响应政策,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开展群众体育, 增强人民体质, 提升人民健康幸福指数。 体育志愿者在全民健身活动志愿服务中, 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的健身知识与方法, 指引群众科学、 有效、 安全的锻炼,技术指导上与群众建立情感联系, 积极融入群众体育生活,引导他们一起追求健康,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此外, 新冠疫情期间, 居家锻炼成为居民主要运动方式, 体育志愿者由线下转到线上 “屏对屏” 的方式为居家锻炼者提供帮助与指导, 成为推进社区居家锻炼的重要力量。 因此, 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中有利于提高自身社会参与,并在志愿服务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贡献给社会的同时, 不断获得新知识, 掌握新本领, 锻炼专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3 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培育路径

3.1 加强学校、社区、政府之间的联系

新时代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闲暇时间增多, 群众体育需求逐渐增长, 而群众参与体育运动中缺乏专业性服务指导, 应加强学校、 社区、 政府之间联系, 使体育专业学生下沉社区提供体育志愿服务, 也是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体育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全民健身站点、 体育赛事、 社区体育运动点、 运动公园提供相应的体育服务指导, 帮助居民安全、 科学、 有效的进行体育锻炼。 此外,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不断扩展, 主要涉及青少年体质健康、 全民健身活动、 群众体育赛事、 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方面。 应推动体育专业学生投入其中, 为群众提供相应的体育志愿服务,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 提高自我,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2 推动高校体育志愿服务教育常态化

学校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活动要立足学校面向社会, 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 弥补学校教育不足, 达到学校实践育人的目的,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校应通过开设体育志愿服务实践课程, 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需求, 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布局, 如借助学校附近的体育赛事与社区全民健身活动, 结合学生专业打造第二课堂, 推动学生走向社会、 服务社会, 帮助他人, 认识和感受社会的进步, 了解社会发展形势, 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感、 责任感与使命感, 实现个人与社会协同发展。 同时高校建立体育志愿服务管理系统, 对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全方位记录, 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在入党考核与评奖评优方面给予一定加分, 并在志愿服务中作出重大奉献和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 学校、 社区、 政府对于受过表彰与奖励的体育志愿者进行大力宣传, 提高人们对体育志愿者认同感, 激发更多的学生主动投入体育志愿服务事业。

3.3 发挥体育院校党团组织作用,提高学生对体育志愿服务精神认知

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作用, 学校党团组织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积极组织开展体育志愿服务讲座或培训活动。 如充分利用北京冬奥会志愿精神遗产,邀请体育志愿服务领域专业人士, 面向体育专业学生开展北京冬奥会体育志愿精神专题讲座, 把体育志愿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教育中, 让学生深刻理解体育志愿服务的精神理念与内涵, 树立正确的社会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 扩大体育志愿服务的正能量引领与感召力, 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认知、 思想、 精神境界, 形成良好的志愿精神面貌。 另外, 利用校园里信息媒体传播平台, 弘扬体育志愿服务精神, 传播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事迹, 树立体育志愿服务典型, 发挥榜样导向作用,让体育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有着明显反馈, 增强学生对体育志愿者的认同感,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4 强化体育志愿者的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志愿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志愿者的基本思想意识。 责任意识与个体的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有着密切联系, 只有将外在的志愿精神、 道德要求等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认知、 道德信仰[10],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投入体育志愿服务中, 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首先, 高校应建立科学的体育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坚持无私、 奉献、 自愿、 公益的原则, 构建体育志愿服务培训内容体系,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个人与社会、 国家的关系, 深刻认识体育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与道德意义, 积极投入到体育志愿服务活动。 在志愿服务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组织, 提升自我道德修养、 道德认知、 道德信仰和道德情操, 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其次, 体育志愿者责任意识与体育志愿文化氛围有着密切关系, 如通过借助雷锋志愿活动开展相关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弘扬集体主义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志愿文化氛围创造条件, 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 团结友爱, 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 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 结语

体育志愿服务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会、 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高校体育实践育人重要环节, 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价值作用。 高校应发挥体育志愿服务育人作用, 加强与社区、政府之间联系, 推动体育志愿服务教育常态化。 提高体育志愿服务精神认知, 强化责任意识, 有助于促进学生社会参与, 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帮助他人、 服务社会中, 传播体育志愿服务精神, 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 对推动我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