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友工作研究

2023-02-11 22:19韩巍巍吴智灵龚榕容
三明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三创校友应用型

韩巍巍,吴智灵,龚榕容

(1.三明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2.三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3.三明学院 校友会,福建 三明 365004)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积极推进部分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提出要“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等教育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应用型高校以培养适应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和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征程中也需要培养造就大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这是高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使命担当。应用型高校开展的各项工作都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和使命。校友工作和“三创”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三创”工作已然成为高校的重点任务,而校友工作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三创”人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具有高度契合性,是高校内部和外部资源互动互补的生动体现。进一步探索“三创”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开创校友工作新局面,对于实现校友工作和“三创”工作“双推进”,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融合发展,既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又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是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重要举措。

(一)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改变传统相对封闭状态的教育模式,建立一套创新的、持续注入发展活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多元教育主体和各类教育资源协同育人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思路。系统论、协同论和实践共同体理论为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1.系统论

系统论是近代以来提出的概念,但早在古代的东西方哲学家们就提出了相关概念,比如新柏拉图派柏罗丁从单元和统一的思考萌芽了统一体合成的思想[2]210-211,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也都体现了朴素的系统思维。系统论的最早提出者是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他在《一般系统论》中将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3]51。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不同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形式,彼此的联系与作用会形成一定的功能。要素之间的不同结构会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1+1>2”是系统存在价值的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推动各项工作的基础性思想和方法。高校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不同要素组成的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要坚持整体思维,从整体的角度去全面考量,充分彰显高校育人整体效应。

2.协同论

协同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创立的,是“一门在普遍规律支配下的有序的、自组织的集体行为的科学,目标是在千差万别的各科学领域中确定系统自组织赖以进行的自然规律”[4]23-24。协同论认为,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关系。所谓协同,就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资源或个体,在相同目标的带动和指引下,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从而实现某一目标的过程。协同论的目的在于推动事物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实现有效协同的条件,包括它们在目标上是明确且一致的,以及系统的开放性和自组织性、要素的非线性。与系统观念所要实现的理想效果一样,“1+1>2”也是协同行为存在价值的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协同育人是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高校在“三全育人”机制、“十大育人”体系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本质上就是协同育人。

3.实践共同体理论

“实践共同体”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莱夫在《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出的概念,“学习并不是只囿于教室中脱离实际情境的专门行为,而是发生在学习者的实践参与中,并且这种参与必不可少”[5]105-108。按照该理论的观点,个体学习并不只是在学校课堂中才发生,参与实践共同体的活动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将该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现实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理论学习占比较多,实践占比不够,教育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单向输出比较明显。一些教育者将这一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对解决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不小作用。“学习者不断参与相应实践的过程,既是其专业或者职业不断成熟的过程,亦是其社会身份不断增进的过程。”[6]24-26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促进不同教育力量协同发力的教学实践组织形式,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融合发展的现实依据

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校友工作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价值追求一致

高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科教兴国战略中高校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是衡量高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成效的重要标准。“三创”教育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创造精神与能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是一种重因材施教、重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育,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需要。校友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在校友群体上的延续,通过搭建起校友和母校师生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密切学校与校友的联系,让学校的发展为校友所知,引导校友融入学校发展事业中,参与学校育人过程中;另一方面,为校友事业的发展提供来自母校的支持与帮助,实现教育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校友工作和“三创”工作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二者有效协同能够更好地服务应用型本科高校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在价值追求上是一致的。

2.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路径选择相通

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校友工作、“三创”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发挥协同作用来共同推动。高校在推进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交叉互动、协同共进的环节。比如,校友工作以地区或者行业建立校友组织并开展相关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收集起来的校友信息、建设好的校友企业资源库、搭建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和沟通联系渠道,都是高校开展“三创”工作的重要资源。校友中的行业前辈、创业典型、资深专家,是高校“三创”工作的重要力量。校友在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产教协同育人等方面,能够为高校注入更多活力。同时,校友与在校生具有相似的教育背景与求学经历,将校友资源与“三创”教育相融合,能够使“三创”教育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三创”教育更富实效。因此,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路径选择上具有相通之处,二者的有机融合、深度协同能够形成多赢的局面。

3.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资源需求互补

“三创”育人生态系统要“整合校内外全要素资源,打造课程教学链、组织支撑链、全员融创链、实践平台链四大育人支柱”[7]34-39。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既要解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等深层次问题,又要解决办学条件、办学资源等具体问题。校友工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思路和方向。校友工作能够为校友提供来自母校的人力、智力等资源支持,搭建从学校招才引智的渠道,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技术和产业支持。“三创”工作需要为在校生提供来自行业一线、应用前沿的资源,为学生才智提供施展和锤炼的平台,这种需要可以从挖掘校友资源中得到部分满足。在“三创”工作开展过程中,校友资源、校友企业是最稳定的资源渠道之一。母校和校友之间是共生和共同发展的关系。母校为校友提供科研支撑、设备支撑、继续教育平台等,校友则为母校搭建学生实践平台,提供物质和公共关系资源等支持,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三创”人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总之,校友工作和“三创”工作既服务学校建设发展的总目标,又各有各的优势和特色,能够相互满足对方资源需求,从而实现彼此互补共生。

二、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融合发展是高校发展的新契机

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都是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二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推进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校友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协同育人体系的有益补充,校友工作不仅能够赋能“三创”工作高质量开展,而且是高校发展的新支撑点。

(一)校友工作赋能“三创”工作高质量开展

相比较“双一流”高校和老牌本科高校,不少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弱,它们的发展更迫切需要整合各方力量。校友是高校宝贵的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但不少高校校友工作往往更注重校友捐赠、校友论坛、秩年校友返校等活动,而不是从学校发展大局的高度进行部署和安排,这不利于校友工作的有序、持续发展。“要把大学的整体发展与每一位校友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把校友文化培育与大学文化建设联系起来”[8]124,因此,要从思想认识上切实把校友工作作为推动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让校友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有质的提升。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9],为高校进一步做好创新创业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三创”工作的不断深入,校友工作在高校“三创”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并被普遍重视。校友资源中蕴含的校友情怀、创业案例、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可以为高校“三创”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何发挥校友资源在推进“三创”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校友工作层次和水平,是高校做好校友工作的重要考量。

(二)校友工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新支撑点

校友资源是高校开拓教育资源的重要渠道。应用型高校的特点在于办学目的的实用性、办学面向的实际性、办学过程的实践性[10]1-8。不少应用型高校是一些本科办学时间相对较短的新建院校,他们在专业内涵建设、科技创新服务等方面与老牌本科高校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要有历史积淀,要经过实践考验,而校友是这种历史发展过程、历史积淀和实践考验的集中体现。

校友是高校办学历史和底蕴的深刻表现,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宝贵资源。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角度来看,校友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尺,又是这些高校育人的重要资源。通过校友工作在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搭建一座联通桥梁,借助校友资源提升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输出质量,同时发挥母校资源优势服务校友事业发展需要,实现学校发展和校友事业发展“双推进”,已成为应用型高校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应然选择。

三、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融合发展的现实挑战

“高等学校作为育人的主体,其育人模式、培养系统也需要资源整合,形成互动统一、协同育人的培养体系。”[11]124校友工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育人体系的有益补充,校友工作和“三创”工作在价值追求、路径选择方面是一致的,在资源需求上又互为补充,它们高度契合,这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协同效果将会对高校这两项工作的成效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实践中,由于二者属于不同工作系统,它们在主体、对象、内容、方式等方面又各有特殊性,如何实现彼此循环促进、有效协同,仍存在一些现实挑战。

(一)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融合发展整体统筹不足

在“三创”工作中,高校、政府和企业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尽管它们参与“三创”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可能不同,但是它们之间的有效协同对于“三创”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积极推进高校与校友及校友单位的资源整合,促进人才培养各相关要素的有机组合,是高校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育人的重要途径。”[12]32-34实践证明,校友企业、创业典型、行业专家等校友资源,是高校“三创”工作的重要和可靠的资源,它们之间的良好互动、有机融合,能够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但是,许多应用型高校对于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协同育人的意识还不够强,尤其是校外育人主体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双促进、双提升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当前在应用型高校,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一般由不同部门负责,二者的协同涉及跨部门、校内外等主体的协同和资源的整合,存在一定难度。加上学校顶层设计不足、机制建设不够和载体建设不匹配等问题,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之间往往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很难真正形成合力,客观上增加了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协同育人的难度。此外,许多应用型高校将校友工作视为锦上添花,没能从事关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规划,校友工作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在实践中更加重视校友工作,从学校整体规划出发,解决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相对封闭、缺少互动、融合不够的问题。

(二)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融合发展机制不够健全

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的协同发展应立足通过彼此协同,使双方获得“共赢”。校友通过参与到学校“三创”工作中,与学校和其他校友之间形成更加密切的互动关系,加强了多方的沟通和交流,为多方利益主体创造了更多合作机会。校友能够积极参与学校“三创”工作,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内心深处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及感恩母校的情怀,但“三创”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仅仅依靠个人情怀难以长期维系,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持续为校友提供正向价值的反馈机制,校友能够在参与学校“三创”工作过程中获得情感慰藉、个人成长,并在自身事业发展方面得到一定助力。

但是,目前许多应用型高校组织校友参与学校“三创”工作是临时性的,有的虽然建立了校友参与“三创”工作的制度机制,但却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反馈机制。校友参与“三创”工作仍停留在为在校生提供经验分享、实践平台等浅层,尚未形成一套共生互促的机制,参与动力主要依赖于校友的自身情怀。校友难以通过参与学校“三创”工作获得事业发展方面的正向反馈,这种参与也往往是临时性、片段化的。“大学校友情结淡薄和‘大学-校友’关系离散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欠缺以跟踪联系、持续服务、困难解决和帮助支持等为核心的离校后激励制度”[13]115-120,这种情况不利于密切学校与校友的联系,校友工作服务“三创”工作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融合发展载体建设不够

协同育人理念下的高校课堂,要从相对单一封闭的课堂模式向更具开放化、注重协同性的模式转化。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都应紧紧围绕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它们育人目标的差异性、育人方法的多样化、育人资源的融合性,是其能够和应当协同发展的前提和意义所在。二者属于不同的工作系统,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需要在它们中间架起桥梁,即搭建起必要的协同载体。

但是,由于二者受重视程度和工作显示度存在较大差异,促进有效协同的载体建设并不是很齐全、充分。“三创”工作由于受到来自国家到地方再到高校的层层推动,其工作开展往往有较多的资源支持,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专门的规划和平台,工作效果较明显。而校友工作却并没有这种外在的压力和动力存在,它的一般工作内容主要是校庆活动、秩年校友返校、校友论坛讲座等,与高校的发展缺乏深度融合。比如如何发挥校友工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实践中往往缺乏有效的载体和平台。校友工作是否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开展成效等问题,往往没有太明确的指标,也就缺乏更成熟的长效机制推动校友工作融入学校育人工作中。这也导致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之间的协同融合停留于活动层面上,缺乏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三创”视域下校友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在高校育人体系视野下开展校友工作和“三创”工作,应遵循协同育人理念的基本要求,坚持整体统筹规划,在坚持差异化定位的前提下实现二者整体性规划,构建多元教育主体、不同教育场景、各类教育资源多维协同教育模式,以校友工作为“三创”工作注入新活力,服务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加强统筹规划,将校友工作融入学校发展大局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三创”人才,需要紧盯社会需要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发展,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综合施策。融入校友工作的“三创”教育,就是要从改变传统育人模式入手,变单一的课堂模式为综合的社会大课堂,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三创”人才上的弊端,使“三创”教育更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高校的重要使命是人才培养,将校友工作融入其中,能够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更加多元化。高校应创新校友工作模式,把校友工作置于事关学校事业发展大局的高度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应坚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在制定“三创”人才培养方案时紧密结合校友资源优势,推动校友资源全方位融入“三创”的教育课程、实践锻炼与项目孵化中;应坚持产教融合,推进学校与校友企业在实践基地协同共建、师资队伍协同培育、校企文化协同建设、理论实践有效融合等方面强化合作,在校企双主体、双交流、双互动的产教融合中实现共同发展;应将“三创”工作融入校友工作,多方打造创业论坛、创业展会、创业基地,积极开展创业模拟比赛、创业学术科研等活动,助力校友及在校生共同发展进步。近几年不少高校不断挖掘校友资源,发挥他们在“三创”教育、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正是这种融入发展大局的表现。

(二)突出协同育人,推动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融合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实用性”“实际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的互通融合,既是促进校友工作和“三创”工作的需要,又是高校完成育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加强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协同育人,能够汇聚更多的办学资源,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这对于提升“三创”教育效果,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类“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校友或者校友企业的贡献越来越大,正是校友资源育人作用的体现。

在培养“三创”人才的实践中,校友工作和“三创”工作应发挥它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协同育人作用。校友资源在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科学研究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它与“三创”工作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因此,应通过组建“专业行业类别校友会”和“创新创业创造校友会”等,开展优秀校友讲学,举办优秀校友返校讲座,助力专业发展、专创融合,服务专业建设工作;应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搭建地方政府、学校以及校友(组织)互动交流平台,更大程度发挥“三创”校友(企业)引领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和场所等方面的作用,助力服务地方、产创融合;应搭建在校生、学校科研项目(团队)与校友(企业)的互动交流平台,为学生参与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机会,培育学生“三创”精神,促进科创融合,助力校友事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搭建协同载体,为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融合发展提供平台

校友工作、“三创”工作协同育人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多角度、多领域、全方位展开互动,二者的有效协同,需要必要、充分的载体,这是实现二者有效协同的重要保障。这种协同载体建设,既包括学校发展的宏观层面,又包括部门工作协调的微观层面。从宏观层面来看,高校应把校友工作置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置于高校事业发展的高度来推进。从微观层面来看,要在跨部门、跨领域之间搭建起丰富多样的协同载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创”教育生态系统。

应用型高校应致力于发挥协同效应的目标,积极探索和创新机制,从构建和丰富多样教育协同载体方面,推动校友工作和“三创”工作有机融合、协同共育,在育人目标上不断形成合力,凝聚起强大力量,既推动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又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因此,要搭建校友与在校生的联系平台,聘请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校友担任“三创”导师,帮助在校生制定生涯规划,提升专业能力,合力打造“三创”团队和项目;要搭建实习实训实践教育基地,加强与校友企业的对接联系,建立体系丰富的“三创”实习实训实践教育基地,让广大学生走进校友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不断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三创”的竞争力;要搭建学科专业服务平台,为校友“三创”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在给予校友企业科研、人才输送支持的同时,为师生提供实践评断,提升“三创”育人的实效性。

(四)健全工作保障,保证校友服务“三创”工作的长久热情

校友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对在校生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既涉及校内不同单位和部门,又涉及社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域。校友工作立足于发挥校内外资源在学校育人过程中的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健全校友工作和“三创”工作保障体系。校友工作和“三创”工作协同育人保障体系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主要是关注并解决二者协同过程中涉及的理念树立、物质基础、动力问题等。

为了使校友工作的开展更加常规化、有序化和规范化,必须进一步健全校友工作保障措施。因此,要给予二者协同发展以支持保障,将校友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和教育教学的各项制度规划中,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各教学单位之间的职责安排和工作要求,促进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校友工作意识,强化协同育人理念;要通过吸引校友捐赠、投资和学校配套经费划拨等方式,多途径、多方式筹措经费,为大学生提供创新研究、创业培训、创造实践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利用校友力量帮助在校生将较为成熟的“三创”想法转为“三创”行动;要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健全校友与在校生稳定的交流渠道,持续做好校友共创项目的跟踪服务,更好地调动校友回馈感恩母校行动的积极性;此外,应致力于给予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持续、连贯的关注和帮助,以加深彼此之间的认同。

五、结语

校友作为一种重要的办学资源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高校在校友组织建设、沟通联络、阵地建设等方面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实践。本研究旨在厘清校友工作与“三创”工作循环促进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探索推动校友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进一步增强校友工作在服务大局、立德树人的彰显度和实效性。总体上看,高校还未从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和人才培养的高度谋划和布局校友工作,校友工作在工作理念、制度建设、载体建设、双向共赢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

猜你喜欢
三创校友应用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校友风采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