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慢就业”现象构建高校就业精准服务体系①

2023-02-11 21:16
关键词:慢就业就业指导毕业生

田 爽

(南宁学院,广西南宁 530200)

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党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落实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是高质量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慢就业”的原因分析[1]

“慢就业”现象是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或离开学校后,花费较长时间才能找到符合他们学历、专业、期待的工作岗位的现象。“慢就业”不仅会对社会个体的经济获取、社会参与及人际关系带来影响,还会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但从“慢就业”现象的形成本质出发,它反映了大学生求职意愿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之间的矛盾。

从社会层面看,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未来的国内经济下行业压力仍然存在,通过刺激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还需要一个过程。劳动力市场需求更多的岗位为基层或基础性工作,对于业务程度要求较高,但对于准入程度要求并不高。此外,对于基层岗位的社会认知程度还是偏低的,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规律来看,正视劳动者身份和尊重劳动的观念仍需强化和引导。

从高校层面看,人才培养的定位也略高于社会的需求。通过调研几十所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发现,大多数表现为社会服务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但人才表述背后的能力支撑现状却令人担忧。因此,要让学生立足专业发展,夯实专业基础能力,扎实通用职业能力,提升创新意识与思维的能力与社会需求匹配。从定位培养到目标导向,从过程性保障到结果性导出,是否有完善、系统的考评体系是目前高校层面需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从家庭层面看,“0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家庭对于孩子的职业观引导存在一定的偏差与误解。从成年劳动力来看,应届毕业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家庭也支持学生的多元就业选择,应届毕业大学生较多地关注工作环境、工作福利、工作强度等方面,却忽略了初入职场的个人提升与发展。

从毕业生个人层面看,“Z世代”的大学生更为关注个人的感受,却对达成路径迷茫困惑,其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路径存在不清楚和不明晰的状况。临近毕业,才仓促考虑个人职业发展和方向。大学四年的生涯规划形同虚设,对于职业世界的认知简单而片面,因此就业情况定然不乐观。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类专业就业意愿情况调查

本课题选取地方性应用型高校为研究对象,以近两年商科学生就业意愿情况数据为基础,针对2022届毕业生540人发放电子问卷,收回有效电子问卷494份。针对2023届毕业生1281人发放电子问卷,收回有效电子问卷1208份。

(一)毕业去向情况

2022 届毕业生意向考取银行从业占比32.39%;意向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占比39.68%,学历继续深造占比8.3%;参军入伍占比为2.63%;自主创业占比0.7%;三支一扶占比4.05%;西部计划占比4.25%;特岗教师38人占比7.69%。2023届继续深造(考研)74人占比6.13%,参军入伍占比0.92%;暂不就业占比1.28%,自主创业占比2.93%,其他2人。从数据看趋于更为稳定的公考或事业单位还是学生的首要选择,由此导致的结构性失业不可避免。

(二)意向工作城市情况

2022届毕业生选择南宁占比85.63%;柳州占比21.66%;桂林占比14.78%;梧州占比6.88%;其他占比29.15%(主要为广州、深圳),其他城市占比均在5%以下。2023届毕业生选择南宁占比75.22%;柳州占比11.69%;桂林占比7.38%;其他428人占比35.65%(主要为广州、深圳),其他城市占比均在5%以下。省会和地方经济发达的城市还是受毕业生的青睐的,因此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深挖就业岗位是重心。城市的发展平台好和就业机会多更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多元就业意向。

(三)就业指导服务内容选择情况

2022届毕业生选择求职简历设计与制作技巧占比67.21%;求职面试技巧占比83.81%;求职面试形象与礼仪占比53.85%;就业心理辅导占比42.71%;办公软件学习(Word、Excel、PPT)占比59.72%;就业个性化咨询占比27.33%;创业指导与训练占比23.28%;创新思维与训练占比26.52%;其他占比3.44%。2023届毕业生选择求职简历设计与制作技巧占比74.11%;求职面试技巧占比82.06%;求职面试形象与礼仪占比61.41%;就业心理辅导占比46.79%;办公软件学习(Word、Excel、PPT)占比71.53%;就业个性化咨询占比38.59%;创业指导与训练占比38.15%;创新思维与训练占比43.31%;其他占比4.45%。由此可见,显性的就业指导更受学生的喜欢与需要,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应对变化和挑战的准备性不足。

三、针对“慢就业”现状,构建“三航”就业精准指导服务体系

(一)“就业政策导航”:强化就业政策保障,以人才需求导向的精准就业指导体系创建

人才计划导向: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中国已开启进入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高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没有与时俱进,不能与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同频共振。[1]因此,加强高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做到因需而培,因岗而定确有必要。近期南宁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南宁市开展常态化对接联络服务驻邕高校引导毕业生留邕就业创业专项活动工作方案》,进一步贯彻落实广西“高校毕业生留桂就业计划”[2],省县市的人才计划反映出产业的人才缺口,充分了解就业岗位需求,立足产业与产业链韧性发展,将个人发展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

从业行业导选: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在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领域中,探索专业、专业群的设计,如在高端新材料、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等大力支持与发展[3],大学毕业生要通过就业指导、实习实践环节,为个人职业决策提供认知基础。高等院校要大力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区域产业匹配的学科建设。通过了解地方产业发展,结合地方经济支撑与特色,建立动态专业设置与改革机制,让产出与需求有机结合。

家国情怀导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将家与国的观念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就业指导的重要情感枢纽的关键。就业精准指导服务体系的内容、形式、载体选取上要多元而丰富,精准而又实用。从国家战略导向到地方经济发展方向,从市场经济杠杆到政府宏观政策调控,要基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方向为自己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规划,从小我的成就到大国的繁荣,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

(二)“结果导向领航”:基于过程性体验与互助的就业精准指导体系的构建

如何将人的能力与潜质和岗位的需求和反馈互相激发,是就业精准指导体系构建的主导目标。因此,基于终端结果导向,按照霍兰德职业倾向理论,学生是否喜欢、适合、胜任岗位的要求、能力和反馈就是就业精准指导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素。

“供求+产出”模式搭建:职业市场对应届生的专业性、综合性、技能性要求不断提高。而现阶段大学生求职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就业竞争激烈、难度高、压力大而又缺乏高效、可信的招聘信息获取渠道,高校人才培养结果性脱节,专业设置缺乏应用性等现状,因此,要将地方需求信息重构,从专业需求制定招生情况,做到精准定位,按需培养,减少结构性地域性的失衡。

“需求+能力”体系组建:基于职位的岗位需求与能力,做好职业能力结构图,将其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个人特质等方面细分与图解,将大目标切割若干小而易实现的目标,让学生在能力体系提升上满足感成就感逐步提升。分阶段分时期做到就业精准指导不断线不断层。从群体分类、按学科和专业分类、按生源来源分类、按就业方向分类、按产业行业需求分类等维度做群体化分类,提供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举措。

“产业+全流程”的构建:多维度打造个人职业竞争力,从产业维度设计个人职业发展路径,从全流程维度训练个人职业技能的熟练与应用。基于新兴的各种行业,衍生的各种分工更为精细的岗位,依据互联网思维,自主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主动关注行业、了解主流思潮。从产业链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来思考就业方向的选择,从全过程中精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三)“高质量发展续航”: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融合的就业精准服务体系创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4]。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总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5]高就业向高质量就业转变,从单纯经济数据的增长转向内在质量的改变,这就是人的更美好的生活追求。高质量就业的表现特征就是要精准分类、精准指导、精准输送、精准培养。

队伍保障:高校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是必要的支撑保障,以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导向。就业指导教师团队需要从站稳一个阵地——课堂;做好一次辅导——团体辅导;做活一次体验——个性指导的任务出发。从引导到倡导、从辅导到指导的循环提升路径方法应用上,不断提升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近期,教育部在“中国金师”的打造上,提出要具备政治素质强、教育站位高、国际视野宽、五术要求精的四个条件[6]。对标标准和要求,就业指导的老师要对标“金师”的条件,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经师”和“人师”。

能力保障:按教育教学规律设定,从大一到大四,制定启航工程、护航工程、领航工程、远航工程,从职业规划的设定、生涯行动的执行、职业能力的修炼、实战实习实践的开展。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认知、职业能力培养等路径对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专业融合教育,基于能力提升为重要导向,开展就业指导实践研讨、就业能力训练营等形式活动,缩短企业、职业适应周期,高质量提升就业本领,达成人职的高度精准匹配。

持续保障:人的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从多元化就业需求切入,以合理的职业规划为载体,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目标,指导明确个人就业方向的思维逻辑,建立支持系统保障职业能力提升的持续性。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就业教育和就业引导融入其中,对重点群体的帮扶工作持续关注。在毕业季将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和就业指导与服务相结合,提供系统的实践基础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升计划与指导服务。

猜你喜欢
慢就业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