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精神融入广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3-02-12 01:16陆礼娟林勇灵
教育观察 2023年32期
关键词:丝路一带广西

陆礼娟,林勇灵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8)

一、引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1]丝路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实践在精神价值层面上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是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精神财富,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的宝贵遗产。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又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因时而进、因地而宜地用现代话语体系对丝路精神育人价值进行诠释,是发挥丝路精神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作为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动丝路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浸入学生内心,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重要使命。

二、丝路精神的内涵

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1]

(一)和平合作

和平合作是丝路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反映。“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和平合作是前提。古代丝绸之路之所以跨越漫长的距离,延续多个世纪,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丝路人传承了和平合作的精神。无论是张骞远赴西域到郑和率船七下西洋,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亲邻、睦邻、善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到新时代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平合作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丝绸之路的历程。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与自觉。同时,和平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共建‘一带一路’之所以得到广泛支持,反映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2]中国秉持和平合作理念,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促进了共同繁荣,同时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坚定担当,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了积极正能量。

(二)开放包容

开放包容是丝路精神的显著特征。古代中国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地在思想、艺术、科技、贸易及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互动、融合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开放包容的理念融入其中。“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丝绸之路传统的延续和现代的发展,它继承并弘扬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放包容和兼容并蓄的精神,倡议“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甚至全球范围内任何有兴趣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参与其中。这不仅有助于加强贸易合作、推动人文交流,也有助于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促进共同繁荣。

(三)互学互鉴

互学互鉴是丝路精神的根本要求。人类的进步、文明的传承离不开文明交流互鉴,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品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中华民族在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立场的同时,以开放的眼界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两千多年来,丝路“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人民间的友好交往,为共建“一带一路”打下广泛、坚实的人文基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尊重各国的文化差异和发展道路选择,鼓励各国在合作中相互尊重,充分借鉴彼此的经验和智慧,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将“一带一路”发展成为文明之路,促进了沿线各国人民民心相通。

(四)互利共赢

互利共赢是丝路精神的追求目标,是“一带一路”发展繁荣的不竭动力。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合作为多国带来共同繁荣,如今,互利共赢仍是国际合作的追求目标。习近平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指出:“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1]互利共赢理念下的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与他国的共同发展,如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扩大贸易、推动投资等方式,帮助“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解决了基础设施不足和经济发展难题,使“一带一路”发展成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从而实现了共同的利益。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三、教育价值

挖掘丝路精神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形成正确的理论认知,启发广西高职院校学生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指导实践,爆发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一)在历史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

广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广西合浦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在西汉时期参与我国与外邦的贸易往来,在我国文化交流史、丝绸之路发展史、区域开放史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曾对广西古代海路贸易及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关于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在大中小学的教学内容里涉及的较少,学生对其了解不多,导致这一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将丝路精神融入广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广西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历史知识,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

(二)在开放交流中培养世界眼光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大潮中,高职院校学生大有可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变得尤为重要。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必然催生出更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为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带来机遇。广西毗邻东南亚,扩大开放、向海图强是必由之路,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和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是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关系密切的专业,把丝路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开放交流中培养世界眼光,成长为能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干型人才。

(三)在实践锻炼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改革开放事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实现了从西南边陲到开放前沿的巨大变化。如今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需要汇聚强大力量。将丝路精神融入广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丝路精神的内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目标、影响等,使其更深刻地理解自身所处的社会、国际环境以及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社会发展、国际合作做出贡献的强大动力,进而成长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四)在人文熏陶中汲取道德养分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史诗,丝路精神蕴含着培育时代新人的丰富道德养分。丝路人以敢于冒险、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探索未知世界,开创了连接东西方、扩展人类文明的新篇章,为培养学生坚持和努力的道德品质提供了示范。学生可以从丝路历史中汲取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培养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意志力和毅力。丝路精神强调和平合作,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商技能和谦虚品格,启发学生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冲突和矛盾,提升人际关系的和谐度。丝路精神强调开放包容,印证了“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的朴素真理。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可以更好地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特点,有助于消除偏见和歧视,培养跨文化交流的道德意识。

四、教育路径

(一)立足思政主课堂,把丝路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资源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堂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将丝路精神融入广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政课教师以深厚的学理和丰富的案例为支撑,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丝路精神的内涵实质,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将丝路精神融入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教学问题和解决学生困惑为目标,充分挖掘丝路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的契合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将丝路精神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单元教学,介绍“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致力于把中国梦同“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连接在一起,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梦和世界梦相通;融入“推动高质量发展”单元教学,介绍广西在开放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认识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引导学生自觉增强本领;融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单元教学,介绍“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广西参与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以及广西在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取得的重大成就,让学生掌握丝路精神的由来以及认识新时代弘扬丝路精神对建设壮美广西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让学生认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的伟大实践,丝路精神是体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精神标识,培养学生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

(二)利用社会大课堂,把丝路精神融入实践教学,增强育人实效

理念认同和实践养成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丝路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致力于学生理解、认同其实质和意义的同时,还要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付诸实践。有效利用社会大课堂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在提及善用社会大课堂时指出:“高校要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3]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可以组织开展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丝路精神宣讲、宣传活动,如围绕“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举办主题宣讲比赛、校园征文比赛、知识竞答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了解不同群体认识和理解丝路精神的状况。组织丝绸之路文化展览、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丝路精神。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考虑不同院校的特色和专业特征,挖掘丝路精神与之相契合的内容,如针对广告专业的学生,可以举办“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针对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模拟丝路贸易与合作。通过模拟丝路贸易与合作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切身体验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业交往和文化交流,有助于学生理解丝路精神的内涵及培养团队协作技能等。总而言之,要营造丝路精神进校园的浓厚氛围,把丝路精神与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感悟精神伟力,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

(三)活跃网络云课堂,把丝路精神融入线上教学,拓展教学空间

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00后”学生接触网络已经成为学习生活的常态。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有效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这是适应新媒体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和参与讨论的机会,使得思政课教学不仅更加灵活和具有吸引力,还能够拓展教学空间,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体验丝路精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活跃网络云课堂,把丝路精神融入线上教学,一是教师要高度重视并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利用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有关丝路精神的在线教材和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包括专门探讨丝路历史、文化、贸易及国际合作的内容。通过灵活运用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相关知识,加深对丝路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多维度、全方位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利用网络云课堂的灵活性特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师可以开展线上辩论、讨论、文化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他们的见解和研究成果,以更生动、互动的方式传播丝路精神的理念。三是要拓展新媒体工具使用广度。除了常规的在线教育学习平台,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其他新媒体工具,如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丰富丝路精神的教学素材,拓展教学空间。

五、结语

丝路精神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挖掘丝路精神时代内涵以及育人价值,运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将其融入广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将丝路精神融入广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丰富思政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杰出人才,为广西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丝路一带广西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